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詩聖杜甫齊名,許渾: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也一定是有預兆的

與詩聖杜甫齊名,許渾: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也一定是有預兆的


咸陽城東樓


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每次登上高樓時,萬里之外的鄉愁便油然而生,眼前叢生的蘆葦和楊柳,與江南的汀洲有些相似。當烏雲浮在溪水邊時,夕陽沉落在樓閣的後面,滿樓風聲颯颯我便知暴雨要來了。不遠處的秦漢宮苑,早已是一片荒涼。鳥兒在亂草叢中嘰嘰喳喳個不停,秋蟬也在枯黃的葉間鳴叫。來往的過客啊,你們就不要再追問從前過往之事了吧,一切都過去了,只有那渭水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地向東流去。


這首詩的作者叫許渾。(生約791年~卒約858年),字用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許渾被譽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其詩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將他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


詩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監察御史的時候,大唐王朝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一個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陽古城樓觀賞風景,見太陽西沉,烏雲滾來,涼風陣陣……詩人的憂愁思鄉之情和弔古傷今之感襲上心頭,交織在一起,於是即興寫下了這首(一題作“咸陽城東樓”)意蘊別緻、格調俊麗的七律。


詩人是最敏感的一群人。時代的變遷,人世的滄桑,他們都比常人更加敏感,因此也更早感知到。也正因此,詩人才從眼前的情景中,看到過往的風流,以及藏在現實背後的滄桑鉅變。


其實,朝代的更替,早就有徵兆可尋。而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也一定是有預兆的。所以人們中國人才那麼在意,總是喜歡討好彩頭。為的自然是希望自己能交好運。雖然不可能因此實現,但有了希望,一切也便有了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