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供应链怕折腾

刘宝红 供应链管理专栏


治大国若烹小鲜——供应链怕折腾


《道德经》上有这么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家就如炒小虾小鱼一样。小虾小鱼,要轻手轻脚地炒,要不都给炒碎了。国家虽大,其实也一样,经不住大折腾。顺其自然,改良的效果好过革命。

供应链管理也一样。

几年前,我遇到一位以前在伟创力工作过的物料经理。她说,(在EMS行业)供应商最怕的便是客户的采购经理换人。为什么?新官上任,往往先从砍价开始证明自己。旧的供应商没法满足,就换新供应商。但问题是这帮人对产品、生产流程、质量控制了解甚少,眼睛里只盯着价格,噩梦往往就这样开始。因为每一个零部件后面都有一个故事,或者是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其实都是些痛苦的经历,是学习曲线,也是为什么价格是现在的价格、质量是现在的质量、供应商是现在的供应商。没了解这些之前,大刀阔斧地改变,风险往往很大。

想想本土企业人员变动这么快,有的公司动辄几个月换一个采购经理,给供应商和供应链带来的动荡可想而知,导致在很多时间里,供应商都在适应采购方带来的这些剧烈变动,而不是研究怎么改进流程、培训员工以改善质量和降低成本。供应链的整体水平呢,也就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日本产品的质量好,也跟他们的供应链稳定、很少更换供应商密不可分。

只有稳定,才能改进,才能发展。剧烈的变动增加了不确定性,增加了供应链的成本,降低了供应链的效率。就拿短期关系来说,有的企业为了给供应商保持压力,就采取短期合同,一半年就招一次标,频繁地导入供应商、淘汰供应商,给供应商群导入过多的不确定性,成了持续改进的障碍。试想想,如果这生意下个月是不是你的都不确定,作为供应商,你有多大动力帮助客户优化产品设计、改进生产工艺呢?再打个极端的比方。比如为了给你增加竞争压力,公司把你的职位每3个月拿出去招一次人,随时都准备好有三个合适的人选来替代你,那你还会认真干活吗?如果明天这职位是不是你的都不确定,你还会今天加班到晚上9点吗?你肯定是不跟他们玩了,找新公司;他们招新员工,新员工有学习曲线。这个过程对大家都是损失,但在导入太多不确定性的时候,这就是必然要出现的结果。

作为链主企业,我们主导着供应链关系。多了解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熟悉他们的竞争环境、系统流程、人员组织和管理水平,想着在既有的水平上提高,给他们提供和平、安全的环境来改进、提高,更有可能造就双赢。不要随意下命令、提要求、改政策。每一个合作伙伴,不管大小,其实都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复杂度很高,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的不经意举措,往往会给合作伙伴带来蝴蝶效应。对于很多职业人来说,我们其实根本不了解自己决策的可能后果,因为我们往往没有足够的经验来评估,所以在承担很多未知风险。作为职业经理人,要承担计算过的风险,即理解风险,然后决定执行并准备好承担相应风险。

供应链的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风险,这就如不怕贼偷,就怕贼惦着一样。

职业生涯刚开始时,我们大都是行动派的忠实信徒,强调有所作为。有时候,比不作为更糟糕的,就是作为,因为我们在解决老问题的时候,往往制造了新问题。当制造的新问题超过解决的老问题时,作为就不如不作为。供应链很复杂,牵一发动全身。现实中,不管你有多少经验,你都不可能了解供应商、供应链的每个角落。尤其是职业初始者,略知皮毛就动大手术,正是应验了英语里的一句话:just know enough tobe dangerous,风险之大,可想而知。这里的风险呢,看上去是你的未知领域,其实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或者说缺乏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在"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作为职业人,你大不了换个公司,却害苦了公司、客户和供应商。

所以,我们不是非得有所作为才行。要知道,有时候,不改变就是改变,无为就是有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