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長恨歌》)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秦漢以後,唐朝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封建大一統,尤其是開元盛世和貞觀之治更是成就了大唐盛世。但是安史之亂爆發打破了盛唐的太平氣象,嚴重地消耗了人力和財力,使唐朝遭到了極大的創傷

此後從代宗平定戰亂到德宗朝,大唐用了四十多年時間,才基本上恢復穩定。統治者注重休養生息,出現了一點繁榮景象,這給唐王朝帶來了中興的希望。但是此時各種社會問題又接踵而至,至德宗年間更甚。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當時社會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一、藩鎮割據,中央皇權被削弱。

二、宦官專權,恃寵亂朝。

三、士風日下,吏治敗壞。

四、君愎臣奸,奸邪當道。

五、財政吃緊,入不敷出。

種種社會弊端,如果任其發展,勢必直接威脅到唐王朝的生存,其中宦官專權尤為嚴重。若想剷除毒瘤,就必須有明君強臣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此時全社會都在等待著一場大變革的到來。


革新的前導

窮則思變,看著眼前逐步走向衰亡的王朝,心懷家國之人都心急如焚,從皇帝到一般朝臣,皆欲變革,希望實現中興,找回盛唐的那種繁華,各種途徑和方式的改革勢頭紛紛出現。德宗即位之初,也曾勵精圖治,振作精神:“擢崔祐甫為相,頗用道德寬大,以弘上意,故建中初政聲藹然,海內想望貞觀之理”。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但他剛繼位不久,就遇到朱泚叛亂,倉皇逃出城,軍隊全跑了,只有宦官竇文場率領少數武裝跟皇帝一起逃到奉天(今陝西乾縣)。德宗從此不信任武臣,把軍權再度交給宦官掌握,不僅禁衛軍屬於宦官,而且對各鎮武裝也設有監軍,由宦官充任。這種制度的產生,完全是因為皇帝 “忌宿將難制”。從此他性情大變,鬥志漸弱,好猜疑,聽信讒言,整個朝政混濁不堪。

王叔文與革新集團

永貞革新的主要人物有王伾、王叔文、陸質、呂溫、李景儉、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柳宗元以及凌準、程異等。劉禹錫、柳宗元是這個革新集團的中堅力量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兩唐書有所記載,永貞革新集團的形成過程是這樣的:韋執誼,少年高中又有詩才,早年就很受德宗寵信。王叔文受知於順宗,順宗將其紹介於韋執宜說:“彼偉才也”,於是韋執誼和王叔文兩人關係愈發密切。

劉禹錫以儒學、古文、詩才著稱於世,曾經做過南節度使杜佑的幕僚,得到杜佑禮遇,跟隨杜佑入朝,因而得以機會與韋執宜相交,通過韋執誼又結識了王叔文。王稱讚劉有宰相之才,劉禹錫於是引薦同輩呂溫、李景儉、柳宗元等人與王叔文結交。都是一時才俊,聲氣相投、志同道合,並非因緣投機、鑽營無恥。甚至德宗、順宗都曾為他們起過穿針引線作用。


永貞革新的過程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永貞革新是在順宗李誦即位後正式開始實施的。順宗早在東宮做太子時,就對貞元年間的種種弊政感到憂慮,再三思索想要變革,他曾經和自己的伴讀論政,想向德宗陳說宮市之弊;他對宦官專橫也非常痛恨,始終“未嘗以顏色假借宦官”。他繼位時已身患風疾,口不能言,所以革新活動是在他的默許下,由王叔文集團來具體策劃實施的,其中王叔文、王伾是領導人物。他們以“立仁義,裨教化”,“興堯、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為宗旨,目的就是要加強皇權,重建一個政治清明、人民安樂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

  • 具體過程:

貞元二十一年(805)二月初三,順宗朝百官於紫宸門

二月初六,罷翰林陰陽、星卜、醫、相、覆、棋待詔三十二人,改革開始。

二月十一日,韋執誼出任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二月二十一日,貶貪汙殘暴的皇室宗親李實為通州長史。“至譴,市裡歡呼,皆袖瓦礫遮道伺之,實由間道獲免。”

二月二十二日,王叔文、王伾入為翰林學士。“二王”和韋執誼內外呼應,把握了朝政大權。

二月二十四日,順宗御丹鳳門,宣詔大赦天下,舉薦賢才,罷雜稅、例外進奉等;禁徵乳母;罷宮市、五坊小兒,“人情大悅”。

二月二十五日,廢除鹽鐵月進錢。

三月初一,出後宮三百人。又出掖庭教坊女樂六百人,聽其親戚迎於九仙門,“百姓相聚,歡呼大喜”。

三月初三,以姜公輔為吉州刺史,前戶部侍郎蘇弁為忠州刺史,召陸贄、鄭餘慶、韓皋、陽城等原遭貶黜的官員赴京,“人情大悅”。

三月十七日,免去浙西觀察使李錡的鹽鐵轉運使職務,任命杜佑、王叔文為度支及諸道鹽鐵轉運正、副使,整頓財政。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三月二十四日,立李純為皇太子

四月初一,順宗御宣政殿,冊太子。

四月二十三日,罷閩中萬安監。

五月初六,任韓泰為行營兵馬節度行軍司馬,擬奪宦官兵權,宦官驚覺,未果

五月二十三日,王叔文被削去翰林之職,這意味著他與順宗失去了聯繫,內廷全部由宦官操縱,這是革新受到的一大挫折。王叔文離職前,嚴正拒絕了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想要都領劍南三川的要求。

六月十六日,韋皋、裴均等上表,指斥王叔文等人,請皇太子監國。

六月二十日,王叔文以母喪去位。

七月二十八日,順宗下詔由皇太子掌管軍國政事。

八月初四,順宗讓位於太子,自稱太上皇。

八月初五,順宗遷居興慶宮,下詔改年號為永貞。王叔文集團的革新自此徹底失敗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永貞革新施政措施

  • 首先,罷翰林陰陽、星卜、醫、相、覆、棋待詔,出宮女、掖庭教坊女樂

這其實就是裁汰冗員,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財政壓力,因為朝廷不需要再為這些人提供衣食費用了。

  • 其二,罷李實,起用姜公輔、陸贄、陽城等人

李實是道王元慶的玄孫,以蔭入仕,德宗的寵信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他做山南東道節度使時,曾剋扣軍士衣食,導致士卒心生怨恨,棄城而走。後來他做京兆尹時又蠻橫無理,不循法度,大旱之年仍聚斂徵求,逼得百姓“窮至壞屋賣瓦木貸麥苗以應官”。他被貶時,百姓歡呼雀躍,並且用瓦礫砸他,可見他的種種劣行早就讓人痛恨異常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陸贄、陽城等人是貶謫之臣,根據《順宗實錄》記載,只要官員被貶謫,一般來講,政治上就很難再有出頭之日了。其實在朝政腐敗時期,遭到斥逐的往往是那些有節操的忠義之士,永貞革新對貶謫官員的重新起用,讓他們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另一方面,這些忠貞的官員為政也會給人民帶來好處,所以會“人情大悅”。王叔文集團舉賢任能,打擊奸佞,正表明了他們想要實行開明政治的決心

  • 其三,罷雜稅、例外進奉、罷鹽鐵月進錢

例外進奉和月進錢其實是為了討好皇帝,廢止它們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敗之風。免去浙西觀察使李錡的鹽鐵轉運使職務,任命杜佑、王叔文為度支及諸道鹽鐵轉運正、副使,實際是把鹽鐵轉運權從方鎮收歸中央,這有利於加強中央的權威。“置牧”在唐代是向農民掠奪土地的一種方式,永貞革新停罷設在泉州界內使“人情大擾,期年無所滋息”的萬安監牧場,無庸置疑,是一項有利於百姓的善政。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 其四,罷宮市、五坊小兒

宮市是自天寶、大曆至貞元五六十年間給百姓帶來很大危害的一項弊政,然而一直沒有被廢除。並且,貞元末年宦官橫行霸市,常用百錢買人值數千錢的東西,剛開始還帶著文書,後來文書都不帶了,百姓也不知真假,無人敢問,很多時候辛辛苦苦拉到集市上賣的東西最後一分錢也沒賺到,百姓都苦不堪言。白居易的《賣炭翁》就是對這種情形的形象描述。德宗時“諫官御史數奏疏諫,不聽”,及順宗“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

一再地對宮市問題做出決斷,說明永貞革新對這一痼疾給予了充分的重視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另外,五坊小兒在坊間捕鳥雀,把網支在別人門口不許出入,或者在井口支網,不讓人汲水,一旦有人反抗,就以驚擾進奉之鳥雀為由毆打他人,百姓出錢才肯離去。五坊小兒如此飛揚跋扈肆意踐踏百姓,必然招致民怨沸騰,所以罷除他們時“人情大悅”。任命範希朝為行營兵馬節度使、韓泰為行軍司馬,意思就是想把兵權從宦官手中收回,如果能夠成功,其意義則非常重大:

既整治了軍隊,又可藉此削弱宦官勢力,鞏固中央皇權

  • 其五,嚴正拒絕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想要都領劍南三川的要求

藩鎮原本已有很強的勢力,如果答應了他們的無理要求,實際上是擴大了他們的地盤,更增強了他們的反動勢力。拒絕其無理要求正是對藩鎮勢力的抑制,也是對其囂張氣焰的有力回擊。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從以上的措施和人民的反應可以看到,永貞革新是順應民意的,它反映了改革者的改革願望,與之前的改革嘗試相比,它的規模更大,範圍更廣,也因此,它具有更加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而且從政治來講,其後憲宗即位後推行的政策和措施也是對它革新精神的繼承

憲宗對永貞革新的繼承

憲宗上臺,永貞革新宣告失敗,參與者也被施以重罰:王叔文最終被賜死;劉禹錫、柳宗元、韓泰等人被貶為遠州司馬;並且,憲宗還下令“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在唐代,那些被貶往邊遠蠻荒之地的官員,在國家大赦之際,可以根據情況酌情轉調到稍近之地,然後逐步晉升。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八司馬諸人被剝奪了量移的可能,等於在政治上被判了死刑。永貞革新要改革的弊政因革新的終止並未完全革除。這些問題的依然存在,決定了下一任執政者要實現中興,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就必須把改革的道路走下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憲宗即位,他本人又頗有抱負,求治心切,於是我們看到了下面的情形:

一、對於宦官,他寵而不縱,採取溫和的方式抑制其勢力的惡性膨脹。如對其寵信的宦官吐突承璀,憲宗視政治鬥爭的需要而予以任免,並不姑息遷就。

二、削藩。他即位之初就聽從杜黃裳的建議用兵西川,初戰告捷。隨後,又接連平定了夏綏楊惠琳、鎮海李錡的叛亂,使“藩鎮惕息,多求入朝”。對於跋扈不臣、割據多年的淮西諸鎮,他也堅決用兵,並取得勝利,從而結束了自唐代宗以來近六十年的割據狀態。

三、擢賢良,知人善任

。如他把元稹、白居易、蕭俛等當代英俊選至內廷,顧問諫諍,先後提拔了有經濟大略的杜黃裳、平正無私的武元衡、有法度的裴垍、以匡諫為己任的李絳等人為宰相,鼓勵他們勤身匡弼,直言極諫。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四、慎選財臣,整頓制度。他一即位就罷免了貪財受賄的鹽鐵轉運副使潘孟陽之職,起用精於督察、幹練有為的李巽為使,全面負責經濟事務。李巽整頓漕運,置貴陽監等,使國家財政狀況大有改善。

五,繼續改革弊政。如禁稅外加徵,東川節度使嚴礪就因擅沒吏民田宅、稅外加斂錢及芻粟數十萬,被元稹彈劾,“朝廷以其死,故但追田宅奴婢還其主,稅外所斂悉蠲除”。還有罷除諸道進獻,放五坊鷹犬等。

一朝天子一朝臣,憲宗雖然仇視順宗所用之人,對王叔文革新集團給予了嚴厲的懲處,但他卻基本繼承了永貞革新的精神,並因此制定了元和時期的治國策略,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永貞革新的歷史連續性

永貞革新:曇花一現的革新運動,卻使得唐朝重回中興之局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永貞革新在中唐的改革思潮中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的,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歷史意義。正因為這樣,它也將對其時的社會和文人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當然,永貞革新充其量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改良運動,二王八司馬也並非完人,而且在當時緊急情勢下,他們採取的某些應急手段也並非完全無可非議,但是如果永貞革新沒有短時間內夭折,革新措施得以按預先設定的程序推行,中晚唐的歷史必定會改寫。

參考文獻:《舊唐書》、《資治通鑑》、《柳宗元集》、《韓愈全集校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