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处世之道:知世故而不世故,才能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做人当不失方正本性,处世不可太方,否则,易碰壁。要学会圆融处世,能适应,会变通,左右逢源也可偶一为之。要记住,知世故而不世故,有所不为才有所为。

鬼谷子处世之道:知世故而不世故,才能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自古做人难,做人要懂得方圆之道。方是做人的脊梁,是壮士立志、平天下的气度;圆是处世的锦囊,是聪明者协调乾坤的行为准则。为人处世要方圆有度,在方中做人,在圆中归真,做到千变万化,才可圆润通达。

隋文帝开皇年间,著名儒家学者沈重于太学讲经,弟子常常多达千人,其中一人便是徐文远。徐文远是名门之后,由于家道中落,其兄徐文林常在街上摆摊卖书,文远每日到哥哥的书摊上读书。

鬼谷子处世之道:知世故而不世故,才能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经过长期刻苦自学,他博通五经。这一次他听沈重讲经,只听讲数日便辞行。有人问他缘由,他回答说:“先生讲的都是书本上的话,我早就背熟了。至于其中奥妙之处,先生没有发现,当然也不能讲
出来。”沈重听到文远的话后,立即召见这个“狂妄”的孩子。两人见面经过一番交谈之后,沈重十分赞叹徐文远的才能。后来,隋文帝任命徐文远为太学博士,又命他到并州为汉王杨谅讲授经书。由于汉王杨谅谋反,文远亦受牵连而被撤职,贬为庶民。

鬼谷子处世之道:知世故而不世故,才能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隋炀帝大业初年,由于礼部侍郎许善心的推荐,徐文远在国都洛阳再次被任为国子博士,开始传道授业。他讲课常使学生听而忘倦,受到国子诸生的欢迎。除授业国子诸生外,隋末几个著名人物窦威、杨玄感、李密、王世充等均先后受学于他。由于他学识渊博、品性方正,所以虽当时战乱无常,当政者均请他为学官。

鬼谷子处世之道:知世故而不世故,才能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隋炀帝败死后,越王杨侗被立为恭帝,即命他为国子祭酒。当时洛阳饥荒,徐文远只得亲自出城打柴维持生计,农民义军领袖李密见到了徐文远,便请他坐在朝南的上座,自己则率领手下兵士向他参拜行礼,拜他为师,请求他为自己效力。徐文远对李密说:“如果将军你决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险之际辅佐皇室,那我虽然年迈,仍然希望能为你尽心尽力。但如果你要学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的时刻,趁机篡位夺权,那我这个年迈体衰之人就不能帮你什么了。”李密答谢说:“我敬听您的教海。”

鬼谷子处世之道:知世故而不世故,才能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后来,李密战败,徐文远投奔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见到徐文远十分高兴,赐给他锦衣玉食。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总要十分谦恭地对他行礼。有人问他:“听说您对李密十分锯傲,对王世充却恭敬万分,这是为什么呢?”

徐文远回答说:“李密是个谦谦君子,所以像哪生对待刘邦那样用狂做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够接受;王世充却是个阴险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会被他杀死,所以我必须小心谨慎地与他相处。我察看时机而采取相应的对策,难道不应该如此吗?”等到王世充也归顺唐朝后,你文远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鬼谷子处世之道:知世故而不世故,才能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鬼谷子在《本经阴符七术》中说:“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转圆者就是让计谋像圆体一样无穷无尽地产生。要有圣人的胸怀,领会、探究那些奇策妙计。转圆,是为人处世的一个根本要领。隋末唐初,正值乱世,徐文远乃一介书生,他之所以能在此乱世保全自己,屡被重用,就是因为他为人处事十分圆融,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