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為火, 褚樹青的獨特“供暖”路

以書為火,褚樹青的獨特“供暖”路。

以書為火, 褚樹青的獨特“供暖”路

褚樹青 浙江圖書館館長,《溫度管家》綠色義工

取暖,是人類的本能嚮往。如果說“火”的發現和使用是人類在物理世界對溫暖的第一次索取;那麼,“書”的產生和傳播,則是人類在精神世界裡對溫暖的又一次探尋。從這個角度看,燃氣和圖書館,兩個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系統,倒在“供暖”的層面上實現了殊途同歸。“火的溫暖是一種身體的慰藉,閱讀卻是一種精神的慰藉,兩種慰藉都擁有,人生才算完滿”,褚樹青侃侃而談。

初見褚樹青,還是其就任杭州圖書館館長期間,那句“我無權拒絕他們來讀書,但您有權利選擇離開”讓全國人民為之動容,杭州圖書館成為了全國第一個可以接納乞討者和流浪者進去看書的圖書館;而今再見褚樹青,已然成為浙江圖書館館長的他,又轉身投入到全省層面的文化資源開放、互聯、共享的事業中,在更廣闊平臺、更專業領域大步開展資源整合統籌、學術研究指導、無邊界圖書館打造等工作,全力推動公共圖書館和專業文化服務事業更上層樓。

先是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生起了一把火,點燃了全城的閱讀熱情,而後又為專業文化供給領域拾起了一堆柴,促成了文化星火的燎原之勢。兩任館長,兩個身份,無論臺前還是幕後,都各有出彩之處,他似乎成為了大眾精神世界裡的一個獨特的“供暖”者,雖不猛烈,但溫潤持久、默化人心。

“我覺得我這輩子最大的優點,就是不留戀什麼”,對曾經取得的種種殊榮,褚樹青表現得雲淡風輕,言談間也未見過多懷念,反而是一種灑脫的前望姿態,“過去的都翻篇了,但生活還在繼續”,他似乎在表達著另一番志趣,或是無關事業的又一場溫暖追求。

壹—轉型的溫度

天堂如有模樣,應該是圖書館那樣

一次為拾荒者最溫暖、正義的發聲,讓褚樹青被親切地稱為“最溫暖的館長”。當時看似細小的一步,現在回看,確實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圖書館“新文化”運動。原本偏安一隅的圖書館,在他的耕耘之下迅速走入大眾視野,成為供普羅大眾閒暇消遣的新時尚。

“圖書館事業在我看來,就是一種服務,確切的說是一種公共文化服務。而服務的核心我認為逃不過‘貼心’和‘暖心’這兩個心,就是要把你的職業性質準確地匹配群眾的需求,對上了,服務就到位了”,這是褚樹青接手“杭圖”以來一以貫之的思路。因為這份心意,他對民眾渴望獲得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特別感同身受,為了精準對接需求,“杭圖”在他手裡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變革。

針對傳統圖書館借書慢、找書煩、還書遠的痛點,褚樹青不停地在提速圖書借閱上動腦筋,力求讓圖書借還服務做得更“貼心”。於是,杭州圖書館率先推行開架借閱,既大幅節省了讀者借閱的時間,也有效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可謂一舉兩得;同時,又將杭州7個縣市區的圖書館的資源進行聯網,杭州讀者可在杭圖和7個縣市區任一家圖書館實現“一卡”借閱,國內圖書館首次實現城鄉區域一體化的殊榮又被“杭圖”摘得;而後,“杭圖”又先後打通了讀者在新華書店借書、到圖書館還書的渠道,與“芝麻信用”成功聯手打造“線上信用圖書館”,讀者足不出戶就能輕鬆借還圖書……搭上信息化快車的圖書館已然進化到了2.0時代,一個更高效、更便捷、更友好的圖書借閱系統擺在了我們面前。

這一系列變革讓群眾腦中封閉傳統的圖書館形象變得靈動了起來,每一項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蘊含的都是對讀者的尊重和用心。但褚樹青不願止步於此,僅有“貼心”的速度還不夠,他希望能夠杭州市民打造一所具有溫度的圖書館,一個可以“暖心”的公共空間。

於是,杭州圖書館再一次迎來質的轉型。2008年,在杭州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杭圖”要搬到錢江新城,面對43800平方米的偌大空間,褚樹青思考著圖書館應該是什麼樣子。最終,他頂著業內外的質疑和非議,打造了一個集展示廳、報告廳、親子閱覽室以及小劇場等現代元素於一體,且全部免費向讀者開放的一個巨大而豐富的公共文化綜合體,既是圖書館,又融合文化館,甚至還是博物館、展覽館等元素,包羅萬象又渾然一體,極具跨界精神。“圖書館是安靜看書的地方,怎麼可以看展覽、聽講座、看錶演、放電影?這還是圖書館嗎?”面對觀念的衝突,褚樹青很有自信,“時間會打分的”!果然,新“杭圖”很快被評為“21世紀公共圖書館典範之作”,並迅速成為全國高校圖書館及公共圖書館的學習標杆。“我不認為圖書館僅僅是一個提供紙質文獻借閱服務的場所,那太低估它了。它更應該是一個全民均等享有的公共文化空間,應該要提供更多元的信息資源和服務內容”。

時間再一次證明了褚樹青的遠見。人們對這個“文化綜合體”的興致遠超預期,雙休日甚至需要排隊等座,“杭圖”也成為杭州最早的一批網紅打卡地之一。後來,新開的無論是書店還是圖書館,無一不是在模仿“杭圖”的格調,努力脫離傳統圖書館保守的樣子,花大力氣在人文性、藝術性上。傳統印象裡冰冷的圖書館真的無法再吸引年輕的朋友,一個溫暖的空間,做什麼都讓人感覺更加自然、更有歸屬感。正如博爾赫斯所言,“天堂如有模樣,應該是圖書館那樣”,暖心、隨意、自在,如家一般的愜意氛圍。

貳—孤島的消弭

匯全省之資,聚平臺服務之勢

曾經獨上高樓,重新定義了公共文化空間的褚樹青,風光一時無兩。雖榮譽等身,他卻不執於過往,該轉身時即轉身,保持著一貫的恬淡儒雅,從容踏進另一個賽道,對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又開始了新的思考。在他看來,只有達到人的現代化,才可能成就社會的現代化。早期的公共文化服務可能更多傾向於公眾教育,那是基於當時還不夠發達的生產力水平,因此民眾需要文化服務來補充啟蒙教育。但今日社會的教育水平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文化的公共服務定位也早已不再是簡單的教育和啟蒙,更多是一種平臺的搭建。

“就是要讓公眾走進來,做他們喜歡做的事和願意做的事,在平臺上發聲,通過平臺交流,依託平臺來展現自我,我認為這才是現階段的公共文化服務核心!”褚樹青向我們介紹了他這些年的著力點:無論是浙江圖書館還是杭州圖書館,作為讀者聯絡的媒介都是一樣的,但兩者的定位是有區別的,“杭圖”立足於城市,更多的是承載拉進民眾距離、提高閱讀熱情的功能,“浙圖”則更多的是承擔著統籌協調以及資源整合的功能,也就是說它的著眼點更多的是提供一個平臺功能,既是聚合、也是樞紐,匯通全省的資源。

為更好地發揮“浙圖”融通全省平臺的功能,更有效地促進文化孤島界線的消弭,褚樹青提出了 “信用,讓閱讀更簡單”的主張。“用”是城市化發展至今的一種趨勢和共識,也是圖書館界近年來關注和研究的一個熱點。信用服務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呢?他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普惠,就是對所有有信用的人都平等;二是高效,不用再證明我是我;三是體驗,更快、更好、更便捷。藉助信用之力,褚樹青啟動了他的“平臺融通”戰略。2017年,杭州圖書館引入信用服務,將讀者信息與其支付寶捆綁,以“信用+借閱證”模式推動圖書館的服務;2018年,信用借書在全省實行,借書證正式退出歷史舞臺;2019年,以浙江省館為龍頭,11個地市為基礎,全省統一檢索、統一流通的借閱服務體系已基本打通,全省圖書館平臺融通戰略取得重大進展,文化大省建設得到有力推動。

“我始終相信,實現圖書館從市到省的連接,從省內到跨省的連接,從國內到國際的連接,信用是一個很好的載體。雖然與第三方信用機構的合作探索才剛剛開始,可能在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這個方向是對的”,在褚樹青的設想裡,到2022年,浙江圖書館就要打造成一個開放、共享、共用的無邊界圖書館,所有的知識都必須分享,圖書館不能做信息孤島!

眾人拾柴火焰高。從曾經全城最暖心的圖書館,到現在成為融合全省資源的文化平臺,褚樹青不斷用自己的一腔熱忱為公共文化空間的營造帶去暖意,小心翼翼地呵護那些文化火苗,持續溫暖地推進全省圖書館共建、共享、共融之路,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叄—遠望的歸處

以文化之,心暖處即為家

眼見著褚館長一路“以書為火”,不斷為大眾的精神世界輸送暖意,我們其實也想探尋一下,這位一生與書為伴的學者、官員除工作以外的其他主張。雖已聲名鵲起,但話題落到個人他還是略顯靦腆,“我覺得很難為情,—輩子只做了圖書館的事”,他舒爽一笑,看不出遺憾,有的只是對現在的滿足,以及對未來的篤定。在他看來,他的工作和生活似乎已經分不開了,雖是一種使命,但他更認為是一種幸運。

“要問我最理想的生活狀態是什麼?那我就給你描繪一個場景,大雪紛飛的日子裡,走進一個屋子,客廳裡有一個壁爐烤著火,壁爐旁擺放著一堆書,然後再來一杯咖啡或茶,這樣的方式,你是否覺得是最豐滿、最寧靜、最幸福的生活。這樣的圖景也是家庭最溫暖的樣子,人類應當在富足、溫馨、愛情和天倫都具有的這樣一個環境下生活。”這也是當年褚樹青把“杭圖”新館三樓閱讀區設置成“壁爐+沙發+書籍”這種經典歐式場景的原因,“最冷的冬天可以把壁爐打開,讀者帶著暖意在這裡坐下來,甚至在爐火旁眼眉低垂地打個盹”。這個設計的靈感還來自於美國的鹽湖城圖書館,那是個透明建築,設計師把組合壁爐從一樓裝到三樓,組合在一起的壁爐,在透明房子裡特別醒目。尤其大雪紛飛開車路過的時候,從外面遠遠就看到圖書館巨大的壁爐群在燃燒。這種異常溫暖的感覺一定會產生很強烈的願望,讓你想要進去坐在爐火旁。

“到目前為止,我的工作就是為大家燒旺這把‘爐火’,吸引大家走近來、坐下來!”談到這裡,褚館長會心一笑,為我們點了題,“雖然你們是受燃氣集團之託做的釆訪,但是我卻覺得特別契合,你們發現沒有,我們兩家其實是‘殊途同歸’的,燃氣集團為大家的生活供暖,我們做圖書館的,就是為大家的精神供暖”。的確,在他看來,“火”與“書”就是維繫人類生存、生活的兩個最重要元素,無論未來社會怎麼發展,不管是宗教信仰,還是世俗生活,人類都離不開這兩樣東西,它們都是人類最堅實的底層架構。

“所以,我想我未來的生活肯定也離不開書的,拋開工作不談,這也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種本能狀態,沒有書的生活感覺就像是缺少溫度的生活。”當被問及之前所做的種種努力最大的價值在哪裡的時候,褚樹青想了想,簡單概括出“迭代”二字。“在不同的階段,都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大眾的公共文化生活更加溫暖。最先是打破圖書館傳統冰冷的刻板印象,讓大家容易接觸、願意接觸,使圖書館‘迭代’到大眾觸手可及的精神消遣場所,這是‘杭圖’時期的努力;而後,又希望圖書館在更高層面、匯聚更多力量、發揮更重要作用,不僅僅是文化休閒,還有文化服務,通過資源整合融通,為文化興省做貢獻,這是我在‘浙圖’期間推動圖書館的功能‘迭代’。所以,階段不同,定位必有差異,著力點也隨之調整,但這種轉變又是很自然的,因需而生,因勢而變。”但是不管環境怎麼改變,“以書為火”的“供暖”思路是褚樹青一直堅持的,“知識就跟火一樣,對人類有一種天然的吸引。所謂‘文化’,就是以文化之,所有的‘迭代’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那‘書’就一直會是‘供暖’源!”

褚樹青隨手翻起一本《溫度管家》,以一種印證的口吻談道,“喏,你們看,燃氣集團的服務已經不僅僅是輸送燃氣了,已經演變成輸送生活方式了。從煤球到煤餅、從煤餅到煤氣,再從煤氣到管道煤氣、管道煤氣又到家庭天然氣,現在甚至充滿藝術感設計的燃氣裝置,讓人根本意識不到這是取暖片。這一系列的進化,一步一個腳印地改變了燃氣與生活的供給、供暖方式,而這種方式的改變,也是每個家庭生活模式的改變,甚至可以說是文明的改變! ”

這個模式與觀念不斷迭代的時代,是褚樹青眼裡的未來。“我想我們的公共文化服務可能要儘快走向另一個階段,就是要搭建一種全新生活發生的可能性平臺,讓大眾的文化享受、文化參與、文化創造和創造成果都能在這個平臺上充分得到實現展示。”這個平臺的功能可以有很多,但根本上都逃脫不了一個“暖”字。心暖處即為家,無論是燃氣集團努力營造的溫暖小家,還是文化服務溫潤滋養的公共大家,背後的邏輯都高度一致,那就是持續以“暖”供能個體進步,遠望處,是一片欣欣向榮。

過去已然過去,現今還在延續,未來正將到來。褚樹青為自己的人生劃出的三個階段,磊磊分明。舉重若輕之間,似乎也暗合王國維的三境之說。從輸送“志趣”,到輸送“平臺”,再到輸送“生活”,褚樹青一路以書為火,供暖了千萬個家庭。去過北歐旅行的人大概都會發現,當地人幾乎都會在窗臺一直點亮一盞檯燈,但卻是給屋外路人甚至海上船隻用的,為的就是讓路過者藉著這一點燈光,心裡多出一絲安定和溫暖,既是慰藉,也是希望。這是褚樹青給我們講的最後一個故事,想必,他也還會將那盞檯燈一直一直點亮。

更多內容請掃描(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以書為火, 褚樹青的獨特“供暖”路

杭燃集團數字傳媒中心(試運行)原創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