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諸葛亮首次北伐入手,探析一代“佳人”曹真的軍事才能

自劉備兵敗夷陵,亡於白帝城後,克復中原的重任就落在了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身上。諸葛亮在料理完劉備後事之後不久便打出北伐旗號興兵北進,直到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才宣告結束。這六年間蜀國共發動了五次北伐戰爭,皆以蜀國失敗告終。當下諸多影視作品都將曹真勾畫的極為低能,並極力抬高司馬懿,並將其描繪為抗蜀第一功臣。

但實際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被曹真所擊退。不僅如此,在蜀軍退去之後,曹真已經預想到蜀國不會甘心就此龜縮於川蜀一帶,定然還要北伐。於是向魏明帝曹叡請旨,請求領兵攻蜀,以攻為守,但最後因種種原因無法繼續南征,故撤軍返回京都,不久病逝。此後才由司馬懿接管對蜀軍務。

從諸葛亮首次北伐入手,探析一代“佳人”曹真的軍事才能

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與曹操關係一直不錯,秦邵妻子是曹氏是曹操的同宗姐妹。在公元195年時,曹操與袁術部眾交戰,在一次偵查過程中曹操被敵軍哨騎發現並一直追擊。萬急之時,秦邵稱自己就是曹操,卻慘遭袁術部將殺害,曹操這才逃過一劫。

從諸葛亮首次北伐入手,探析一代“佳人”曹真的軍事才能

戰後,曹操深感秦邵恩德,於是將其孤子秦真收為養子,並賜姓曹,於是更名為曹真。曹操十分喜愛曹真,不但悉心培養他,還讓他與曹丕一同長大。由此便可以看出曹操視若親子。當曹操發現曹真勇武過人時,便準備將他培養成一代將帥。

在曹真長大後不久就封他做了虎豹騎中的一名將領。曹操不僅對曹真委以重任,還讓他跟隨在曹洪和曹休等人身邊學習歷練。沒有戰事時,也時常指點他兵法。能夠得到曹操悉心指導的兒子僅有曹丕、曹植、曹沖和曹休四人。曹操手下的虎豹騎是曹軍精銳中的精銳,百戰百勝,無往而不利。

從諸葛亮首次北伐入手,探析一代“佳人”曹真的軍事才能

由此可見,虎豹騎不僅作戰能力十分強悍,且選拔制度也很嚴格。這支部隊在東漢末年擁有著輝煌戰績,在南皮之戰中斬殺了袁紹兒子袁譚、長坂坡之戰中擊敗了劉備大軍,不僅如此,虎豹騎也曾大破馬超的部隊。西涼驍騎天下聞名,以勇猛強悍見長,是當時最好的騎兵部隊,諸侯皆懼之。

然而曹操的虎豹騎竟然能夠擊敗馬超的西涼驍騎,可見虎豹騎應是東漢末年可號稱天下第一的騎兵部隊。該部隊的最高軍事長官皆由曹操心腹擔任。

從諸葛亮首次北伐入手,探析一代“佳人”曹真的軍事才能

曹操老年瀕死之時,曾經與他一同征戰天下的宗室親貴將領如夏侯惇、夏侯淵、樂進等人,大多都已去世。而曹洪、曹仁等人也已年邁,無法再戰。曹魏正處於人才凋零的境地。後來曹丕繼位稱帝,任命曹休為魏國大司馬、任命曹真為魏國大將軍,曹真自此成為魏廷核心重臣之一。

公元228年,諸葛亮興師北伐。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洛陽,新帝曹叡繼位。此刻舊帝新喪,新帝剛剛登基,諸葛亮判斷魏國此時定然朝政不穩,於是抓住這個時機興師北伐。

從諸葛亮首次北伐入手,探析一代“佳人”曹真的軍事才能

劉備自公元223年死後,為防止諸葛亮大權獨攬對劉禪不利,於是將蜀中權力一分為二。將軍權分與蜀人李嚴掌管,僅令諸葛亮治理內政。劉備等人非蜀人,是奪劉璋之地才得以建國,自然與蜀人存在矛盾和間隙。加上兵權在蜀人李嚴手中,雙方之間的矛盾衝突在劉備去世之後愈演愈烈。諸葛亮只好通過北伐使蜀人與諸葛亮所帶來的荊州將領一致對外,藉此來轉移國內矛盾

公元225年時,魏文帝曹丕第三次伐吳失敗,無功而返。連年征戰使魏國國力大大削弱,為北伐創造了良好時機。

魏國一直不注重治理和發展西北地區,而是注重發展冀州等地。所以魏國西部與蜀國接壤的地區比較薄弱,適合蜀國出兵。

從諸葛亮首次北伐入手,探析一代“佳人”曹真的軍事才能

諸葛北伐的消息傳到魏廷之後引發朝野震動,天水守將姜維開城降蜀,安定和南安兩郡也投降了蜀軍。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隴右五郡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天水、安定和南安三郡已經降蜀,其餘兩郡獨木難支。

若其餘兩郡也相繼陷落於諸葛亮之手,諸葛亮便可割裂處於魏國統治下的河西走廊地區,曹魏西部領土將全部淪喪。而且隴右五郡距離長安過近,一旦長安被攻破,蜀軍可向北、向東、向南出三路大軍一步一步吞噬掉曹魏領土。這些戰報使曹叡極度不安,決意御駕親征。令曹真為平西大都督,總攬對蜀事務。

從諸葛亮首次北伐入手,探析一代“佳人”曹真的軍事才能

曹真繼任後親自領軍前往郿縣抵抗趙雲軍的進攻。斜谷之地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蜀軍可穿過斜谷要塞直接進入關中平原。一旦斜谷失守,長安也會受到威脅。諸葛亮雖然是令趙雲在斜谷佯攻,但曹真卻不得不領兵前往駐防,畢竟斜谷之地十分重要,經不起任何冒險。

到達郿縣之後,曹真領兵擊敗了在斜谷佯攻的趙雲軍,並將已經降蜀的隴右三郡收復,不僅消除了西線蜀軍對長安的威脅,還避免了河西走廊被諸葛亮切斷。

此時諸葛亮已經親率蜀軍主力出祁山,曹真判斷街亭為蜀軍之咽喉,若能夠奪取街亭,祁山方面的蜀軍必然撤軍。於是令張郃領軍前往奪取街亭。諸葛亮聽聞魏軍動向意圖加強街亭防守,卻錯誤將街亭的守備任務交給了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

從諸葛亮首次北伐入手,探析一代“佳人”曹真的軍事才能

馬謖到達街亭後不遵循諸葛亮先前所定部署,很快便使街亭之地落入魏軍之手,蜀軍第一次北伐大勢已去,只好撤軍。此戰蜀國僅擄走少量的魏國人口,基本上是完敗。

蜀軍失守街亭撤回川蜀之後,曹真就已經預料到諸葛亮一定會捲土重來,並且判斷諸葛亮下次北伐為了打通糧道一定會優先奪取重鎮陳倉。於是在撤軍返回洛陽之時便令魏將郝昭駐守陳倉,並加強陳倉防禦,屯於重兵。次年諸葛亮拉開第二次北伐的序幕,首先攻打的城池果然是陳倉。

從諸葛亮首次北伐入手,探析一代“佳人”曹真的軍事才能

因曹真早就在陳倉城部署防禦,加上陳倉守將郝昭寧死不降,與諸葛亮血戰二十餘日,才使諸葛亮久攻不下。第二次北伐又以蜀漢失敗而告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諸將及魏廷大臣皆沉浸在勝利的喜悅當中,而曹真沒有與他人一樣忘乎所以,也沒有忽視西北地區的重要性,而是潛心分析出諸葛亮下次的進軍路線並提前部署防禦,實在是高瞻遠矚。

從諸葛亮首次北伐入手,探析一代“佳人”曹真的軍事才能


公元228年曹休兵敗石亭,舊病復發不幸身亡,此時在位的魏明帝曹叡身邊文臣雖多,但武將已無人可用,僅剩曹真一人可擔大任。故在曹真死去兩年後封曹真為魏國大司馬,曹真位極人臣,全權把持魏國軍事。

受封后的曹真向魏文帝曹叡諫言,認為魏國不應一直處於被動防守的地位,而是應該主動出擊,以攻為守。提出應入斜谷攻成都,曹叡同意了曹真的戰略部署,但陳群卻以戰爭所耗經費巨大為由反對。曹真聽聞此事之後,便更改了作戰部署,自己親率魏軍主力入子午谷準備奇襲漢中。令司馬懿從漢水進軍、令郭淮從斜谷、武威進軍。但是因當時正值雨季,大雨沖斷了子午谷的棧道,使曹軍主力步履維艱,只得撤軍。

從諸葛亮首次北伐入手,探析一代“佳人”曹真的軍事才能

曹真所提出子午谷奇襲這一計是具有可行性的。因為魏國國力強盛,後勤補給能力也遠強於蜀國。再加上魏國部隊眾多,可以在曹真奪取奇襲奪取漢中之後即刻出兵與其接應,不會成為孤軍。如果漢中成功被魏國奪取,蜀漢將元氣大傷,並再也無力北伐魏國。雖然因天氣關係沒有成功,但從此計就可看出曹真過人的膽識和長遠的戰略眼光。

自小就被曹操悉心培養的曹真長大後並沒有讓九泉之下的曹操失望,而且對曹氏政權忠心耿耿。在曹操死後,曹植曹彰等人皆有與曹丕爭奪魏王之位之心,然而曹真卻全力支持曹丕繼位。雖然他並非曹操所生,基本沒有繼承魏王之位的可能性,但他對魏廷和曹丕的忠心仍然是值得讚揚的。

從諸葛亮首次北伐入手,探析一代“佳人”曹真的軍事才能

不僅如此,曹真執掌魏國軍政之時,都成功抵禦了來自蜀漢的威脅,使諸葛亮一次又一次無功而返,使魏國延續了對河西走廊及西部地區的統治。在面臨著諸葛亮連年攻伐的背景下,曹真甚至能夠提出伐蜀以解蜀連年伐魏之危的計策,實屬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