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新疆:风流才子纪晓岚(1)

流放新疆的人有多少,没有去考证过,但对于风流才子纪晓岚被" 流放" 新疆则是有史可查的。

纪昀(音y ún ),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纪昀任总纂官,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 卷,是清代目录学巨著,嘉庆道光以后,被称为读书的指南。纪晓岚还主持纂修《大清会典》、清三通、《清高宗实录》等。其他著述还有《沈氏四声考》、《史通削繁》、《阅微草堂笔记》等。

纪晓岚生于1724 年(清雍正二年)六月,卒于1805 年(嘉庆十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 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对于这样一位" 大人物" ,何以被" 流放" 新疆?

1768 年(乾隆三十三年),扬州两淮盐运使亏空国库一千万两的盐税案被揭发了出来。二十年间,盐商逃欠盐税累计九百多万两白银,盐官被检举受贿数额高达九十万两的巨大款项。乾隆帝知道后非常震怒,下令严加追究历任盐官的罪行。

长期在皇帝身边担任要职的纪晓岚,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并且在被查名单中看到了卢见曾的名字,于是纪晓岚就落了一个流放新疆的下场。

卢见曾何须人也?

据史籍记载,卢见曾出生于1690 年,山东德州人,1721 年(康熙六十年)进士。历官洪雅知县、滦州知州、永平知府、长芦、两淮盐运使。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形貌矮瘦,人称" 矮卢" 。学诗于王渔洋,有诗名,爱才好客," 四方名流咸集,极一时文酒之盛。金农、陈撰、厉鹗、惠栋、沈大成、陈章等,前后数十人,皆为上客" 。

在他的宾客当中,除了有后来闻名天下" 扬州八怪" 之外,还有《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吴敬梓一生贫穷,写作《儒林外史》全凭卢见曾的支持。吴敬梓死后,又是卢见曾慷慨解囊,买棺装殓,并且安顿好吴敬梓的妻儿老小的未来。

1737 年,乾隆皇帝登基后,卢见曾升任两淮都转盐运使,上任七月因" 被参一十七款,共诬赃银一千六十两" ,被罢官扬州。

1740 年被发往塞外军台效力。1744 年,卢见曾奉召由塞外还,担任滦州知州。1745 年,迁永平府知府。1751 年,迁为长芦盐运使。1753 年,卢见曾再任两淮都转盐运使。在任十年,以老得请还家。

1765 年,乾隆皇帝南巡之时,赐其家" 德水耆英" 匾额。

1768 年,两淮历代盐政官员贪污案发,卢见曾因曾长期任两淮盐运使,亦牵连入案。乾隆皇帝对此十分震惊,因命江苏巡抚彰宝,会同尤拔世立案办理。

六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谕令将卢见曾" 革去职衔,派委妥员解送两淮,交彰宝并案审讯。仍一面将卢见曾原籍赀财,即行严密查封,无使少有隐匿寄顿" 。

然出乎乾隆皇帝意外的是," 查抄卢见曾家产,仅有钱数十千,并无金银首饰,即衣物亦甚无几" 。

乾隆皇帝很纳闷,卢见曾他们家肯定是早就把金银财宝转移了,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

乾隆皇帝遂指示手下人,严加追究走漏风声之人,若卢见曾坚持不说,即加以刑讯,待审得实情后,再将卢见曾" 锁押解赴扬州,并案问罪" 。

后经审问卢见曾的儿子卢瑛及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恩,卢荫恩才供出了事先通报信息的人正是当时正在担任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的纪晓岚!

纪晓岚何以给卢见曾通风报信?

纪晓岚的长女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属于儿女亲家,他不能见死不救,于是赶紧通知在京城的卢见曾的儿子卢谟寄信回家,通报消息。

纪晓岚才思敏捷,为人自然非常机警,他是一个老官场,也知道泄露朝廷机密,通报消息的关系重大,他采用了超出人们想象的方式,进行巧妙通报,他私自派出一名信得过的家里仆人,也不写什么书信,把少量的茶和盐放一个空盒子里,然后把盒子严严实实地密封好,在里面没有写一个字。

卢见曾收到盒子拆开看后,感到非常奇怪,他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突然醒悟道:" 这就是盐案亏空,东窗事发,朝廷严查的意思了!" 于是就急忙家里的多余的财产弄到别的安全地方隐藏了起来。

专案组负责人和珅派去的官员,毫无收获,只得空手两返回京城如实报告查抄情况。纵使如此,卢见曾还是没有完全摆脱嫌疑,被逮捕起来,押到扬州接受审讯。

根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负责查询泄密案件的人是大学士刘统勋,而刘统勋则是纪晓岚的恩师,也是刘罗锅(刘墉)的父亲。

虽然有这层关系,但刚正不阿的刘统勋依旧没有放过纪晓岚,通过侦察查明,内阁候补中书徐步云、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昀、军机处行走中书赵文哲与行走郎中王昶,都是向卢见曾泄漏机密的人。

乾隆帝知道后,立即下达命令:徐步云与卢见曾是师生关系,遇到这样事关重大的案件,敢于顶风作案,私通信息,以致卢见曾预先转移了财产,致使查抄失败,极为可恶,定罪后流放到新疆伊犁效,接受" 劳教" 。

纪晓岚不顾朝廷大局,只顾儿女亲情,擅自通风报信,罪行实在严重,定罪后流放到乌鲁木齐接受" 劳教" 。

经过侦察查明,卢见曾受贿总值一万六干两,连同隐匿的财产,论罪应该处以绞刑,但是他在行刑前已经在狱中病死,不再予以免予惩处。

卢见曾的死罪已免,而纪晓岚的" 活罪" 则无法免除,纪晓岚还是乖乖地踏上了去新疆的路途。

幸运的是,1770 年(乾隆三十五年),在新疆被" 流放" 了两年多的纪晓岚又被乾隆召回了北京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