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寸土不讓的民族,後來加入侵略者,卻被“新主人”過河拆橋

在古今中外的歷史記載上,有一個叫“尼夫赫”的民族,他們生活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地區,這個地區非常寒冷,常年需要厚重的衣服來保持自己的體溫,其身形矮小,但精明能幹。

清朝寸土不讓的民族,後來加入侵略者,卻被“新主人”過河拆橋

就是這樣的人,在清朝時期,一直捍衛守護者清王朝的土地,抵禦列強的進攻。那為什麼這個屬於俄羅斯的尼夫赫民族,要幫助清政府的領土呢?

根據史書相關的記載,尼夫赫民族,與我們是共同的祖宗,同為黃炎子孫。它原本就地處蒙古地區,屬於女真族一脈,在元代的史書上記載,稱尼夫赫人為吉里迷人,清朝稱為費雅喀人。

清朝寸土不讓的民族,後來加入侵略者,卻被“新主人”過河拆橋

那個時候,他們沒有生活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區,而是生活在庫頁島,屬於中原的領土範圍。而尼夫赫人對狩獵、捕魚、養狗是難得的人才,他們奉行熊為他們的圖騰。

清朝寸土不讓的民族,後來加入侵略者,卻被“新主人”過河拆橋

在清朝時期,尼夫赫人每天都會像清朝供奉上等的貂皮,向其效忠。看到尼夫赫如此這樣,清政府也是禮尚往來,更是允許雙方進行通婚,將雙方的友誼推向更加穩固的地位,還將其成為八旗子弟。面對清政府的如此厚愛,尼夫赫更是肝腦塗地表達願意一輩子跟隨。

在之後,有任何想要侵略中原的人,尼夫赫都進行頑強的抵禦。

為什麼到後面尼夫赫人要過河拆橋的加入侵略者行列之中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巔峰的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的發佈,加上後期的列為皇帝管理不善,使大清王朝慢慢的走向衰敗,在西方列強開始慢慢侵蝕中原。俄羅斯則在這個事情,迅速發展國家的軍事、經濟、政治等力量,也加入列強的行列,一同分享中原這塊大蛋糕。

清朝寸土不讓的民族,後來加入侵略者,卻被“新主人”過河拆橋

晚清政府與列強進行各種的戰爭,都被迫簽約一個個的不平等條約,沙俄也不例外,趁機對晚清的東北地區,發起無數次的大小戰役。到了二次鴉片戰爭時,沙俄在晚清政府無暇東顧的情況下,侵佔東三省權益,還讓清政府承認了《璦琿條約》《尼布楚條約》。

清朝寸土不讓的民族,後來加入侵略者,卻被“新主人”過河拆橋

看到落魄的晚清政府,又想起曾經清王朝待其不薄的份上,是頑強抵抗沙俄的入侵,最後更是拼光了年輕力壯的人士。奈何在武器裝備及族人的軍事素質上,都比沙俄差了不止一個檔次,再加上,晚清政府並無派人進行對齊支援,最後被沙俄全部侵吞,成為沙俄的殖民地。至此尼夫赫對晚清政府的行為,失望透頂。雖說如此,尼夫赫人是極為念舊的民族,在俄羅斯的統治下,仍然毫不遲疑的給晚清政府進行納貢。但是單純的尼夫赫人天真的以為晚清政府會改變情況,沒想到如此艱難之下清政府仍然對其不管不問。最後,真的傷透尼夫人的心,並且在以後,尼夫赫人再也沒有幫助晚清政府。

清朝寸土不讓的民族,後來加入侵略者,卻被“新主人”過河拆橋

隨著時間的飛逝,晚清政府統治者的無能,在沙俄聯手日本對庫頁島進行的戰役之中,尼夫赫人也是審時度勢加入行列,對晚清進行打壓,進行侵略。

庫頁島之後,尼夫赫人的情況有所好轉,當時在面對沙俄強大軍事力量之下,尼夫赫不得不低頭,並對其俯首稱臣,在隨後的列強的侵華之中,尼夫赫也跟隨著參與。但好景也不長,尼夫赫到最後卻被沙俄“過河拆遷”,趕至更遠的地方甚至是北海道一帶生活。

不得不說,晚清時間還有擁有一個視死如歸的同伴,最後卻因為晚清統治者的無能,加上對其的不聞不問,迫使其成為沙俄侵略的工具,對晚清進行各種的侵略,不得不說這事晚清極為悲哀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