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種便攜式昏迷促醒技術

昏迷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對於昏迷患者,很多醫生或者家屬都束手無策,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種在家就可以使用的便攜式促醒技術——正中神經刺激技術。

正中神經是手部較大的神經,在中樞支配區域佔有較大面積,它是從外圍到中樞神經系統的“門道”。進行正中神經刺激時,其信號可以通過體表正中神經一脊神經一頸髓一腦幹一丘腦一皮質區上行傳導,逐層激發各級神經元電生理活動,引發一系列的中央興奮性效應,喚醒受抑制的神經元及上行網狀激活系統(ascendingreticularactivating system,ARAS),幫助促醒。

正中神經刺激(MNS)應用於昏迷促醒的歷史雖然不長,但因為其在促醒方面的顯著優勢,國際上已大批應用正中神經刺激治療昏迷。

介紹一種便攜式昏迷促醒技術

常用刺激方法是:首先定位前臂腕關節周圍正中神經,然後用酒精進行該區域皮膚清潔,讓皮膚更好地與導電介質接觸並減少阻抗,接著將接觸面平坦的金屬圓盤或條狀電極貼在手腕處並固定好,最後根據需要設定參數(國內現有設備已調節好參數,家屬只需打開開關,根據患者反應調節大小即可)。

介紹一種便攜式昏迷促醒技術

正中神經刺激促醒的作用機制是什麼?

1. 激活覺醒核團

正中神經刺激能激活兩個重要的覺醒區域一丘腦核團與下丘腦核團,丘腦核團對大腦皮質的多個區域都有較廣泛的投射聯繫,丘腦不僅向大腦皮質發送感覺信息,還能夠從大腦皮質接收信息,MNS通過刺激丘腦核團間接激活相連的大腦皮質,利於去除皮質抑制。下丘腦則是自主神經活動的高級中樞,涉及對情緒、飲食、體溫、睡眠、覺醒及內分泌活動的調節,下丘腦是公認的睡眠調控中樞,其區域內存在觸發睡眠的神經元,具有引導和調節睡眠的功能,與睡眠一覺醒週期活動密切相關。

2. 提高神經營養因子水平,活化神經細胞

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重要的神經營養因子之一,神經元受到損傷時,將發生一系列的病理改變,實驗研究證實NGF通過其生物學活性使神經細胞存活率升高,並且增強神經細胞突觸生長,MNS造成的複雜體驗環境很可能增加腦源性生長因子,同時提高基底前腦的NGF水平,激活膽鹼能系統活性,發揮保護神經元、促進突觸再生、增強神經可塑性的作用。

3. 影響神經遞質含量

覺醒是一個主動的神經調節過程,與神經遞質的作用密切相關。眾多神經遞質參與睡眠-覺醒週期的調節。神經遞質是神經末梢釋放的特殊化學物質,它與神經元或效應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傳遞特定信息。當調控睡眠與覺醒的兩種遞質失衡時可產生昏迷,已知的與覺醒活動相關的神經遞質有:安利新、乙酰膽鹼、去甲腎上腺素、5一羥色胺、多巴胺、組胺;與睡眠活動相關的神經遞質有:y-氨基丁酸、腺苷。研究發現MNS可引起上行網狀激活系統中的去甲腎上腺素及乙酰膽鹼、5一羥色胺和腦脊液中多巴胺的水平增加,這些興奮性神經遞質水平的增加有利促進覺醒。

4. 強腦皮質活動,去除大腦抑制,改善腦電活動

覺醒系統除了上行網狀激活系統、丘腦激活系統,還包括重要的皮質激活系統。雙側大腦皮質活動受抑制,與下級中樞失去聯繫是昏迷的發病機制之一。去除皮質抑制,重新建立起與下級中樞的功能聯繫則是去除昏迷,促進覺醒的重要環節。一系列的研究結果表明,MNS可激活大腦皮質,而且激活區域覆蓋範圍廣(包括運動區、感覺區、雙側島葉、扣帶回等),通過大範圍皮質活動的激發有利於最大限度去除皮質抑制,喚醒沉睡的神經元及覺醒通路,逆轉昏迷狀況。

5. 增加腦血流灌注

腦是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代謝極其旺盛,自身幾乎沒有能量儲備能力,需要依靠血液循環的持續供應。為保證其正常代謝和生理機制,不管是在睡眠、安靜還是覺醒、活動時,腦部均需恆定血液循環,腦部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兩個系統:頸動脈和椎基底動脈系統。若患者在局部或全腦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症狀,可影響其正常功能,嚴重時出現意識障礙,導致昏迷。MNS可明顯提高昏迷患者大腦中動脈、椎基底動脈血流灌注口”,增加腦幹血供””,改善腦缺血。椎基底動脈的血供改善還有利於網狀結構功能恢復,增加意識。

6. 減少神經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神經元數量,減輕神經毒性

腦缺血缺氧昏迷患者,其大腦興奮性穀氨酸釋放可增加。穀氨酸除了其本身的興奮性毒性作用,還會催化生成大量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NO是一種活性很強的分子,同時具有促神經細胞分化與殺傷神經細胞的作用。過多的NO可抑制多種線粒體代謝酶,同時形成強毒性作用的自由基如二氧化氮和羥自由基,兩者可直接殺傷神經細胞,因此研究者認為NO是神經元損傷的直接毒性分子。研究表明,間斷性MNS可以明顯減少中樞神經系統楔狀核內神經型一氧化氮合成酶陽性神經元的數量,該神經元減少後,可以減少損傷期NO的過度釋放,從而保護這個重要核團內的神經元,增加意識恢復的結構功能基礎。

(本文引自 廖誠誠,馮珍《正中神經電刺激用於昏迷促醒的基質研究進展》)

筆者建議在腦外傷、腦出血昏迷一週後,或者病情平穩後儘早實施正中神經電刺激,不僅操作方便,主要是對損傷的神經細胞的保護作用和早期促醒作用應引起神經內外科醫生的重視。

西安市紅會醫院功能神經外科趙東昇主任

門診時間:週二全天、週五上午

研究領域:昏迷病人促醒,腦外傷,腦出血,腦幹出血,腦積水,腦梗死,腦腫瘤,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癱瘓,脊髓拴系,脊髓空洞,腦癱,寰枕畸形,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大小便功能障礙,神經性疼痛,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周圍神經損傷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