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若烹小鮮——供應鏈怕折騰

劉寶紅 供應鏈管理專欄


治大國若烹小鮮——供應鏈怕折騰


《道德經》上有這麼一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思是說治理一個大國家就如炒小蝦小魚一樣。小蝦小魚,要輕手輕腳地炒,要不都給炒碎了。國家雖大,其實也一樣,經不住大折騰。順其自然,改良的效果好過革命。

供應鏈管理也一樣。

幾年前,我遇到一位以前在偉創力工作過的物料經理。她說,(在EMS行業)供應商最怕的便是客戶的採購經理換人。為什麼?新官上任,往往先從砍價開始證明自己。舊的供應商沒法滿足,就換新供應商。但問題是這幫人對產品、生產流程、質量控制瞭解甚少,眼睛裡只盯著價格,噩夢往往就這樣開始。因為每一個零部件後面都有一個故事,或者是很多故事。這些故事其實都是些痛苦的經歷,是學習曲線,也是為什麼價格是現在的價格、質量是現在的質量、供應商是現在的供應商。沒了解這些之前,大刀闊斧地改變,風險往往很大。

想想本土企業人員變動這麼快,有的公司動輒幾個月換一個採購經理,給供應商和供應鏈帶來的動盪可想而知,導致在很多時間裡,供應商都在適應採購方帶來的這些劇烈變動,而不是研究怎麼改進流程、培訓員工以改善質量和降低成本。供應鏈的整體水平呢,也就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日本產品的質量好,也跟他們的供應鏈穩定、很少更換供應商密不可分。

只有穩定,才能改進,才能發展。劇烈的變動增加了不確定性,增加了供應鏈的成本,降低了供應鏈的效率。就拿短期關係來說,有的企業為了給供應商保持壓力,就採取短期合同,一半年就招一次標,頻繁地導入供應商、淘汰供應商,給供應商群導入過多的不確定性,成了持續改進的障礙。試想想,如果這生意下個月是不是你的都不確定,作為供應商,你有多大動力幫助客戶優化產品設計、改進生產工藝呢?再打個極端的比方。比如為了給你增加競爭壓力,公司把你的職位每3個月拿出去招一次人,隨時都準備好有三個合適的人選來替代你,那你還會認真幹活嗎?如果明天這職位是不是你的都不確定,你還會今天加班到晚上9點嗎?你肯定是不跟他們玩了,找新公司;他們招新員工,新員工有學習曲線。這個過程對大家都是損失,但在導入太多不確定性的時候,這就是必然要出現的結果。

作為鏈主企業,我們主導著供應鏈關係。多瞭解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熟悉他們的競爭環境、系統流程、人員組織和管理水平,想著在既有的水平上提高,給他們提供和平、安全的環境來改進、提高,更有可能造就雙贏。不要隨意下命令、提要求、改政策。每一個合作伙伴,不管大小,其實都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複雜度很高,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的不經意舉措,往往會給合作伙伴帶來蝴蝶效應。對於很多職業人來說,我們其實根本不瞭解自己決策的可能後果,因為我們往往沒有足夠的經驗來評估,所以在承擔很多未知風險。作為職業經理人,要承擔計算過的風險,即理解風險,然後決定執行並準備好承擔相應風險。

供應鏈的風險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風險,這就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著一樣。

職業生涯剛開始時,我們大都是行動派的忠實信徒,強調有所作為。有時候,比不作為更糟糕的,就是作為,因為我們在解決老問題的時候,往往製造了新問題。當製造的新問題超過解決的老問題時,作為就不如不作為。供應鏈很複雜,牽一髮動全身。現實中,不管你有多少經驗,你都不可能瞭解供應商、供應鏈的每個角落。尤其是職業初始者,略知皮毛就動大手術,正是應驗了英語裡的一句話:just know enough tobe dangerous,風險之大,可想而知。這裡的風險呢,看上去是你的未知領域,其實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或者說缺乏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在"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作為職業人,你大不了換個公司,卻害苦了公司、客戶和供應商。

所以,我們不是非得有所作為才行。要知道,有時候,不改變就是改變,無為就是有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