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受歡迎的夏季避暑良品,背後又流傳著怎樣的千年淵源?

一到炎熱的夏天,我們都不免想要多吃一些冷飲。試想,天氣那麼熱,口裡要是能吃一口冷飲,不知道有多舒服!儘管古人沒有冰箱,但人們卻也可以通過各種冰鎮神器度過夏。

時至今日,中國人大概有超過兩千多年的冷飲歷史,那冷飲冷食的背後,又究竟有多少歷史淵源呢?

廣受歡迎的夏季避暑良品,背後又流傳著怎樣的千年淵源?

冷飲,大約起源於3000年前的商代,據說在當時的富貴人家就已經會在冬日鑿冰貯藏於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等到周朝,為了便於管理,更設有專掌“冰權”的“凌人”,以此來管理當時冰庫“凌陰”。

據《周禮·天官·凌人》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斬冰,三其凌。”

三其凌一詞,意思就是以預用冰數的三倍來封藏冰塊,畢竟冰塊會在保存過程中大量消耗,存三餘一差不多可以保存足夠冰塊。西周時期,這時的冰庫多建造在地表下層,並用磚石、陶片之類砌封,或用火將四壁燒硬,故也能具有比較好的保溫效果,時至今日,三千年前的黑科技,也依舊讓我們後世之人感到古人智慧與神奇!

廣受歡迎的夏季避暑良品,背後又流傳著怎樣的千年淵源?

儘管總體開始古人對於冰庫的使用手段有限,也並不能保存足以大量使用的冰塊,但這絲毫並不影響古人對於冷飲這一類食品的喜愛程度。特別是春秋時期以後,冰的用途開始更為廣泛,古人開始用冰製作各種冷飲冷食,當時的諸侯們也十分喜愛在宴席上飲冰鎮米酒!

也正因此,《楚辭•招魂》才有“挫橫凍飲,酹清涼些”的記述,來讚賞當時冰鎮糯米酒的醇香與清涼!

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大量古代文物的發掘,我們得以看到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銅冰鑑。這個鑑內的方壺可盛酒,壺外夾層中裝冰,雙層結構的黑科技,足以堪稱中國最早的“冰箱”。而銅冰鑑的發現,也用文物變相地佐證了這一時期諸侯對冷飲食品的熱愛和已經相當高的冷飲製作水平!

廣受歡迎的夏季避暑良品,背後又流傳著怎樣的千年淵源?

此後,冷飲以及各種冷食的製作水平隨著歷史的進步也得以不斷髮展!漢代,一些富裕家庭的人們開始用水加上蜂蜜,然後用冰塊進行冷卻,三國時的一代梟雄袁術就是這種冷飲的忠實粉絲。至唐代,人們開始公開出售冰製品。甚至到晚唐時,商人們為了招徠生意,開始在冰中加糖,以此吸引顧客。

但唐初時期,人們的製冰成本較高,直到唐代末期,當時的人們無意間發現“硝石”的作用,它溶於水後會吸收大量熱量,製冷效果足以讓水結冰。儘管硝石製冰所需要的數量非常大,並且原材料也並不容易輕易獲得得,總體性價比不高,但對於一些需要製冰,但卻離天然冰區較遠的地方還是有一定實用價值的!總體來說,隨著歷史上製冰技術的進步,冰塊的使用也逐漸變得平民化。

唐代,有大量用來儲存冰塊的深井被挖掘出來,而這時一般的大戶人家也出現了堪稱古代的空調的冰井,冰井既是人們用來儲藏冰塊的冰庫,也是人家用來享受涼氣的空調!

唐人史宏也有《冰井賦》雲:“鑿之冰井,厥用可觀;井因厚地而深”。

廣受歡迎的夏季避暑良品,背後又流傳著怎樣的千年淵源?

宋代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繁榮,冰飲可謂發展迅速,而且古人充分發揮智慧,一時間出現了種類繁多的冷飲專賣店。比如北宋汴京的冰店裡就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出售,汴京的冰鎮酸梅湯,更是風味獨特。南宋臨安街上,同樣也有風格各異的各種冷飲,比如“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等。基於士人文化的繁榮,各種出售冷飲的商品畫面甚至出現在宋時的一些名家畫作之中,比如宋劉松年的《茗閱賭市》以及當時的《半茶圖》中,都出現了關於冷飲的諸多畫面,這也為後世的研究者們留下了一定的證據。

到了元朝,儘管民族壓迫下的士大夫階級不受重視,但這也變相地促進了商品的繁榮,一些文人轉化為商人,甚至提高了商人群體的質量。也正因此,冷飲的發展開始更為迅速,有遠見眼光的一些商人開始在冰中加上蜜糖和珍珠粉出售,並且大受歡迎。冷飲業出現新產品,並且得以大量供給,

這也說明元代製冷飲的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元好問的《續堅志》中也曾記載“洮水冬日結小冰……圓潔如珠,盛夏以蜜水調之,加珍珠粉”,以此來讚美冰飲蜜水。

廣受歡迎的夏季避暑良品,背後又流傳著怎樣的千年淵源?

元代以後,製冰有了新突破,甚至出現了冰淇淋。據說,歐洲的冰凍甜食是在元代這一時期由東方傳到西方的。十三世紀歐洲偉大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元朝居住多年,幾乎遊歷全國,也正因此在回到威尼斯後為歐洲帶去了中國的茶葉、麵條、火腿和冰凍水果技術。此後,歐洲開始大範圍出現製作冰水、冰奶的技術和食譜。

明清時,製冰業進一步發展,不少高檔的美味冷飲名品相繼出現!比如僅《紅樓夢》一書中,就提到關於酸梅湯、玫瑰露、木樨露、涼茶及玫瑰滷子湯等的記載。並且,這一時期的冰庫也加以改進,稱之為“冰窖”。冰窖同唐時冰井一樣建築在地下,但四面用磚石壘成,一些精緻的冰窖還塗上了用泥、草、破棉絮或爐渣配成的保溫材料,從而在整體上進一步提高了冰窖的保溫能力。

廣受歡迎的夏季避暑良品,背後又流傳著怎樣的千年淵源?

由於明清時期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京地區,這也導致北京地區的達官顯貴最多,冰窖也以京城最多,並且明清時期最為宏大且著名的冰窖便是皇家冰窖,我們在一些清宮影視劇中看到的冰食和夏天所用的冰塊,大多也都是出自皇家冰窖!除皇家冰窖外,民間其實也建築了許多小型冰窖,甚至還出現了專門以貯冰和賣冰為業的冰戶,大多盈利。明清兩朝,朝廷主要在北京舊城德勝門外設冰庫,稱為冰窖衚衕。在嚴冬時有專人制作冰塊,按規格存入窖內,然後在冰窖中加以保存至夏天使用。

據徐珂《清稗類鈔·官苑類》記載:“都城內外,如地安門外、火神廟後、德勝門外西、阜城門外北、宣武門外西、崇文門外、朝陽門外南皆有冰窖。”

廣受歡迎的夏季避暑良品,背後又流傳著怎樣的千年淵源?

進入清朝後,由於冰塊的廣受歡迎,夏天提供冰塊也成為當時朝廷對官員的福利,對於各地官員來說,從夏天入暑之後到立秋之前,各地衙門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都會賞賜官員冰塊,以供官員們夏季炎熱時避暑使用!

據記載,“自暑伏晶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儘管不同地區和不同品階官員的賜冰數量不同,但賜冰對官員們來說無疑也是一大福利!

如今來看,關於冷飲製品的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當盛夏來臨,氣溫逐漸升高之際,我們因炎熱而吃著美味的冰淇淋避暑,是否又會想起這避暑良品背後的千年淵源呢?儘管千年時光已過,但為各色各樣的避暑冰食,卻依舊在如今的不斷髮展中彰顯著其獨特的魅力,從而為人們所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