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男孩成世界首富: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进门后,那个9岁的孩子一直拽着他妈妈的手腕,看起来挺怕生。


他妈妈一直催促他向我问好,小孩被催了几次后,怯生生地叫了声阿姨好。


不久一个人躲在角落默默翻儿童故事书了。


我朋友一脸抱歉又担忧的解释:“他太内向了,多包涵。”


我笑了笑表示理解。


接着她叹了一口气说:“唉,很担心他以后会吃亏。”


让我想了之前看到的后台留言:


一位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上四年级,很内向,不愿意和别人说话,在班上也不是很合群。现在在考虑要不要给孩子报一个语言班或者播音班。


相信很多家长也有这样的烦恼,觉得孩子内向不好。


总是希望通过一些办法,让他们变得更善于社交、更开朗活泼、更讨人喜欢。


有些家长还会认为内向是种性格缺陷,容易被冷落被排挤,在社会交际上容易吃亏。


其实,内外向就像男女性别一样,并没有优劣之分。


7岁男孩成世界首富: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内向是性格,不是缺陷


内向一直被默认为是一种性格缺陷。同样,内向不合群的人也被当成异类。


可是,内向真的就一文不值吗?


卡尔·荣格在1921年的《心理类型学》中提出了外向和内向的概念。


两种性格无优劣之分,区别在于获取能量的方向不同。


外向的人是通过社交来汲取能量,他们热情、健谈、爱交友。


他们把自己投身于热闹的群体中“充电”。


7岁男孩成世界首富: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而内向的人刚好相反,他们是內倾型。


社交不仅不能让他们充电,还会消耗他们的能量。


所以,他们会本能的回避无意义的社交,不喜欢人多热闹的场合。


就比如,比起吵闹的幼儿园,内向的孩子更喜欢在熟悉的家里,独自和玩具作伴。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孤僻或者自闭。


相反,他们更懂得如何和自己相处,通过独处来汲取能量


7岁男孩成世界首富: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他们仅仅是选择了一种让他们舒服的生活方式而已。家长们也不用担心孩子孤独,他自有一方天地。


所以,内外向只是人一种心理状态,没有优劣之分,内向者更不是异类。


家长不要因为偏见,一直标榜外向的优势,而忽略了内在性格独特的力量。


7岁男孩成世界首富: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内向独有独特力量


内向者真的被人们误会太久了。


性格的好与坏,一般是由话语权掌握者定义,而内向的人通常不喜表达,结果舆论的战场就被外向的人占领。


导致人们只记得内向者的格格不入,而忘记了他们独有的力量。


7岁男孩成世界首富: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位女生十分内向。几乎不跟同学交谈,独来独往。


我们讨论各种八卦趣事时,她安静坐在位置上,或是奋笔疾书,或是静静沉思。


当时的我,特别不理解她,觉得她孤僻又无聊。


后来,那个女生,上了北大。


而我高考失利,到了一所并不优秀的学校。


身边人的思想及各方面水平与高中同学相比是不够成熟的,价值观的种种相悖使我们并不能互相理解。


于是,我也变得像那个女生一样,不爱与周围的人交流。


当他们在谈论八卦,我奋笔疾书,默默蓄力。


终于我也理解了她。


那时候的她,就像一匹孤独的狼。


7岁男孩成世界首富: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羊群才会结伴,野兽都是独行。


心理学有个现象,叫“羊群效应”。意思是习惯了随大流,就会丧失自己的判断,成了集体意志的奴隶者。


外向的合群者往往为了跟随大众所同意的,默认牺牲掉自己的意见。


甚至, 不独立思考所做的事情的意义。慢慢的,沦为平庸的乌合之众。


有数据显示,世界上70% 以上的成功者其实是性格内向的人。


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村上春树、三毛等都是内向性格的人。


正因为内向,他们本能的对内心世界更感兴趣,喜爱独处,喜爱思考,拥有安静的力量。有常人所不能及的专注力,一以贯之的执行力。


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7岁男孩成世界首富: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内向的人更易成功


有时候,内向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


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一位7岁的男孩,平日里喜欢阅读。


其中最爱是那几套几乎有他三分之一体重的书《世界图书百科全书》,反反复复逐字逐句,一看最少几个小时。


长大一点,他便经常一个人待在地下车库里,专心捣鼓自己的事。


连妈妈叫吃饭,也不予理会。


慢慢的,他被母亲误认为是心理有疾病的孩子,被强行拉去看医生。


心理医生观察他好久,给出了一个建议:


“你最好不要干涉他。”


这位男孩就是微软的创始人,后来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7岁男孩成世界首富: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画家兼导演史泰龙说:“人追求理想之时,便是坠入孤独之际。”


内向天然的孤独和安静,就像一把利器。能够让人摒弃一切干扰和诱惑,沉浸在一件事情中。


作家三毛,也是寡言少语的人。


在班上不和同学打交道,没有朋友,我行我素。


对于她来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低头捡破烂,逃课看书。


在破烂中发现宝贝,在阅读中洞悉美好。


最后,内向没妨碍她拥有丰富的世界,反而赋予她细腻的情感,强大的同情能力,创作出传世的著作。


心理学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在1990-1995年间做了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91名在艺术界、科学界、商业及政治领域表现出卓越创造力的人。


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在青春期阶段处于社会的边缘。


因为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在同龄人眼里不可思议。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有更多的独处时间,他们深度思考,徜徉在感兴趣的领域。


内向者不只有沉默,还在沉默中野蛮生长。


7岁男孩成世界首富: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实现孩子的“内向”自由


如果你家孩子性格内向,不用紧张和担忧,因为内向同样也是上天的礼物,内向的人也可以取得瞩目的成就。


美国有一项历时30多年,针对社会精英的研究:


内向型性格的精英人才时外向型性格的3倍。

IQ越高的人,内向型的倾向就越强烈。

而且,内向者在创作、艺术、科研等领域有着外向者不具有的天赋。


都说“宁静生活的单调与孤寂能启发创意的思维”。


7岁男孩成世界首富: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而有的家长,为了纠正孩子内向的性格,故意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


有次过年去亲戚家。她家女儿平时不多话,爱一个人待着。可她妈妈觉得内向吃亏,一直逼女儿变外向。


吃饭的时候,亲戚打算乘着人多热闹,让女儿敬酒。


小女孩听后脸一下子涨红,握着筷子的手指用力到泛白。


闷声说:“我不要。”


她妈妈觉得没面子,激动的讲:“你连敬个酒都不敢,以后还能干什么?”


孩子瞬间泪如雨下,扭头跑进了房间,直到我们离开也没有出来。


其实,内向是打娘胎出来的天然的性格,本就没有对错之分,“纠正”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公平。


而强迫孩子进行“社交锻炼”,只会让他们产生反感和恐惧,甚至会留下心理阴影。


7岁男孩成世界首富: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孩子内向的话,我们家长首要做的就是接纳,并且帮助孩子找寻自我认同感。


让孩子了解到内外向只是一种性格特质,不分优劣,减少他的自我否定。


要放心大胆的给他们更多“独处”的空间,让他能以安静的方式与自己相处,与这个世界相处。


当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认识自己,观察社会,蓄势待发,就会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7岁男孩成世界首富: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说到底,尊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才是帮助孩子发展的最好方法


内向的孩子并不是与世界格格不入,而是在以安静的方式改变世界。


我们要允许孩子不一样,给他们“内向”的自由。


就像村上春树所说的一句话:不是所有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