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浙江"超牛"教授:科研取得重大突破,以第一作者登上國際權威雜誌!

近日,由浙江農林大學省部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

宋新章教授領銜的一項最新研究,以《氮沉降增強毛竹林固碳功能》(《Nitrogen addition increased CO2 uptake more than non-CO2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in a Moso bamboo forest》)為題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影響因子為12.804)上。浙江農林大學為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單位,宋新章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

驕傲!浙江

驕傲!浙江

宋新章,浙江農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浙江省"萬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帶頭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

該研究成果系統揭示了大氣氮沉降對毛竹林生態系統生物碳、土壤碳與溫室氣體(甲烷、氧化亞氮)排放的影響規律及淨碳匯效應。

據介紹,氮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重要元素。由於人類工農業生產活動的快速發展造成大氣氮沉降量激增,已成為全球環境變化中突出的科學問題,科學家們預測今後幾十年內熱帶亞熱帶地區將成為全球大氣氮沉降最嚴重的區域。而我國南方地區已成為世界三大氮沉降中心之一,並呈現出進一步加重的趨勢。毛竹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種竹類植物,毛竹廣泛分佈的亞熱帶區域也是我國大氣氮沉降最嚴重的地區,日益增強的氮沉降如何影響毛竹林生態系統整體的固碳能力仍不得而知。

驕傲!浙江

驕傲!浙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下,宋新章教授所在的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加拿大魁北克大學、法國氣候與環境科學實驗室、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合作,依託團隊搭建的國際上首個竹林野外模擬氮沉降長期實驗平臺,通過對2013—2016年模擬氮沉降處理下毛竹林生物量、土壤碳庫和溫室氣體排放通量的動態監測,

首次系統揭示了大氣氮沉降對毛竹林淨碳匯效益的影響特徵和作用機制

驕傲!浙江

研究發現,氮沉降可使毛竹林的生物生產力和固碳能力增加23.9—36.8%;顯著降低了土壤碳儲量,使氧化亞氮排放增加了19.7—36.1%,使林地對甲烷的氧化吸收減少了10.3—29.7%,綜合抵消平衡後可使毛竹林生態系統的年固碳能力增加17.8—29.0%。若忽略氧化亞氮和甲烷通量排放將高估氮沉降的碳匯效應9—10.1%。當前大氣氮沉降強度下每公斤氮沉降可使每公頃毛竹林的年淨固碳能力增加48.7千克。據此估計,

當前的年均氮沉降(按每公頃30千克計算)可使我國毛竹林每年多固定650萬噸碳

驕傲!浙江

該研究為全面科學評估全球大氣氮沉降的碳匯效應、提升全球變化預測模型準確性提供了關鍵科學數據,為正確認識全球環境變化背景下毛竹林在減緩氣候變暖中的巨大潛力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呼籲毛竹林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重要作用應受到更多關注。這項開拓性的研究也標誌浙江農林大學

領銜的大氣氮沉降對毛竹林淨碳匯效益的研究進入世界一流的行列

驕傲!浙江

作為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浙江農林大學一直以來高度重視高層次科研創新平臺的建設與發展。一是堅持優化結構佈局,截至目前,學校擁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創新平臺42個

,結構類型和學科領域不斷豐富,並實現了自然科學類學院高層次科研創新平臺全覆蓋;二是堅持強化內涵建設,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平臺為重點,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升開放共享能力,全力保障科研平臺建設所需人財物等政策支持,有效發揮了高層次科研創新平臺在"雙一流"和重點大學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 延伸閱讀:
  • 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17年由科技部和浙江省政府聯合發文批准建設,依託單位是浙江農林大學,是浙江省省屬高校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森林培育領域綜合性國家級開放實驗室。實驗室致力於解決我國亞熱帶區域日益突出的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安全之間的矛盾問題,推動林學學科發展,為現代林業發展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戰略理念提供技術支撐。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浙江農林大學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