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母亲黄逸焚:只是贪恋窗外好风景

身出名门的大家闺秀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焚:只是贪恋窗外好风景

电视剧《上海往事》剧照:张爱玲的母亲黄逸焚(茹萍饰演)

黄逸焚广为人知,应该是因为她的天才作家女儿张爱玲,但黄逸焚的身份也不容小觑。

张爱玲的父亲是李鸿章的外孙,黄逸焚也是身出名门的大家闺秀。

黄逸焚的祖父黄翼升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李鸿章初建淮军时,黄翼升所统带的五千水师也归李鸿章统辖,是他的副手。清同治四年,即1865年,李鸿章奉命镇压捻军,在对东捻的战斗中,黄翼升的水师驻守运河一线,阻拦了东捻的向西突围,立下了功劳,被封为男爵爵位。黄逸焚的父亲黄宗炎承袭爵位后,在广西出任盐道。

出走的娜拉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焚:只是贪恋窗外好风景

电视剧《上海往事》剧照:张爱玲的母亲黄逸焚(茹萍饰演)

黄逸焚出生在旧式的官僚家庭,身不由己,从小被裹脚,没有得到新式教育的机会,婚姻不能自主。

张爱玲小说《茉莉香片》,主人公聂传庆的母亲冯碧落身上就有黄逸焚的影子。文中的冯碧落出身旧式家庭,渴望着进学校读书,但那样守旧的人家,她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冯碧落认识了给表妹们补习功课的言子夜,两个人互生爱慕。言子夜去冯家提亲,却被羞辱为“高攀”。冯碧落被家里嫁给了聂传庆的父亲,婚姻不幸福,最后郁郁而终。黄逸焚有冯碧落类似的经历,但是她却扭转了自己的命运,避免了和冯碧落一样的下场。

黄逸焚由母亲做主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张志沂。张志沂外祖父李鸿章,父亲张佩伦,皆是清末名臣。清朝灭亡,张志沂成了一个十足的遗少。他身无所长,靠着母亲留下的遗产生活,吸食鸦片、嫖妓、娶姨太太。

黄逸焚虽然没能进入新式学校学习,但她却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她无法容忍丈夫的所作所为。机会来了。她的小姑子,张志沂的妹妹张茂渊要出国留学。黄逸焚以张茂渊独自出国不放心为由,以伴读的身份一起远赴重洋。

黄逸焚承袭了湖南人的勇敢。她裹过的小脚,踏遍了欧洲大地。她学会了游泳,在阿尔卑斯山滑雪,后来还做过印度公主的秘书。学过油画,跟徐悲鸿、蒋碧微等都熟识。沐浴欧风美雨,她成了一个非常新派的女性,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黄逸焚回国以后,和丈夫终难弥合观念上巨大的鸿沟,她破除重重阻力,结束了这段失败的婚姻。

不合格的母亲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焚:只是贪恋窗外好风景

电视剧《上海往事》剧照:张爱玲的母亲黄逸焚(茹萍饰演)

黄逸焚不成功的婚姻给她留下了一双儿女:张爱玲和张子静。

从世俗的眼光看 ,她不是个合格的母亲。丢下一双儿女,远渡重洋,远走他国。她缺失了儿女的童年。张爱玲在散文《私语》里写“最初的家里没有我母亲这个人,也不感到任何缺陷,因为她很早就不在那里了。”

黄逸焚推崇西式教育,甚至到了刻板的地步。餐桌上讲营养学,要求孩子必须吃一些她认为有益健康的食品,不管孩子们喜欢不喜欢。深受母亲的影响,张爱玲曾在文章里写,如果少吃一个苹果,就像犯了很大的罪过。

张爱玲早期是用温柔、轻快的笔触来写母亲的。她说最初她是用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母亲的。在她眼中,母亲美丽敏感、辽远而神秘。母亲的一切都是美丽的。“纤灵的七巧板桌子,轻柔的颜色,有些我所不大明白的可爱的人来来去去。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一切,不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都在这里了。”

但是从她离开父亲,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后,母女之间的碰撞摩擦就产生了。

张爱玲生性敏感,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有一种“奇异的自尊心”。去补习英文,张爱玲宁愿走路去,也不愿主动伸手向母亲要乘车费。散文《童言无忌》中写:“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这时候,母亲的家不复是柔和的了。

张爱玲和母亲之间有着明显的疏离。过马路牵张爱玲的手都会使张爱玲感到一种“生疏的刺激”。张爱玲把茶壶打破了,赶紧去配一把一模一样的。母亲节她买给母亲的花,回到家发现花蒂折了,紧张得不行,怕招来一场教训。

黄逸焚不了解孩子心理,只是一板一眼地照搬西学。她的行为无意中对张爱玲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张爱玲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中写张爱玲曾产生过跳楼的念头。

她想到跳楼,让地面重重的摔她一个嘴巴子。此外也没有别的办法让蕊秋知道她是真不过意。(《小团圆》第四十一章)

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焚:只是贪恋窗外好风景

电视剧《上海往事》剧照:张爱玲的母亲黄逸焚(茹萍饰演)和张爱玲(刘若英饰演)

《红楼梦》惜春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黄逸焚只有狠心对不起儿女,才能成全自己。

我们中国历来就不乏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贤妻良母,我们传统上也是歌颂这种精神。如果黄逸焚屈服于命运,在遗少的家庭里老老实实地做少奶奶,相夫教子,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小说《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没有勇气跟着言子夜出走,被迫嫁给聂传庆的父亲,毁掉了自己的一生。文中写:

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张爱玲文章中多次写到一个人物,就是李鸿章的长孙媳。《小艾》里的席五太太,《小团圆》、《雷峰塔》中的表大妈,散文《私语》中的胖伯母,都是以她为原型的。

表大妈是续弦,丈夫宠爱小妾,她这个正妻形同虚设。姨太太对她像施舍一样,出去吃饭、看戏带着她,她就极尽巴结。她和丈夫分居,丈夫偶尔去一趟,她就紧张得如临大敌。她生活得毫无人格尊严。

如果黄逸焚没有出国,那她就是另一个冯碧落,另一个表大妈,她也会是一只飞不动的鸟,丈夫面前低眉顺眼的小媳妇。

民国时期,我国不少知识女性冲破家庭樊笼,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不是一直在歌颂这种新女性的勇敢吗?事难两全,成全了自己,她们势必有亏家庭。

到了黄逸焚这里,因为张爱玲的关系,对她更多的却是苛责。

努力尽一个母亲的职责

世界上没有一个母亲不爱她的孩子,黄逸焚亦然。

黄逸焚缺失了儿女的生活,对儿女的关爱却没有缺失,她也是尽可能地尽一个母亲的职责。。

黄逸焚婚姻不幸福,她经常不开心,但和孩子在一起时就能暂解愁绪。《私语》写:“她才醒过来总是不甚快乐的,和我玩了许久方才高兴起来。”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焚:只是贪恋窗外好风景

电视剧《上海往事》剧照:张爱玲的母亲黄逸焚(茹萍饰演)

出国之前她并不是多么决绝,其实也是万般不舍,内心充满挣扎和矛盾。也是《私语》里写:“上船的那天她伏在竹床上痛哭”,“她睡在那里像船舱的玻璃上反映的海,绿色的小薄片,然而有海洋的无穷尽的颠波悲恸。”

电视剧《上海往事》有一个情节:黄逸焚眼含温情,细心的给张爱玲的照片涂色。

受新思想的影响,她不存在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她很注重对张爱玲的教育,从很小的时候就教她背唐诗。张爱玲曾写过:“每天早上女佣把我抱到她床上去,是铜床,我爬在方格子青锦被上,跟着她不知所云地背唐诗。”

张志沂不肯让张爱玲上学,黄逸焚像拐带人口一样把她送进了学校。

黄逸焚和张志沂离婚,协议上首先写明了张爱玲的教育问题。张爱玲和父亲决裂后,她的教育费用不能再指望张志沂。黄逸焚尽最大的努力,想送张爱玲去英国留学。在经济窘迫的情况下,黄逸焚还是以每小时五美元的高价给张爱玲请了英文补习老师。

对于儿子张子静的教育,黄逸焚没有过多的过问,因为她认为张家就这么一个儿子,本着重男轻女的思想,不会不给儿子受教育。只是她估计错误,张志沂坐吃山空,经济困难,他并没有重视张子静的学业,甚至没有帮他结婚。黄逸焚曾让张爱玲转交给张子静一点宝石,让他结婚的时候用。

张爱玲后来对母亲产生了隔阂,但黄逸焚在英国临终前,还是渴望见一见女儿。

结语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焚:只是贪恋窗外好风景

电视剧《上海往事》剧照:张爱玲的父亲、母亲、姑姑和亲戚在花园饮茶的照片)

黄逸焚,她挣脱家庭的束缚,追求到了自己的自由,但她却亏欠了自己的孩子。对她的自私,时代应该会选择原谅,就像歌里唱的:“你没办法靠近,绝不是太无情,只是贪恋窗外好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