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斑馬鳴"還是"蕭蕭班馬鳴"?詩詞大會連出兩題,多人答錯

李白的狂是一絕,酒是一絕,劍是一絕,浪漫是一絕,同時他的交際亦是一絕。李白的交際圈非常廣,除了老死不相往來的王維,什麼帝王官宦、僧侶山道、文人墨客、妻子情人、親戚朋友的,都是他生命歷程中的重要體驗。有聚就有散,經歷了觥籌交錯,接下來就是離合悲歡,李白執筆為他們寫下離別。

李白共存詩近千首,其中送別詩約160餘首,佔比六分之一,足見李白身邊人來人往的程度之濃密。送孟浩然,送王昌齡,送叔父雲,李白無不揮毫下了千古名作,其中盛句張口即來,令人百讀不厭。關於送別,李白還有一首《送友人》的名篇,在刺激我們淚腺的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很容易答錯的問題。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bān馬鳴。

中國詩詞大會是一檔廣受好評的詩詞節日,主持人的詩意銜接,評委的妙語連珠,選手的經綸滿腹,都是值得關注的看點。詩詞大會考驗選手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李白這首《送友人》就以兩種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了舞臺上。

第四季是提供了九個字,用來組成一句詩;第五季更加直接,明確給出兩個選項,分別是"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和"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要求劃去一個錯誤選項。綜合兩次出題思路,其實考的就是一個字,究竟是斑還是班?

乍看此題,的確費解。斑馬是有條紋的馬,說不定李白騎的馬也特立獨行,正是一匹鬃色多彩的駿馬;可如果是班馬,這裡的"班"又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一首很容易解讀的詩歌,但這個"bān"卻蘊含著相當深厚的文化底蘊。因為這首詩的主題是送別,情緒應是傷感的,所以我們從詩意出發。

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李白送別友人時依依不捨的情懷,主題是憂傷的色調,因此這八句四十字必須都是為這一主題服務的,否則就破壞了整體的美感。斑馬體現的是放蕩不羈和自由主義,放在這裡不是合適的,所以正確的字應當是"班"。那麼此處的班該作何解釋?若不經瞭解,這一問題極少人能回答上來。

班,最原始的本意是指分割玉。上面是班的早期寫法,左右各一個"王"(玉),中間一把刀,就是將玉分割開來。此詩中引申為分離、離別。如此一來,"班馬"也就容易解釋了,是離群之馬的意思。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李白與友人各自乘著馬,二人分別,似乎兩匹馬也有所感應,於是動歌長鳴。

李白動人之離情的手法簡直太贊!一句"蕭蕭班馬鳴",有兩大境界:其一,人之離別,意同馬之離別,本來只是一次,可李白將馬擬人化之後,這首詩便有了兩次離別,更添悲傷色彩;其二,馬都有離別之情,更何況人乎?又或者,是不是李白的友情太過濃烈,以至於感動到了馬?假如此句詩被這位被送別的友人看到,想必會熱淚盈眶吧。

詩詞大會第四季時,百人團中有82人選擇了"斑",創下了錯誤率最高的記錄;而到了第五季,仍有16人將"蕭蕭班馬鳴"選為錯誤選項。從中可見這一題目的威力,同時也可說明"班"之古義的確少有人知。顯然,這是一個好題,不僅考驗了詩詞,更考驗了文化功底。

另一方面,文學界也有"班馬"的典故,指的是班固和司馬遷兩位文學家,他們分別寫下斷代史《後漢書》和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均被列入"前四史",故後人以"班馬"合稱紀念二人。在回答此題時,或許會受到這方面的影響,認為"班馬"是特指,而錯誤地選擇了斑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