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3月24日,湖北官宣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通告一出,在一片“終於等到這一天了!”的歡呼聲中,很多湖北人抑制不住地流下了眼淚。這一天他們盼了太久太久了。兩個多月,他們嚐盡世間悲苦,承受著本不該屬於自己的一切,如今終於迎來能夠走出湖北,春暖花開的一天。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可事實卻並非如此。走出湖北,不意味著就走出了疫情的陰影。

  • “本店招聘,湖北人除外。”
  • “不好意思,我們酒店不接待湖北人。”
  • “湖北籍員工暫時不要返回,等待公司通知!”

湖北人的生活,比你想象的要艱難的多。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新冠肺炎不是中國病毒,更不是武漢病毒

前不久,湖北一家五口持綠碼去廣東佛山務工,到達佛山後自覺居家隔離,沒曾想卻遭到了鄰居的舉報。社區人員上門,堅持要將其送到指定酒店隔離,隔離費用自理,甚至叫來了民警。

爭執中五口人裡的年輕女子說自己一家,有健康證明有綠碼完全符合規定,如果社區不放心,即使在門口貼上封條她都可以接受。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然而她的退讓,小區居民卻不肯買賬:“你知不知道,因為你是湖北的人,所以他們都很害怕。”“湖北迴來就是有病的嗎?”本在一旁沒有插話的丈夫,憤然反問。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無論一家五口怎麼解釋,社區人員都不為所動,你是湖北人,別人害怕,所以你必須去自費隔離。說到最後,女子都有些崩潰了。“我幾個月沒上班,你再讓我去出錢,我是沒錢的。”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是啊,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冒著風險去異鄉務工。明明一切都按照規定行事,一再退讓卻被步步緊逼,要誰誰不委屈,而受著這份委屈的湖北人何止一家。

不過好在,根據政府文件指示,一家五口不必去酒店集中隔離,只需在家自行隔離,塵埃落定。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3月18日至19日,多輛返工大巴包車被阻止進入上海並勸返,對方沒有查詢和登記大巴車乘客的信息,而是直接拒絕湖北大巴車進入上海,乘客無奈只能在大巴車中過夜。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滿懷著希望出發,卻被現實給了當頭一棒。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本應是英雄的湖北人民,卻被一些人當作瘟神一樣驅趕。鄂字開頭的車不讓進,42開頭的身份證酒店不收,湖北籍的員工被解僱,看似魔幻的一幕幕卻真實的在現實生活中上演。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有些人表面上為湖北流淚,實際上卻讓湖北人流淚,一邊喊著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一邊拒絕湖北人的進入,在抗議外國汙名化中國的時候,自己卻在汙名化湖北。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松下幸之助說:

心存偏見,好比透過有色、凹凸的鏡片來看東西,看到的已不是它原來的面貌思想上的偏見,必然會導致行為上的不公正,更可怕的是,會傳染給下一代,甚至會把這種偏見用在教育孩子身上。

父母帶有偏見,則無法聽到孩子真實的心聲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知否》中的這一幕,讓觀眾們印象深刻,墨蘭陷害如蘭和明蘭在大廳出醜,損壞盛家臉面。父親憤怒嫌她們太丟人,狠狠處罰她們。

如蘭不服氣,與父親爭辯,結果處罰加重。事後,如蘭指責明蘭不幫她一起辯解,明蘭無奈地說:五姐姐,你說那麼多,父親可有一個字信了嗎?我給你作證,父親又有一個字信了嗎?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父母的偏見,其實就是孩子成長方向

有句話說,偏見是把刀子,殺人於無形。對此深以為然。特別是在兒童教育中,如果教育者帶有偏見,那麼等待孩子的就會是一場扼殺未來的災難。

國外曾發佈過這樣一個公益視頻: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視頻中,一個男孩因為一直在紙上塗滿黑色顏料而被老師認為有病。父母看到這種情況,也覺得孩子有病。於是,把孩子送去了精神病院。

直到有一天,一個心理醫生無意中看到了一塊拼圖,才意識到男孩一直在紙上塗滿黑色顏料,有可能是一種拼圖式的繪畫創作。

為了印證自己的想法,她馬不停蹄趕往醫院,召集醫院的護士們把孩子的畫作全都拿到大廳裡拼湊。結果真的拼湊出了一副完整的畫作。

孩子的老師、家長和醫生看到這裡,瞬間感慨又慚愧,因為偏見,他們沒有合理看待和接納孩子的“不一樣”;因為偏見,他們一直用大人的視角去衡量孩子的世界;因為偏見,他們差點毀了一個天才般的孩子。

視頻中令人可喜的是,偏見被消除,誤會被解開。

湖北宣佈解禁第五天,「湖北人一律不招」: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教育者不經意間的偏見仍在對孩子們進行凌遲。

奧地利作家斯·茨威格曾指出,思想上的偏見必然導致行為上的不公。也就是說,當教育者對一個孩子有了某種印象和標籤意識,那麼必然無法客觀地去看待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問題,以及自己的教育方式的妥當性。

曾看到這樣一個案例——孩子出生時鼻樑有青根,這個孩子的母親聽村裡老人說:“鼻樑青,磨娘精”。一開始,她對這種說法有些遲疑。可是,當她發現孩子比平常孩子容易生病,脾氣更暴躁時,她慢慢地就信了。

有了這種思想意識,她不自覺地對孩子冷眼相待。在孩子發脾氣時,她就會忍不住打罵孩子,指責她:你要折磨死我,當初生下來,就應該把你掐死。

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可想而知,這個孩子的性情有多扭曲。果然,在孩子13歲時,面對母親的打罵,竟開始以暴制暴地進行反擊。這位母親仍然哭訴著:上輩子做了孽,這輩子才會生了這個磨娘精。殊不知,孩子成長到今天這副模樣,正是因為她潛意識裡那該死的偏見所指引的。

倘若她能拋開偏見,就會知道孩子出生鼻樑青,是身體健康問題的原因導致;倘若她能拋開偏見,就會知道孩子脾氣暴躁,是因為身體不適而在向她求助;倘若她能拋開偏見,就會知道孩子不聽話、屢教不改,是因為成長會經歷三個叛逆期,需要父母的格外耐心和理解······

很多時候,決定孩子成人成才的因素,並不是要教育者家境有多富裕或者文化學歷有多高,而是教育者是否在教育孩子時帶著偏見。你的偏見,其實就是孩子成長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