高考延期疫情防控背景下高三師生返校復課後教與學的指導建議

高考延期疫情防控背景下高三師生返校復課後教與學的指導建議

南京市教學研究室質量監測中心 南京市考試學研究會副會長 丁玉祥


近日,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堅持“公平第一”“健康第一”的原則,教育部發布2020年高考延期1個月。那麼,高三複習備考時間比原定6月高考延長一個月。高考延期後,師生時間焦慮減少了,但複習的時間要重新計劃與安排,學校要對標對錶,細緻安排,計劃到天,落實到人。在具體複習備考與教學管理上應做九個調整。一是課時復內容安排的重新調整(高考雖延長1個月,比往年還是缺約半個月時間)。二是階段模擬測試的時間安排與形式調整。三是疫情防控下的課堂複習模式的調整。四是學生輔導答疑的方式與形式調整。五是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與安排的重新調整。六是複習備考的內容選擇與難度定位調整(內容難度把握要準,減少不必要的無效訓練)。七是複習中師生的心理指導的安排與學生活動調整。八是複習一日日程安排與疫情防抗常規工作協接的調整。九是後期備考的氣候復化帶來學習環境保障的調整等。

高考延期疫情防控背景下高三師生返校復課後教與學的指導建議

與此同時,當前,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各省依然處於外防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挑戰中。近期,福建省綜合疫情防控的形勢審慎做出高三返校復課決定。由於學校人群密集,存在人員交叉感染的危險,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有效加強疫情常態防控與高三複習備考之間關係的平衡指導,科學化解疫情防控不鬆動與教學質量不滑坡的現實矛盾,切實保證師生認識到位,疫情防控有條不紊,備考工作有序展開,有效消除高三考生和家長過度擔心延期復學對複習備考的影響,巧妙化解考生心理焦慮,值得充分關注。為了提高高考延期後疫情防控期的高考複習備考實效,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防止四種不良心理的傾向

高三返校復課後,不要匆忙進入複習備考狀態。要通過開學第一課或班會課及時地澄清師生思想上的模糊認識,緩解師生在疫情防控上的心理壓力,及時糾正四種不良的心理傾向。一是消解過度防禦心理。復課後在教室裡考生人群密集,沉浸在疫情防控期的處處擔心被傳染、時時處於防備狀態的過度防禦的心理。二是緩解焦慮恐慌心理。擔心假期線上學習效果不紮實,復課後學習跟不上或成績掉隊的焦慮不安心理;三是化解悲觀失望心理。因為延期復課,今年備考面臨複習內容多,備考時間緊的挑戰,部分基礎不紮實的考生覺得備考難度大,認為自己怎麼努力都不行,產生的悲觀失望心理。四是要破解盲目樂觀的心理。一些考生對 “停課不停學”期間的線上複習的效果過於盲目樂觀,缺乏假期線上課程效果的準確把握,呈現盲目樂觀的心態,格外需要注意。

高考延期疫情防控背景下高三師生返校復課後教與學的指導建議

二、做好三種學習狀態的調整

考生從長時間居家封閉學習進入熟悉、有規律的校園學習生活。在學習安排、作息時間、學習形式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客觀上面臨著三種狀態的調整。一是從假期線上學習狀態轉向開學線下學習狀態的調整;二是自由閒散的假期學習狀態轉向有規範作息時間的校園學習狀態的調整;三是煩躁焦慮漫無目的學習狀態轉向節奏迅速高強度運轉的備考學習狀態的調整。教師要指導考生理性地面對三種狀態的角色調整,儘快進入快節奏的複習備考狀態,避免複習掉隊。

高考延期疫情防控背景下高三師生返校復課後教與學的指導建議


三、落實兩個統籌考慮的銜接

要科學調整複習備考的課程計劃。因疫情防控,假期延期接近1個半月左右。學校要做好“兩個統籌考慮”,即:一是統籌考慮延期開學期間已進行的線上複習內容與原定春季二輪複習計劃的銜接,二是統籌考慮原定複習備考的校歷安排與當前調整雙休日或週末休息時間的銜接。要做好複習具體進度、測驗時間安排的精細化調整,保證複習時間的安排節點到天,措施落實安排到人,並讓老師人人一目瞭然,考生人人心中有數,家長明白放心,從而最大限度彌補疫情防控和“停課不停學”對複習教學帶來的影響。複習備考計劃的實施,要充分考慮複習時間這個變量與複習內容這個恆量之間的關係,努力讓備考課程計劃安排與考生的接受能力相適應,與教師承受工作負荷的能力相匹配,力爭調整後的複習計劃不縮水、不走樣,保證複習進度緊湊有序,複習效果紮實有效。

高考延期疫情防控背景下高三師生返校復課後教與學的指導建議

四、加強五個教學建議的執行

建議一、及時摸底考生學情。過長的假期,讓考生和老師已經有些疲態,鬆散有餘。開學後,要加強師生假期狀態和開學狀態的角色轉換,儘快進入學習正常軌道,著力解決考生、教師進入開學狀態慢的問題。首先,及時檢查考生提交的假期作業情況,儘快對“停課不停學”期間線上複習內容進行學情摸底。在返校復課前,學校要安排教師全面梳理假期線上課程的所學內容,針對課程目標精心設計學情摸底測試卷,及時組織學情摸底測試。學情測試的形式可以多樣,學校活動空間允許的 ,就進行紙筆測驗,紙筆測試考場安排困難,有人群密集隱患的,可以採取在線測試網絡平臺工具,進行線上測評,網絡系統進行及時的數據統計,形成學情報告,讓考生清楚自己假期線上課程的掌握情況。學科備課組要總結線上複習教學的得失,根據假期複習課程的學情摸底的測評數據分析,完成對每個考生的學情診斷,摸準考生停課復學後的知識水平和現有的學習起點。若部分考生的成績差異多大、兩極分化現象突出,則要對後續複習計劃進行科學調整,建議採取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利用優秀考生進行“兵教兵”“生幫生”,及時彌補學習基礎薄弱考生個性化學習指導的不足。

建議二、統籌複習備考管理。因複習備考時間縮水,校內有效複習時間偏緊,部分考生在備考中易出現悲觀失望、焦慮不安的心理,因此,學校的複習備考工作要做到“六個統籌”,即:一是統籌複習時間安排。及時公佈複習計劃的精細安排,細化到天,明確到人頭;二是統籌複習檢測安排。處理好舊知複習與科學訓練的關係,避免考生複習負擔過重;三是統籌作業量安排。避免各學科無效刷題和過度題海戰,影響睡眠時間;四是統籌作息時間安排。適當組織文體活動,做到勞逸結合,狀態飽滿;五是統籌家校協作共育。營造科學備考的氛圍,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減少備考的過度焦慮;六是統籌班級群體複習和個體自主複習的關係。充分發揮教師集體教學的複習導向作用,也充分尊重考生個體差異,為考生自主複習留有空間,從而調動教師和考生複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建議三、合理控制複習容量。課堂容量會影響考生的課堂複習效果。在教學總體時間相對縮短時,課堂上教師應重點加強精講環節,把一些內容適當整合。課堂上,要堅持以學定教、以教論學與以評促學的原則,最大限度的保證考生課堂學習目標的達成。課前,教師可提供章節串講的微視頻,幫考生理清基礎知識;課中,突出重點精講;課後,及時進行評價,檢查課堂學習效果。畢業班教學,要處理好現階段新課教學與舊知複習教學的關係,避免追求進度而不顧效度,或者採取滿堂灌的方式,全面複習、面面俱到。對考生已經掌握的內容避免重複講解,把高考二輪複習像上新課一樣,浪費複習時間。教師要研究高考考試說明,依據考點複習。在知識梳理時,可採用知識框架和思維導圖工具,整體呈現章節知識結構,讓考生整體性建構章節知識的內在聯繫。

建議四、選擇多樣教學方式。要遵循考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規律,面向全體,避免片面追趕教學進度,導致考生的學習掉隊。要重視複習備考方式的多樣化選擇,讓考生充分參與學習過程,獲得學習體驗,強化複習內容的深度立即。加強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充分調動考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要堅持以學習為中心,考生能夠自學會的、能上講臺講的課程學習內容,教師就不重複講,減少滿堂灌和以講代練的行為,這樣便於調動考生上課的主動性和課堂學習的適應性。在可能的情況下,繼續嘗試線上教學與線下學習的混合方式,採取“線上點播,線下答疑,個別指導”的複習形式,交互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形成多種學習方式互相協同、互相補充的格局。

建議五、精準定人課後輔導。高三各學科面臨著複習課程計劃調整後時間偏緊的問題。儘管可以對複習備考的內容做統整,但是一些學習接受能力相對較弱的考生可能會出現學習掉隊的情況。針對考生學習脫節、掉隊現象,合理控制作業的數量,及時安排課後的學習補償。教師要結合大數據分析,及時反饋考生課堂掌握情況,根據考生課堂學習達成的情況,科學安排課後輔導的內容。課後輔導要突出精準到人,具體落實“四定一保”的輔導要求,即:定輔導對象、定輔導時間、定輔導地點、定輔導內容、保輔導效果。在課後輔導中,要及時跟進教學補償。可以藉助微視頻,幫助考生進行疑點、難點和薄弱點的講解,化解疑點,突破難點,解決盲點。在輔導一定時間後,要及時進行檢測,精準瞭解每個參與課後輔導考生的學習成效。

建議六、關注高考命題研究。隨著新課程與新高考改革工作的推進,福建省也進入了第三批八個 “3+1+2”新高考模式改革的實驗區省份。儘管今年高三不是採用新高考改革模式,但是從全國新課程推進的工作需要看,今年的高考與明年的高考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保持今年高考命題穩定性的同時,高考命題要進一步體現新高考、新課程的命題意圖和考查要求。教育部《關於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教學〔2019〕4號)文件明確要求:高考要“以立德樹人為鮮明導向,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增強關鍵能力考察,優化試題情境設計,增強應用性、創新性。”平時靠“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得高分的考生,在高考中難拿高分。因此,今年複習備考時間縮水的情況下,更要加強新高考命題導向研究,提高複習訓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高考延期疫情防控背景下高三師生返校復課後教與學的指導建議


高考延期疫情防控背景下高三師生返校復課後教與學的指導建議


高考延期疫情防控背景下高三師生返校復課後教與學的指導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