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瘋狂追逐詩和遠方,喚起人性的覺醒


《在路上》:瘋狂追逐詩和遠方,喚起人性的覺醒

看到《在路上》書名三個字,我怦然心動,突然想起來一句話: “身體和靈魂,至少有一個在路上。”基於這樣詩意的美好幻想,我情不自禁拍下這本書。收到書後,立刻迫不及待、滿懷憧憬地讀起來。

然而,事與願違,書裡面年輕人荒誕不經、頹廢的所作所為,實在不敢恭維。還有離經叛道的反叛,也與我的三觀相去甚遠,不敢苟同。

我心裡好難過,暗想這本世界名著怎麼會這樣?踟躕徘徊了好幾天,在我幾乎要放棄閱讀時,女兒說了一句話,“很多時候,一本好書的開頭會濾掉好多人。但當你繼續往下讀,則會漸入佳境。”

“莫非,《在路上》就是這樣一本需要慢慢找感覺的好書?”我暗自思忖。於是,我按捺下自己焦躁不安的心,帶著疑惑,帶著探究的眼神繼續往下讀。

《在路上》:瘋狂追逐詩和遠方,喚起人性的覺醒

小說中不安分的少年,流浪一千九百多英里,橫穿美洲大陸。他們一路走來,有迷茫,有反叛,有深思,有叩問,變化真不小。我跟隨他們的腳步,傾聽著他們的苦與樂,看著他們一路掙扎,一路成長,也收穫了很多。

1、離經叛道對人類有著謎一樣的吸引力

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在路上》的作者是美國傑克·凱魯亞克, 他擅長“即興式的自發性寫作”, 這本《在路上》就是他純粹由著性子,文字如急流瀑布般噴瀉而出的傑作。

《在路上》自面世以來,影響力毋庸置疑,但反差也巨大。爭議的焦點是 :傑克·凱魯亞克的行文風格。讚賞者,認為它像作者癲狂吹奏出的比波普薩克斯風,音符隨著意識的起伏流溢而出。批評者,則認為結構鬆散,支離破碎,句子不合語法規律。

《在路上》:瘋狂追逐詩和遠方,喚起人性的覺醒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大的反差呢?

《在路上》帶有濃厚的自傳色彩,幾乎是垮掉派作家的群像。在凱魯亞克筆下,主人公狄恩·莫里亞蒂的熱情癲狂、玩世不恭、對權威的蔑視以及對快感的追求,極力體現了垮掉派一代對體制與主流文化的反叛。

這種反叛化成文字,形成了作家傑克·凱魯亞克別具一格的文風。他的文風和他們瘋狂的行徑一樣瘋狂,是對傳統文學極大的挑戰。

《在路上》離經叛道是這群像“快樂的瘋子”一樣的年輕人最鮮明的特點。我們回望歷史,不可否認,離經叛道對人類始終有著謎一樣的吸引力。

下一代的年輕人,通過對傳統、權威和上一代的反叛,得以打破過去,探索出新的文化形式,甚至改變世界。因為反叛,世界才有了那麼多的文化形式,才有了那麼多記錄他們各自所處時代的好作品,文化才更加繁榮昌盛。

這不就跟我們中國人常說的“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的強”,如出一轍嗎?雖然國度不同,但所蘊含的意思是相通的。我們不能否認“離經叛道”在推動文學進步中,所起到的積極推進作用。

《在路上》:瘋狂追逐詩和遠方,喚起人性的覺醒

2、離經叛道的背後,隱藏著最純真的人性

《在路上》離經叛道只是他們垮掉派一代的表面現象,透過他們的荒誕行為與反叛思想,我們還可以看到:他們與靈魂的抗爭、他們生命內在的激情和人性的覺醒。

薩爾獨自穿越半個美國,走到愛荷華時,精疲力竭,找了一家簡陋的賓館,睡了整整一天。當第二天太陽昇起的時候,他醒了。

他對獨特而奇特的那一刻,是這樣描述:“那一刻,我不知道我是誰——我遠離家門,為旅行心神不寧、疲憊不堪,如今在一間從未見過的廉價旅館裡,聽著外面的嘶鳴。有那麼奇怪的十五秒,真的不知道我是誰。我只是某個他人,某個陌生人,我的整個人生就是遊蕩的人生,幽魂的一生。”

《蘇菲的世界》提出一個哲學的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在路上》的薩爾也發自肺腑地如此叩心自問。他能在作出這樣的叩問,可見,他的行為雖然前衛反叛,但思想並不糊塗,他在與靈魂做著巨大的抗爭。他的叩問,還不自覺地帶動讀者也發出同樣的思考。

我們行走在人生路上,為了認清自我,為了不跑偏,不就是應該經常問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嗎?經常叩問,可以讓我們時時保持自己的本真,不忘自己的初心,不迷失自我。

《在路上》:瘋狂追逐詩和遠方,喚起人性的覺醒

薩爾因他吸食大麻昏睡許久,醒來後沉痛地說:“直到不知什麼時候,我才從火焰與沉默中抬起頭來,就像從沉睡中醒來,回到這個世界,或者從虛空中醒來,進入一個夢境。”

我們都知道大麻是毒品,具有致幻作用,會讓人產生幻覺。但因為大麻會給人快感,極具誘惑力,所以很多人禁不住誘惑以身犯法,甚至鋌而走險。然而,吸食者在極度的快感過後,留下的只有空虛與無盡的煩惱。

在這裡,作家寫的是大麻。其實,人生的誘惑又何止是隻有大麻?人生的誘惑很多很多,諸如金錢、地位、房子、美色等等。誰禁不住誘惑,誰就會完全迷失自我,甚至道德淪陷。

就像在小說裡,薩爾說的那樣:“我根本不敢抬眼,因為你的眼睛已經看清了你的內心,財富與珍寶太多,你必定無法承受。”是的,當看清以後,無法承受!從這裡,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薩爾人性的覺醒和內在激情的燃燒。

他用自己真實的經歷告誡讀者,一定要遠離毒品,遠離誘惑。從這一點來說,他們這一代人看似玩冥不化,實則極具社會責任感。他們的靈魂深處閃爍著人性善良和本真的光芒,以及對人生獨到的理解。

《在路上》:瘋狂追逐詩和遠方,喚起人性的覺醒

3、 經過離經叛道的長途跋涉,終向生活屈服

他們的身體走在路上,靈魂也在路上。身體走過千山萬水,靈魂也經歷了千錘百煉。

臨近旅程的終點,廣闊的土地在他們左右綿延伸展,慵懶的風越過偶爾出現的廣闊樹林,和被夕陽映紅的古老傳教所吹來,雲朵匯聚成巨大的雲團向上升起。

他們看著路邊的景色,歡欣鼓舞,激動萬分。

他們終於趕到了墨西哥城!全程一千九百多英里,從丹佛那個下午的前院啟程,走到世界上廣袤的《聖經》之地。他們橫穿美洲大陸,一路上經歷種種意想不到的困境,成功終於抵達道路的終點,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英雄的壯舉。

到達終點時,薩爾發燒到昏迷,神志不清。在世界的屋頂上,他突然感悟,他在自己可憐的皮囊裡活過了一生,甚至更多人的一生,一切都在他的夢裡。

一路逐夢前行,夢想實現了,走過的路彷彿有一生的里程那麼長。

《在路上》:瘋狂追逐詩和遠方,喚起人性的覺醒

回望走過的路,他們感慨萬千:“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把一切都拋在身後,進入全新的未知階段。所有那些年,那些麻煩和刺激——現在到了這裡!現在我們可以安心拋開其他東西不想,就這樣一路向前,去理解世界,我們認真地、誠實地面對生活。”

他們經過離經叛道的長途跋涉,走過萬水千山的征途,躁動不安的靈魂在坎坎坷坷中得到昇華,終於認清了人生本來的樣子。

長途跋涉的磨練喚醒了最純真的人性,他們最終屈服於生活,並於踏實生活中安放靈魂。他們明白了,人活著,就要做好自己,為父母著想,為未來謀劃,為兒女樹立好榜樣。

透過作家率真的文字,我看到作家打開了一扇窗,這扇窗就是他們年輕人自己探索世界的眼睛,這麼美好的眼睛,代表和意味著最美好的靈魂和最純真的人性。

是他們看似離經叛道的瘋狂遠行,助長了靈魂成長。我特別敬佩那些敢於走在路上的人,不管是身體還是靈魂!

《在路上》:瘋狂追逐詩和遠方,喚起人性的覺醒

大膽地走著路上,就是勇敢地接受人生的磨練。記得讀過這樣一句話:“不經歷地獄般的磨練,怎麼能彈出自己的樂章?怎麼能無畏地走下去?”

經歷是人生的最好老師,逆境是磨練人生的最高學府。時間會使人磨平一些稜角,忘卻一些記憶,但走過的路,會永遠鐫刻在心底,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

莎士比亞曾經說“時間會刺破青春的華麗精緻,會把平行線刻上美人的額角,會吃掉稀世之珍,天生麗質,什麼都逃不過它橫掃的鐮刀。”

雖然時間有如此強大的力量,但我仍期盼,經過時間磨歷多年後的你,走出半輩,歸來仍是少年,仍然能夠記得起航的腳步,仍然能夠不失本真,堅強無畏、勇敢拼搏地生活。


《在路上》:瘋狂追逐詩和遠方,喚起人性的覺醒

想了解更多的內容,請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也可以這樣在頭條搜索。

《在路上》:瘋狂追逐詩和遠方,喚起人性的覺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