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龍點睛 神話再現:李小龍傳記作家李志遠先生訪談錄(上)


畫龍點睛 神話再現:李小龍傳記作家李志遠先生訪談錄(上)


原載:2006年《拳擊與格鬥》 採訪者:美國魔法師(網名)

本文分多期曾在2006年《拳擊與格鬥》雜誌上連載,在內地龍迷中曾引起不錯的反響。

作為香港資深的李小龍收藏者和研究者,李志遠先生以幾十年的李小龍收藏積累和研究,於1999年精心撰著出版《神話再現》,奉獻出一部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是不可多得的資料翔實、考證相對嚴謹的高質量的李小龍傳記作品(為道塾注:作者本人倒是坦言,書中至少有300處小錯誤)。

而在連續數期的本次專訪中,李志遠先生更是以其專業精神,再次為廣大讀者從多個層面解讀了李小龍,披露了一些新的史料和見聞,闡述了個人對於李小龍包括截拳道的理解,不僅精彩,而且獨到,使得本篇採訪錄具備了很強的收藏價值,故本博特此推薦。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作者關於截拳道的見解,尚值得商榷。


畫龍點睛 神話再現:李小龍傳記作家李志遠先生訪談錄(上)

主持人真成: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李小龍的功夫、李小龍的傳奇、李小龍的人格魅力等等有關這個武學大師的一切,數十年來備受廣大龍迷的青睬。也正因為如此,我在前幾年開闢了專欄,連載了香港李志遠先生的《神話再現》。我的用意非常的簡單——我是想把一個真實的李小龍介紹給我的讀者朋友們,同時也是針對那些為了某種目的而極端不負責任的以訛傳訛式的炒作甚至是造謠。

幾年過去了,新的龍迷在不斷地產生,截拳道和李小龍以其永恆的輝煌吸引著年輕的讀[博轉]神銳話再現管-李小理龍傳記在作家李線志遠先生訪談者。

他們想知道更多有關李小龍的傳奇,知道真實的、有史實可考的李小龍的故事和他的武學理念。歐陽先生採訪了李志遠,從他那裡得到了更多李小龍以及《神話再現》的後續資料,我將陸續把這些刊登出來,相信大家可以從中瞭解一個真實的李小龍……

喜歡《拳擊與格鬥》的老讀者,一定還記得曾經有一篇精彩的李小龍傳記連載――《神話再現》,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風靡了所有讀者的心。它以前所未見的翔實資料,和細微處見真章的嚴密論證,加上超然客觀的風格,如神來之筆,畫龍點睛出一個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李小龍。我們可以從中非常難得的看到,作者對李小龍個人的熱忱,沒有讓這本傳記不自覺的去避重就輕,文過飾非。而是化成了一股強大可貴的還原神話,再現真實的正面動力,去展示一個不事雕鑿,去盡鉛華,具有強大人格力量,武學造詣,世界影響,同時又非常個性化,並非“聖人”的李小龍。正因為如此,這套傳記才沒有淪為又一本漫不經心,東拼西湊,譁眾取寵,熱炒名人的平庸野史。而是一部投入了真正的精力,用信徒的熱忱和雕塑家的冷靜刀鋒,傾情打造的一部我們目力所及,最具權威和可信程度的小龍傳記精品。

縱觀全書,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掌握了大量資料,但又對內容的真實性,哪怕微不足道的細節也近乎嚴苛的追求。那麼這套讓人耳目一新,由衷歎服的李小龍傳記,是如何花足三十年的收集功夫,和十八個月的全力打造才最終脫穎而出。以及李志遠先生這座香港武術資料的百科全書的冰山水面下,還有哪些讀者朋友感興趣的李小龍資料呢?筆者希望下面這篇訪談,能帶給大家一些有趣的瞭解。


畫龍點睛 神話再現:李小龍傳記作家李志遠先生訪談錄(上)


記:李先生在《神話再現》裡面有很多專業的評語,請問你本人也練武嗎?

李:和武術結緣也是機緣巧合。讀書的時候,學校每個學生有個業餘選修科目,比如美術,舞蹈,樂器之類。項目中,幸好還有兩種武術可供選擇,為避免傻乎乎吹笛或者拉小提琴,便選擇了柔道為“課外活動”。

後來,曾有長輩賜予師從詠春拳葉問宗師的機會,可惜少不更事,竟輕率放過。後來基於青少年的反叛心理,去學習空手道。因為那位日本師傅太過用心教我,以致前後學習過九年。但談不上是高手,只是因此讓武術成為我一生的愛好。

記:你什麼時候開始從事武術出版方面的工作?

李:我一向有課餘投稿的興趣。所以1975,我第一份工作,就是選擇進入出版業。經過三個月培訓,通過評核考試後,便獲聘成為當年香港執消閒娛樂刊物牛耳的“鳴鶴出版集團”,《當代武壇》雜誌的記者,從此開始接觸武術界。

也是那一年,再次見到伊魯山度。當時我去一家出版社辦事,又碰到伊魯山度從日本順道回香港,以便與該公司簽訂其“9米釐雙節棍教材”製作及行銷合約。和他的閒聊中,瞭解到很多有關李小龍的截拳道的看法。談到一些搏擊技巧問題的時候,還讓他徒弟和我進行搏擊對打,以作應證。哈哈,當然,都是我輸。

雖然交鋒前後都不斷抱怨自責,但印象最深的,還是依魯山度的雙節棍技術。他用隨身帶的雙節棍表演三次打拋起的火柴,最後撿起來的火柴從中間呈v字形折斷,準確性由此可見一斑。同時,他還和我談起李小龍對掃踢的看法。當時我未能完全理解。直到多年後,才恍然大悟。

因為有這樣一段專業培訓和從業的經歷,1979年,我只有22歲,便在“功夫用品服務公司”東主李興國先生建議下,創辦了香港武術市場最疲弱時代的唯一一家《功夫》雜誌。直到1984年11月,《功夫》一共出了48期,其中23期以李小龍為封面人物。最後,見證香港武壇由衰而盛的《功夫》雜誌,最終也隨著香港擂臺的黃金年代壽終正寢而停刊。

雖然90年代曾有《功夫》復版或改革版短期出現,但該等書刊均與我無關。到2003年,我在主辦《高手》雜誌的時候,才又做回武術刊物。

記:《功夫》當時在香港武術刊物的地位怎樣?

李:發行量最大的武術雜誌。第一期已經發行五千冊,當時算是非常有影響。包括周星馳,後來聊起來,都是看《功夫》長大的。他拍的電影《功夫》,那兩個字,也是沿用的當年《功夫》雜誌的字體。

記:什麼原因促使你寫這本李小龍傳記《神話再現》?

李:我一向很欣賞李小龍,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也對我的個人思想和人生指向有很大幫助。自從1969年,李小龍在美國拍的《青蜂俠》在香港放映後,我就開始收集有關他的資料,前後三十多年。

到1996年,有一次幫香港的“李小龍會”舉辦講座,開始有個想法,感覺有必要把收集的資料進行系統整理。再加上後來接觸到很多日本的李小龍迷,發現他們對收集李小龍的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下足功夫,做得非常系統。作為一個香港本地的李小龍迷,不禁有點汗顏。

由此打算寫一本簡單的,關於李小龍的編年史。當時沒打算出書,只是想內部派發,同時借這個機會,可以去採訪李小龍身邊人,從而更多的瞭解李小龍,盡一點和李小龍同時代的龍迷的責任。到工作了六個月以後,開始有種很強烈的願望,想要完成一本能詳細的介紹李小龍書,務求準確,去蕪存真,以便讓更多人瞭解這個香港之子,中國人的驕傲。整理及試寫時,不斷獲得新的發現和體驗。

在尾大不掉的強大壓力下,導致在內容、字數方面開始極度失控。筆調、方向便由“編年史”變成傳記模式。既然如此,唯有穩守“求真”、“認真”的原則,任“她”自由發展了

記:《神話再現》有大量翔實的內容,看得出來,需要花費很多精力才能夠獲得。你完成這本書一共花了多少時間?

李:前後一共花了十八個月。前面六個月是收集資料,包括整理多年來的個人收藏,去美國實地採訪,到香港資料最齊全的大學圖書館查閱資料,和造訪李小龍夫人琳達,以及他的徒弟伊魯山度,木村等人。寫作的過程感觸很多,經常有資料要補充和重寫。

第一章,就重複寫了十七次。最終,還是按照計劃花一年時間完成。李小龍是個對生活,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要再現這樣一個人,需要用同樣認真和嚴格的要求去發現他的本來面目。很可惜,本來只需要往前走一步,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但就沒有人這樣做,大多都是滿足以訛傳訛,不肯用心去認真對待這樣一個傑出的人物,讓人感覺很痛心。

所以我自己來做,就想要盡力做到最好。希望能在書中把以前那些不實訛傳能加以澄清並剔除,把沒有發現的新的資料補充進去。

這本書不能說盡善盡美,現在我自我檢查,仍然有錯漏之處。但在當時,我已經盡到全力,無愧於心。但也有個意外收穫,這些錯漏也變成專門捕捉剽竊《神話再現》資料內容的“文抄公”們的陷阱。當類似書稿也充滿那些“莫名其妙”錯謬時,他們違法侵權的行為也很自然一目瞭然,證據確鑿。

記:這是我見過的,資料最豐富,報道最客觀,引述最詳實的李小龍傳記。你怎樣做到既保持對小龍的熱忱欣賞,同時又嚴格的還原事實,沒有文過飾非?

李:寫這本書,我有個原則,就是盡我所能求真。為此,給自己定下三個寫作立場:1。對資料嚴格驗證。如果是文字記載,需要三份以上相同內容的記載可以互相應證,否則不予採納。2.。盡我能力,做到接近事實。3.利益歸於被告。

李小龍在接受電視採訪的時候說過,他的一切都是武術給他的。但他不能為搏擊藝術增加新的內容,也不是發明一種功夫。他只能像雕刻家一樣,去掉那些後人靠臆想添加上去的錯誤技巧,再現格鬥的真實面目。李小龍是個一生求真的人,無論武術,還是人生。這份執著,也是我最欽佩他的地方。所以,這本傳記,我也必然務求真實,目的是還原一個真實的李小龍。

我不能去靠自己的想象創造一個李小龍,他留在世上的資料已經很多,我只需要去掉那些強加上去的光環,或者偏見產生的詆譭,恢復他的本來面目,才算盡到自己真正欣賞李小龍,想和大家分享的責任。如果能夠糾正那些無中生有的詆譭,當然利益歸於被告,肯定要為李小龍澄清。

但一些他無可置疑的缺點,比如你講他不是一個好丈夫,不是一個好爸爸,坦白講,我都不會幫他隱瞞。我只是把事實寫出來,從中得出什麼結論,是讀者自己的事情。

因為不管你喜不喜歡都好,這就是真實的李小龍。這也是書名叫《神話再現》的原因。我不是告訴讀者一個不實的神話,是幫助大家瞭解一個神話背後的真實的,並非聖人的傑出人物。我相信龍哥在天有靈,以他的性格,也不會反對我的做法。

記:你從什麼時候開始瞭解李小龍的?

李:1969年,大概九歲的時候。第一次從電視看到《青蜂俠》,很自然把它和同時上映的《蝙蝠俠》對比。感覺後者動作好假,李小龍則好勁(粵語:厲害)。當時很多朋友已經開始很喜歡他,到處收集他的資料。到後來電視臺為了滿足觀眾需要,在週末的《電視大片》播放了他早期的電影《人海孤鴻》,大家更加喜歡他。

最後他回到香港拍了一系列電影,出席了多個電視節目成了一代巨星,也是我們的偶像。他的作風和個性都非常獨特,給我很強烈的震撼感覺。那時候開始,就一直開始收集關於李小龍的各類資料,持續了幾十年,也願意用這些收集的資料,為李小龍做好多事。

記:比如哪些方面呢?

李:我很願意讓人通過這些資料,瞭解一個真正,是人,不是神的李小龍。因為他本身的精神,可以帶給人很多正面的啟發。在香港這麼多年,我前後做過一百多場李小龍講座。和日本,美國,等很多國外的龍迷都溝通聯繫過,經常交換資料,和互相印證資料的準確性。1997年,我用自己的一個貨倉,改建裝修了個“李氏工作室”。將我收集的三千多頁李小龍的文件和別的資料,放在裡面,供我的朋友欣賞和國外的龍迷朋友過來看資料。1998年11月到1999年11月,在週末公開展覽。一年時間,有記載的參觀人數有五千多人。包括很多名人,都上來參觀過。

記:你有沒有親自見過李小龍?

李:哈哈哈,有。1973年,大概是3月。我下午放學後,到尖沙嘴{油麻地}一間經常去的武術用品商店看有沒有新貨品。結果門口停了一輛紅色奔馳,仔細一看,號碼280{車牌AX6521},居然是李小龍的車。我從門口望過去,正好見到李小龍穿了一件背心,和丁佩在裡面選購。當時內心激動得狂跳,閃過兩個念頭,一是留在這裡等他出來,請他在我揹包裡面的《黑帶》雜誌上簽名,一是回家拿相機和他合照。最終,還是跑回家拿相機。等我再回來,李小龍已經離開了,好遺憾。那是我親自見到他的經歷,感覺他雖然不如電影上面高大,但很精幹。


畫龍點睛 神話再現:李小龍傳記作家李志遠先生訪談錄(上)

記:《神話再現》定價兩百八十港幣,上市後的反響如何?

李:最先是1998年7月13日在香港《東方日報》連載。那時候世界盃剛剛結束,香港賽馬也中止。按照往年慣例,讀者這段時間大概會流失5-10個百分點。但到11月13日連載結束,發行量反而升了10個百分點,是《東方日報》有史以來同時期最高的發行量。你也可以說是巧合,也可以說是小龍的魅力幾十年後還是無可抵擋。到1999年7月開始發行書本,坦白講,反應都很好。到這時候,國內已經有盜版。但《拳擊與格鬥》雜誌因此也連載了四五年。

記:《神話再現》在《拳擊與格鬥》雜誌都非常成功,反響熱烈,發行量也因此大幅提升,的確是本好書。我記得劉德華好像也有這本書?

李:是的。他是找人來要過,我讓他拿了兩個簽名來換了兩本,簽名是幫朋友要的。

記:李小龍的家人是不是知道《神話再現》,他們有什麼評價?

李:知道。李小龍弟弟李振輝及大姐李秋源都認為我做足功夫。他太太琳達,也認為我對他先生有所貢獻。他的徒弟,都同意這本書的資料是準確的。

記: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你得出來的對李小龍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哪方面?

李:對他了解越多,感觸越深。人類歷史上,總有一些領袖人物,在某個領域領導,或者講開闢出一個潮流。李小龍就屬於這種領導出潮流的,領袖式的人物。他靠個人對真理的執著追尋,和身體力行的風格產生的理論和功夫,到現在都還有深遠的影響。


畫龍點睛 神話再現:李小龍傳記作家李志遠先生訪談錄(上)

記:你覺得李小龍得以成功,身上最大的性格特徵是什麼?

李:求真,充滿鬥志,很有懷疑精神。為了求真,不惜同人針鋒相對。他講求實證,聽過的,不信。見過的,只信一半。他親自在電視上回答對氣功的看法的時候說過:“內功外功,我沒見過。無陰功(粵語:缺德),我就見得多。”所以羅維給他取的外號叫“頂解龍”。(頂解:粵語,為什麼),就是針對他凡事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不喜歡盲從的性格。

我個人看法,李小龍從先天來講,絕對不是個適合練武的人。在美國剛剛出生三個月,就長途顛簸,就坐船回香港,對身體肯定有影響。剛滿一歲時候,香港被日本攻陷,民生環境生活很差。他家庭雖然條件好,都很有限。所以,他先天條件不見得突出,身體本身好單薄。而且還有高度近視。他太太琳達講,他一隻眼三百度,一隻眼五百度近視。之所以最終成為一代武術家,完全源於他的鬥志,和求真的本色。這種求真的本色,很早就體現出來。

他家裡人為了方便帶養,給他取個女仔名字細鳳。結果,他自己去求證,得知原來是鳳求凰,鳳是男,凰才是女。這個是小麒麟親自告訴我的。但李小龍這種求真,不是為凸現自己,或者為爭拗而爭拗,如果你真過他,他會過來說sorry,對不起。但這種對權威的懷疑,和真相探求的性格,的確貫穿了他的一生。

記:你如何評價李小龍發明的截拳道,他是個大師嗎?

李:李小龍在給他的徒弟通信的時候講到過,他不是個大師,他只是個student master (學習中的師傅)。他也不是在發明功夫,他只是在discover ,發現功夫。真正的功夫形式本來就存在,你能做的,只是從中找出它的真相。對截拳道伊魯山度和我講過李小龍的一個形象描述。

比如大街上,看見一個很漂亮的女子,你會由衷的感嘆:“JKD”. JKD(截拳道)對他來講,只是功夫裡面一個美好的事物的代表詞彙。你可以把所有好的都叫做JKD,但就不能以現在到處訛傳的內容,來教條的解讀和傳授JKD。

記:有個美國社會學家講到過,每隔十年,全世界就會掀起一股李小龍熱潮,這是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現象。你如何理解他這段話?

李:李小龍有一種魅力,可以吸引所有接觸他的人。有位美國記者{有美國跆拳道之父稱譽的李俊九是這樣形容的:“一間大房子裡面坐滿了人,在各做各的事情。這時候,房門一推開,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來人吸引過去了,這就是李小龍。”

為什麼每隔十年,國外會有李小龍熱潮,因為每隔一段時期,都會有新的人認識李小龍,並被他吸引。我有個土生土長的美國朋友,他的審美觀念完全是美國化的。東方對他來講,只是有點神秘,其他沒有什麼特別。他告訴我,第一次看到李小龍的電影,才發現原來東方人的輪廓和身形是這樣的美。從此,他喜歡上東方文化,甚至最後娶的老婆都是個泰國東方人。另外,他們還認為,李小龍的成功,說明美國是個機會之幫。如果他不是在美國,都未必有這樣的成就。這點我都同意,但這種成功不是美國恩賜的。是李小龍自己創造出來的,美國只是提供了個機會。


畫龍點睛 神話再現:李小龍傳記作家李志遠先生訪談錄(上)

李小龍本人就是個很國際化的人物,在美國出生,香港長大,美國發展併成名。他為人好有親和力,在片場對下面的雜工都非常的友好。他的魅力,吸引的人不分階層種族和國界。波斯尼亞遠隔幾千公里,但爆發內戰的三派,都一致同意在公園內樹立一個李小龍的銅像,作為民族和解的象徵。可以想象,他對影響有好深遠。

記:上次出席香港李小龍銅像落成儀式的時候,來了很多國外的李小龍迷,包括日本,英國,土耳其,黑人,白人,基督徒,穆斯林,對這點我深有感觸。但為什麼香港到2005年才為李小龍落成銅像,而不是在更早的時候?

李:其實本來可以更早在香港有個李小龍紀念廊。1999年2月10日,在行將結束的臨時市政局常務會議內。有民建聯議員提出,在電影資料館內撥出一個角落命名為李小龍紀念廊。但有個觀塘區的獨立議員黎永年提出反對。

理由一共三個:1.李小龍未夠水準,2.李小龍不是個完人,3.李小龍的品性不好,會教壞小孩。民建聯的對立黨派民主黨就提出修改為,建議為所有電影明星的紀念廊。民建聯也不同意,最後,議案被擱置。

我知道這個事情以後,就和香港李小龍會及振藩截拳道香港分會商議,可惜它們反應並不積極。我便透過專責為琳達整理及出版與小龍遺下文稿的好友約翰。力圖與琳達主持的李小龍教育基金取得聯繫,被授權以李小龍教育基金大中華區負責人的身份,正式查閱相關的議會記錄。然後再聯絡報社的朋友,反應這個事情。當時反響最強烈的,是《東方日報》。他們很快在社會各界做了很多訪問,收集齊意見後,就在頭版頭條,花兩個版面批評黎永年議員對李小龍的愚蠢結論,這個世界哪裡會有完人呢?


畫龍點睛 神話再現:李小龍傳記作家李志遠先生訪談錄(上)

很快,香港商業電臺查小欣及黃毓民主持的兩個熱門節目,分別邀請我在電臺上面和觀眾針對這個事情進行討論,反響非常熱烈。緊接著,亞洲電視的時事節目,《今日睇真的》邀請我和黎永年在電視上做公開辯論。但這個黎永年議員顯然因為無知,拿不出合理的理據證明他的觀點,而我則有三千頁的資料可以逐條反駁他的謬論。最終,他在電視上面張口結舌的表現,讓他的謬論顯得不堪一擊。

最終,民建聯再次提出李小龍建立紀念廊的議案,除了獨立議院黎永年繼續反對,民主黨沒有提出修改下,以33比1高票通過。然而,這個被延遲通過的議案,已趕不及香港電影資料館的興建進度。到後來臨時市政局被取消,變成沒有合適機構來跟進和執行。於是李小龍紀念廊便成為仍然有效,但執行無期的一項惹人嘲諷的懸空議案。

記:《神話再現》還會在別的地方出版嗎?有沒有機會在大陸出版?

李:2005年,已經賣出日文版版權。和美國的貝爾出版社,也簽訂了英文出版合同。大陸暫時還沒有出版計劃。因為這套書如果要在大陸再版,我會重寫。因為裡面有一些錯漏需要糾正,有三百個新的內容需要補充。假如條件合適,還是會考慮在大陸發行。


畫龍點睛 神話再現:李小龍傳記作家李志遠先生訪談錄(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