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蜀必凶,歷史上驚人的巧合

歷史上凡是從四川以外帶“中央軍”征伐四川的主帥,都沒有好下場。不是當場戰死就是勝利後橫死,最輕也是奪權被貶。如果某一位攻克四川的主帥能夠富貴到老、壽終正寢,一定是前任主帥已經橫死,咒已經生過效了。


平蜀必兇,歷史上驚人的巧合

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伐蜀是戰國時秦國名將司馬錯和相國張儀率二十萬大軍從石牛道南下秦嶺,滅巴蜀二國。司馬錯本人的結局不詳,但是肯定在這次征伐中毫髮無損,因為他以後還打過不少仗。而屈原的粉絲最討厭的“戰國第一縱橫家”的張儀,則在五年之後僅僅因為新君秦武王不喜歡他,被削職為民,幾個月後在魏國去世。


平蜀必兇,歷史上驚人的巧合


新莽末年,綠林赤眉起事。蜀王公孫述佔據四川,國號'成家'。光武帝在平定中原和隴南後,“得隴望蜀”,在史上第一次以兩路夾攻的方式進攻“成家國”:北路以中郎將來歙為帥,由隴南翻秦嶺向南攻;東路以徵南大將軍岑彭為帥,由湖北溯江而上向西攻。來歙和岑彭是當時劉秀手下最傑出的方面軍主帥,麾下有蓋延、馬成、劉尚、臧宮等位列“雲臺廿八將”的百戰猛將,這種左右夾攻的態勢基本上是泰山壓頂。沒曾想怪事出現了,首先是來歙在準備出征時被公孫述派的刺客刺殺,接著岑彭在一路勢如破竹打到成都南面的彭山一帶時,居然又被刺客刺殺!而且被刺的地點十分詭異 --- 據說岑彭在紮營以後,聽當地人說此處叫“彭亡”,大驚。準備第二天一早就轉移,結果當晚就遇刺身亡,正應了“彭亡”二字。在連損兩員方面軍司令以後,光武帝只得打出最後的王牌。讓總司令吳漢接替岑彭伐蜀,並終於平滅了這最後一個割據勢力。


平蜀必兇,歷史上驚人的巧合


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四川被益州牧劉璋割據。這次來攻的是大耳朵劉備和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先生”龐統。劉備是“主公”,擅長掉筷子、摔孩子、抹鼻子、拐娘子,親自帶兵打仗基本上每戰必敗。所以此戰實際指揮者自然是龐統。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結果 --- 龐統被亂箭射死在成都北郊的廣漢(演義說在“落鳳坡”)。和上一次一樣,在“主帥魔咒”應驗以後,第二波的諸 葛亮、張飛就成功了。要是換個次序,第一波由“臥龍”諸葛亮主導,會不會也被滅在某一處名字奇特的地方(比如葬龍崗之類)也難講。


平蜀必兇,歷史上驚人的巧合


五十年風水輪流轉。這回輪到劉備的笨兒子(一直以為是被他老爸摔成腦震盪的結果)阿斗當“割據勢力”,曹魏的兩員名將鍾會、鄧艾伐蜀。期間的過程《三國》迷們都是耳熟能詳的:鍾會率大軍在劍門關拖住姜維主力,鄧艾率偏師從陰平小道繞過姜維直插成都,阿斗投降。一切順利之後,潛規則出現了。鍾會誣陷鄧艾,鄧艾被逮捕。鍾會謀反,被監軍衛瓘鼓動手下亂箭射殺,被捕的鄧艾也被衛瓘派人殺掉,離他們威風凜凜的勝利不過數月。更魔的是,平滅鍾會、殺掉鄧艾的衛瓘在高官厚祿了30年之後,年過七旬時因捲入“八王之亂”,全家九口滿門抄斬。


平蜀必兇,歷史上驚人的巧合


西晉的統一很短暫。離鍾會、鄧艾自相殘殺四十餘年,李雄在成都建立'成漢'。這回找上門來的是東晉年輕的荊州刺史桓溫。桓溫徵蜀,走東漢岑彭的老路,溯江而上、再沿岷江北上彭山,從南面進攻成都,一鼓攻克。讀者要是不知道這個桓溫,他的一句名言一定要知道:“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覆遺臭萬載耶?” 桓溫後來以平蜀大功為基礎,大權在握十幾年,到了隨意廢掉皇帝、幾乎篡位的程度。最後被王謝高門聯手抑制,抑鬱而終,總算只被“主帥魔咒”套住一隻腳。“


平蜀必兇,歷史上驚人的巧合


秦兵敗矣!” --- 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嗓子。時間:公元383年8月,地點:安徽壽縣淝水邊,嚷嚷者:東晉潛伏在前秦大軍中的“餘則成”朱序,後果:前秦八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已經統一的北方四分五裂、硝煙再起、南方先進的漢族文明得以延續。在桓溫滅成漢之後二十餘年,前秦雄主苻堅派遣四員大將徐成,毛當,王統,楊安攻打東晉的陝南、四川,東晉守將敗降。獲得四川之後前秦國力猛增,加快了南下進攻的腳步,結果樂極生悲,在淝水之戰被朱序嚷嚷了這一嗓子。淝水之戰後,被苻堅收降的慕容衝、慕容垂、姚萇先後叛亂。楊安偷襲慕容衝,被俘,慘遭斬首。毛當與慕容垂軍大戰,戰死。王統、徐成歸附姚萇,被姚萇兒子姚興誅殺。至此,前秦伐蜀四將皆盡橫死。


平蜀必兇,歷史上驚人的巧合


前秦瓦解後,四川又出了個譙縱,建立“西蜀”。南北朝時代南朝的頭號名將劉裕派建威將軍朱齡石為元帥,沿岑彭、恆溫的老路再玩一遍:從長江西上,轉岷江,在彭山附近登陸,搞定,史稱“義熙伐蜀”。巨牛人物劉裕手下猛將如雲,朱齡石是劉裕本人之外最好的帥才,“內外諸事,皆與謀焉”。而這樣的帥才居然在三年以後一場更大的戰爭中莫名其妙地犧牲掉了。在平西蜀、滅南燕之後,劉裕發動了兩晉南北朝三百年間規模最大的北伐。克洛陽、下長安、滅後秦,然後劉裕趕回南京準備當皇帝。留在關中的大將們相互猜疑、自相殘殺。引得匈奴赫連勃勃猛攻關中。到這時為止所有的勝利、內訌、苦戰都沒朱齡石什麼事,他正幫著老闆鎮守後方呢。而劉裕不早不晚,在關中局勢開始崩潰時派朱齡石去長安,結果被圍在渭水邊的營壘中,水源被斷,全軍覆沒。如果小朱不被毫無意義地犧牲,十幾年後的元嘉北伐,也許就不會出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義熙伐蜀後,四川太平了140年。到了梁末內亂,這時北方分為東魏、西魏。西魏大將尉遲迥乘機率兵南下,出散關直下劍閣,兵不血刃佔領四川。尉遲迥戰功赫赫,位極人臣,又是老皇帝的外甥、小皇帝的表哥。雖然位高權重,但忠心耿耿,不像恆溫一樣成天圖謀不軌。原本這潛規則怎麼也不該找上他。誰料想二十多年後隋文帝楊堅篡了自己小外孫的皇位,建立隋朝。比楊堅資格老、功勞大的尉遲迥自然不幹,起兵討伐。結果兵敗被圍後自殺。


平蜀必兇,歷史上驚人的巧合


時光流轉,三百多年的太平日子走到了唐末。能力出眾的西川節度使王建創建五代十國中的一國:前蜀。這時的中原正是後梁、後唐的隔河大戰,無力打理西南的割據勢力。等後唐莊宗入主中原後,馬上派心腹大將郭崇韜輔佐長子、魏王李繼岌南下討蜀。王建的才能高於劉備,但生的兒子王衍和阿斗一樣蠢,還沒有類似孔明、姜維的人幫助,遇上郭崇韜這樣的當世名將,自然稀里嘩啦就投降了。幾個月後,和鄧艾的命運一樣,郭崇韜竟被宦官誣陷謀反,還沒離開四川就被李繼岌命令手下亂錘砸死。而失去老郭輔佐的李繼岌,在班師回京的半路,聽聞京師兵變、老爸被弒,竟然控制不住軍隊,眾叛親離,自縊而死。如果他不殺郭崇韜,以自己的皇長子身份,加上老郭的威望才幹和平蜀的雄兵,不僅不用自殺,打回洛陽奪得皇位亦不是難事。皇位與自殺,一念之差,愚!


平蜀必兇,歷史上驚人的巧合


郭崇韜死後,朝廷派來收拾四川亂局的孟知祥很快建立了後蜀。半年後,孟知祥竟喝酒喝死了,兒子孟昶又是個等著別人收拾的軟蛋(看來虎父常常生犬子,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三十年後,宋太祖趙匡胤走漢光武帝的兩路夾攻的路子:王全斌率北路軍攻廣元、劍門,劉光義率東路軍沿長江逆流而上。“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順利拿下軟蛋孟昶之後,歷經五代(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官運不倒的大名將王全斌也照例栽在了潛規則上。王全斌在攻克成都後大肆縱兵搶掠,激起已經解甲投降的“十四萬人”重新做男兒,全川大亂。王全斌被灰溜溜地押回開封,刑部判斬,仁慈的老趙看在他戰功赫赫的面子上貶官了事。要是王名將落在劉邦、朱元璋這樣的狠皇帝手裡,估計早就被滅幾族了。

到此時,有人注意到這條潛規則了。《容齋隨筆》是與《夢溪筆談》齊名的宋朝學術著作,大學者洪邁在其中提到:“自巴蜀通中國後,凡割據擅命者,不過一傳再傳。而從東方舉兵臨之者,雖多以得俊,將帥輒不利,至於死貶。” 換句話說,在四川割據者,都是幾十年的短命王朝,但是帶兵來平滅的將帥非死則貶。最最怪異的是,在平蜀魔咒被發現之後,後來者照樣不信邪,而魔咒繼續靈驗。而且這一回,咒大發了。


洪邁去世後半個世紀,1259年夏天。石頭,一塊石頭,歷史不清楚是誰扔出的,但肯定不是金庸伯伯筆下的楊過扔出的,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砸在一顆蠻勇好戰的高貴頭顱上。這顆頭顱的主人,蒙古大汗蒙哥,立時斃命。這一歷史時刻發生在四川腹地的合川釣魚城下。這一塊揹負著潛規則的石頭改變了歷史的走向。因為大汗的意外猝死,蒙古大軍在圍攻釣魚城一年多之後被迫北撤,幾乎同時忽必烈從湖北撤兵北上搶奪汗位,旭烈兀從阿拉伯撤軍回國支持哥哥忽必烈。汗位繼承戰在蒙哥之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間展開,其結果是巨大的蒙古帝國一分為五。南宋的漢文明和中東的阿拉伯文明因此多苟延了二十年。更重要的是,這塊堅強的石頭使得弒殺成性的蒙古軍隊再次南犯時不再隨意屠城,漢民族得以香火延續,而不至於像花剌子模和西夏一樣湮滅於蒙古人的屠刀下。蒙古鐵騎縱橫整個歐亞大陸,殺人如麻、滅國無數,別說大汗、王子,除了博爾忽中埋伏戰死,連一個一線的領軍元帥都沒折損過,在釣魚城下不僅折損元帥(也被石頭砸死),還薨了大汗。


一個多世紀後,1393年。寶劍,一把曾南征北討的寶劍,握在明朝開國名將傅有德手中,當著朱元璋和滿朝文武,抹向自己彪悍的頭頸。在元末大亂之中,紅巾軍將領明玉珍佔領大半個四川,建立了“大夏”政權。明洪武四年,朱元璋發兵攻蜀,採取漢光武、宋太祖的兩路夾攻戰略,猛將傅友德統帥十萬大軍由陝西進擊四川;湯和率水軍從湖北沿江而上。傅友德反向用韓信之計,“集諸軍聲言出金牛,而潛引兵趨陳倉,攀援巖谷,晝夜行。” 聲東擊西,連下數城,殺敗夏國的坦克部隊(大象軍),攻入成都。傅友德為老朱家轉戰一生,從鄱陽湖到湖北,從蒙古到陝甘,從四川到雲南,百戰不殆,“每戰必先士卒。雖被創,戰益力”。最後竟然無辜被害:一次朱元璋大宴文武,席間說對傅友德的兒子禮儀上有些不滿,傅起身告罪。朱元璋責傅友德不敬,命他提取二子首級。一會兒,傅友德提了兒子的腦袋回來。朱元璋說“老傅,你怎麼忍心(何忍也)?”,傅友德說:“不過欲吾父子頭耳”,於是出現開篇的慘烈。王全斌有福啊!

平蜀必兇,歷史上驚人的巧合

歷史進入明末,張獻忠流竄人川后居然厭倦了漂泊,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四川人民倒大黴)。清軍來攻的大將是列位耳熟能詳的兩位清宮戲大龍套:主帥肅親王豪格、先鋒鰲拜。七殺魔王張獻忠自然被射殺了,這兩位當然都被“潛” --- 親自射死張獻忠的豪格是皇太極長子,本來該當皇帝的,結果被小媽大玉兒和叔叔多爾袞眉來眼去一番,不僅皇位給弄沒了,還在平蜀一年半後被誣下獄而死。鰲拜比主帥多活了二十年,被小皇帝康熙派一幫小太監(據說包括沒被閹過的韋小寶)抓起來,關死。


平蜀必兇,歷史上驚人的巧合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奪取小金川澤旺印信,“意欲併吞諸蕃”,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乾隆派川陝總督張廣泗經略平定大小金川軍務。因進剿金川的事務久無進展。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命大學士訥親為經略前往,又起用嶽鍾琪至軍營效力。訥親、嶽鍾琪俱劾張廣泗玩兵養寇,貽誤軍機,張廣泗被革職解京。乾隆帝親自在瀛臺審訊,張廣泗拒不服罪,最後以失誤軍機罪處斬。張廣泗死後,軍機大臣訥親毫無軍事經驗,遙坐營帳中指揮,先勝後敗,只好久圍之計,請朝廷增兵三萬,勞師糜餉。乾隆帝對訥親徹底失望,另遣傅恆代任經略。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命押解訥親回京,授訥親祖父遏必隆的遺刀於侍衛鄂實,鄂實監送訥親到班攔山的時候,命訥親自盡。一個封疆大吏張廣泗加上一個軍機大臣訥親都因大小金川而死,張廣泗、訥親先後被處死。乾隆又派富恆為統帥,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傅恆親自督師攻下金川險碉數座的奏報遞達京城。金川土司莎羅奔等因久戰乏力,畏死乞降。

結果乾隆三十六年,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與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澤旺子)再次發動叛亂是為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戰﹐乾隆帝命溫福﹑桂林分別自汶川及打箭爐(今四川康定)攻小金川。索諾木派兵助僧格桑抗擊清軍。三十七年五月,桂林兵敗被罰戍守伊犁,乾隆帝以阿桂代桂林。十二月,清軍攻佔小金川美諾官寨,僧格桑奔大金川。次年六月,小金川藏族反攻清軍,收復美諾,清軍死三千人,主帥溫福戰死。時乾隆帝在熱河,聞報後,決定以阿桂為定西將軍,復攻佔美諾。乾隆帝命令阿桂等人在討平小金川后,立即以全力征伐大金川。為抵抗清軍的進犯,大金川增壘設險,嚴陣以待,其防守遠較小金川為嚴密,堅持鬥爭長達兩年,終以眾寡不敵而失敗。四十年七月,索諾木鴆殺僧格桑,獻屍請降,不準。八月,清軍攻破大金川勒烏圍官寨。次年正月,復攻破索諾木最後據守的堡寨噶爾崖,索諾木出降。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百年辛亥風雲起,川省保路第一槍。保路運動發生後,清廷任命能吏趙爾豐為四川總督,坐鎮成都;又讓歷任湖廣、兩江、閩浙總督的端方帶湖北新軍兩個團入川鎮壓,造成武漢空虛,使得武昌起義順利成功。成都宣佈獨立的當天(1911年11月27日),湖北新軍在四川資州起義,端方被砍頭,“揮刀直劈其頸,斷其半遂僕,更截之”。一個月後,已經交權的趙爾豐從家裡被拖出來,當眾砍頭。整個辛亥革命,滿清總督級的一品封疆只有兩個被殺,均在四川,而且死狀極慘。

自戰國以來,一共十五次平蜀行動,二十七位主帥率兵入川。只有秦國司馬錯、東晉桓溫、北宋劉光義、明朝湯和沒有受“平蜀魔咒”的影響。其中劉光義和湯和都是副攻,並沒有深入四川腹地,應該不算數。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天府之國是人類生養繁衍的天生福地。靈山秀水間孕育出司馬相如、李太白、蘇東坡這樣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文壇泰斗。另一面,“天下已治蜀未治,天下未亂蜀先亂”,千百年來政治上軍事上總是蒙著一層若隱若現的神秘面紗。“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 難道幾千年了,杜宇的冤魂還籠罩著這片富饒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