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眼包子——一种没长“羊眼”的清真包子

大家好,我是康康那个吃货,今天康康和大家分享一下羊眼包子,一种没有羊眼的包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传中华饮食谱上,大约有四种有名的地方包子: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杭州的“小笼包”,开封的“灌汤包”,广东的“奶皇包”。不过,还有一种在北京城内有名的,叫“羊眼包子”。名气不怎么外扬,相当低调,但跟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不相上下。

羊眼包子——一种没长“羊眼”的清真包子

为啥人们把它叫那么个怪名儿?

没吃过的有些人可能会猜测跟一般的包子长相不同,认为它也许没有“把儿”,倒有个陷下去的“眼儿”,就像人的肚脐眼,或者跟羊眼似的,因而人们便管它叫“羊眼包子”。其实,并不是一些人所想象的,羊眼包子跟其他包子样,是“带把儿”的,只是个头很小罢了。

羊眼包子,虽然成为了北京的传统小吃。但实际上羊眼包子并不是汉族人的美食,也不是满族人的美食,而是回族人的清真美食,还是清真食品中的的上等佳品。特点就是羊眼包子个头小,但富含多样馅料,北京人不管哪个民族的,个个都喜欢吃。

回族人的这种羊眼包子,原本只是很普通的民间食品,谁知因为一次沾了康熙皇帝的光,却扬名京城,从而一下子成了京城名吃。

羊眼包子——一种没长“羊眼”的清真包子

这到底是咋回事?

原来相传,在清朝初年,康熙当了皇帝,除了在宫里批阅奏章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在民间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这种事儿,康熙都不知做过多少回,康熙帝在民间来来回回,老百姓却没有知道的,也不认识他这位国家最高领导人。

有这么一回,康熙帝再次心痒痒了,想去民间溜达一回。他便乔装打扮了一番,打扮成普通小商人,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前门外。

刚好这时候眼看晌午,康煕帝肚子里咕咕叫,的确饿了,便信步走进了附近的一家饭店。其实,康熙帝能走进这家店,还因为店里刚出炉的羊肉包子的香味吸引的。因为,碰巧这是一家回民羊肉包子铺。

于是乎,康熙皇帝急迫的迈进了这家羊肉包子铺,店小二就殷勤地拿小托盘送来了两杯盖碗茶。康熙饿得有些心慌,急切地要吃包子。

不幸的是,刚好那几笼卖光了,小二只好让康熙帝点其他东西。康熙一听,自己要什么东西从来没有被拒绝过,觉得很不是面子,硬是要先吃包子才行。

羊眼包子——一种没长“羊眼”的清真包子

掌柜有些无奈,只好陪着不是说:“这位爷赏脸,一定这样的话,那还请稍等一会儿。”一袋烟的工夫,小二便把热腾腾的小包子送了上来。康熙帝先夹了一个包子放在碟里,头一回吃这种叫羊眼包子的玩意儿,只觉得香味扑鼻,再往嘴里一塞,味道鲜美,果然口味不一般。不过,有一点让康熙帝很纳闷,他觉得这包子上应该有个羊眼儿,谁知左找右找,总也没发现那个“羊眼儿”。于是,这位好奇的康熙帝问掌柜:“这东西既然名叫羊眼包子,为什么没瞧见羊眼儿?

掌柜的一听就笑了,赶紧解释说:“回爷的话,我们这包子上没有羊眼儿,只是因为做的精细些,个头小一点,像那个羊眼儿,就起了那个名儿。

康熙帝这才恍然大悟,又接着尝了两个,觉得越发好吃。那天回宫之后,康熙帝立马便传旨:“朕觉得羊眼儿包子很好,可经常送到宫中,找内务府开银。”

打那以后,回民的羊眼包子一下子名扬京城,大街小巷都知道了羊眼包子。没过几个月,四城各地的回民们,竟都纷纷做起了羊眼包子的生意,致使羊眼包子越发广为人知,连汉族人、满族人都纷纷吃这种清真小吃了。

羊眼包子——一种没长“羊眼”的清真包子

其实要说回民的羊眼包子,并不怎么难做。通常的做法是,先将面团发好,再把面团切开加入适量的白糖和碱,然后再把面团揉均匀,接着,揪成小块,作为剂子,擀成面皮。下一步就是用上等的羊脑,剁成肉馅,然后加入水、玉兰片、葱末、姜汁等,打好馅后,再加入一些香油和盐,馅儿就做好了。店家通常是来顾客了,再现包现蒸。而每个包子必须小巧玲珑,不能做大了,不然,就不能叫羊眼包子。

说到北京的包子,与清真小吃羊眼包子不同的,还有另外一种包子叫“倒作包”,也被人们戏称为“倒僧帽”。它也是羊肉包子,同样也是清真小吃,但与羊眼包子的馅料和口味不同。

羊眼包子——一种没长“羊眼”的清真包子

为什么把这种包子叫“倒僧帽”?

因为这种包子最明显的,是它的形状奇特。看起来,它像是倒放着的和尚帽,因而被大家形象地称作“倒僧帽”。

倒僧帽的馅料主要是羊肉大葱,没羊眼包子那么复杂,但它在以前却经常是北京早点的热门货。

随着人们对倒僧帽口味的需求,它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是肉包子,主料是牛羊肉和大葱;还可以跟其他蔬菜拌在一起,分别能做香菇肉、粉条肉、甘蓝肉、茄子肉,等等;

第二种是三鲜包子,用料比较多,有面粉、牛肉、鲜虾仁、鸡蛋、白菜心、香菇和葱。吃的时候像是灌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第三种则是素包子,素包子就是不用肉荤馅料,纯用蔬菜,主要用的是干菜、香菇、木耳、碎米芽菜、冻豆腐、粉条、西红柿,等等;

第四种是酱肉包子,它主要用的是鲜肉末、黄葱丁、甜酱,然后加些糖、盐制成酱肉馅儿,那个味道甭说多别致了。

看来,北京的小吃中还是以回民同胞的清真包子好吃。因而,除了在店里可以吃到这些包子,我们也还能去回民的家里吃。

谁都知道,回民的特色小吃很多,比如馓子、油香、牛肉拉面、手扒羊肉等等,只要在回族人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宰生节,以及圣纪节来临的时候,去回民家中做客,那么肯定少不了吃到羊眼包子和“倒僧帽”,可以一饱口福。

羊眼包子——一种没长“羊眼”的清真包子

好了,今天的康康就和大家分享到这了,大家如果喜欢的话可以收藏起来,康康的分享绝对不会让大家感到失望的哦!欢迎大家积极踊跃的和康康互动哦!谢谢大家!记得关注康康那个吃货哦,康康会每天为大家分享不同的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