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來了聯席董事長,高管三足鼎立可否再上“新臺階”?

一方面是網貸監管政策不明;另一方面,轉型路徑未明,使得IPO進程難以確定。冀光恆的加盟,預示著陸金所強化高管團隊的同時,正全力突破挑戰,實現轉型升級

陸金所來了聯席董事長,高管三足鼎立可否再上“新臺階”?

冀光恆

文 | 《財經》記者 張穎馨


“陸金所來了新‘所長’。”4月2日,有接近陸金所的行業人士在微信朋友圈如是表示。《財經》記者注意到,該人士口中的新“所長”,正是寶能集團原副董事長冀光恆。而在寶能集團任職之前,冀曾有著多年銀行領域從業經驗。


同日,平安集團(601318.SZ)旗下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陸金所控股”)宣佈,冀光恆已加盟公司,擔任聯席董事長、黨委書記兼執委會主任。接近陸金所控股的知情人士透露,未來,冀光恆將全面負責公司經營管理、戰略轉型發展;董事長李仁杰將全面負責董事會及整體協調管理;CEO計葵生則著力金融科技、數字化財富管理平臺和國際市場。


彈指一揮間。2011年以網貸業務起家的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陸金所”),近年來受行業環境、自身業務發展需要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逐步通過迭代,轉身成為一家提供綜合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但行業形勢變化,轉型挑戰不斷,市場普遍關注,冀光恆的加入能否推動陸金所控股“再上一個臺階”?


金融“老將”變身“所長”


公開資料顯示,冀光恆自北京大學畢業後,曾在上海銀工房地產開發公司、中國工商銀行(下稱“工行”)任職,後又出任過上海浦發銀行總行副行長、上海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和寶能集團副董事長、聯席總裁。


據瞭解,在工行就職的15年間,冀光恆曾任長安支行行長,北京分行副行長,被稱為當年工行最年輕的分行副行級幹部。


2009年,通過全球招聘,冀光恆成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總行副行長,任職7年間,其分管的對公業務一直是全國股份制銀行的排頭兵。期間,冀還兼任北京分行行長3年,曾將分行綜合業績提升至全行前列。2015年底,冀光恆出任上海農商銀行董事長,期間,該行總資產和淨利潤連續實現兩位數快速增長。


業內人士對其評價為,擁有豐富的金融行業和多元產業集團的經營管理經驗,具有出色的業務能力和團隊管理能力。亦有從業人員稱其行事雷厲風行、創新進取。


接近陸金所控股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冀光恆加入後,陸金所控股管理層將形成類似陸金所控股執委會的管理核心,實現對各條線更深入、更全面和更清晰的矩陣式管理。未來,冀光恆將全面負責陸金所控股經營管理、戰略轉型發展;李仁杰將全面負責董事會及整體協調管理;計葵生則著力金融科技、數字化財富管理平臺和國際市場。


陸金所控股對冀光恆的加入期待頗高。其表示,冀光恆的加入,將進一步提高陸金所控股的高管團隊實力和活力。在三位高管的帶領下,陸金所控股在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將得到持續強化。


迭代轉型


成立於2011年9月的陸金所,最早憑藉網貸業務開局,一度被當作網貸行業的標杆。但近年來,隨著網貸行業監管趨嚴、自身業務擴展需要,陸金所對自身業務框架進行了迭代。


據瞭解,其商業模式的更迭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2011年-2013年,屬於網貸平臺與線上運營階段,被稱為1.0時代;2013年-2015年,成為跨業經營的開放平臺,被稱為2.0時代;2015年後不再專營P2P業務,轉向綜合財富管理平臺,這是3.0時代;2018年後對深化金融科技應用,被稱為4.0時代。


在1.0時代,陸金所的核心業務主要是基於互聯網移動化大趨勢養成用戶的線上理財習慣,實質是金融產品的互聯網化。但隨著2013年餘額寶出現,全民理財時代來臨,“開放”、“跨業”成為行業發展趨勢,陸金所亦開始初步探索。


2015年,陸金所從單一網貸業務升級,利用互聯網線上化的渠道優勢,與各類傳統金融機構展開合作,構建起開放性的綜合交易平臺。“2.0時期的陸金所開始接觸更多的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橫跨九大市場,9條產品線打造了一站式線上財富管理平臺,跨業提供更多高附加值服務。”計葵生曾表示。


進入3.0時代,互聯網金融分業經營趨勢日趨明顯,應合規等多方面要求,陸金所的重塑隨之展開。平安集團2016年年報顯示,該年陸金所控股完成了對普惠金融業務和重金所業務的重組,形成旗下陸金所、重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三所一惠”戰略佈局,全面佈局財富管理、機構間交易和消費金融領域。


《財經》記者注意到,2016年12月13日,陸金所官網曾發佈公告稱,根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2016年8月實施)及相關監管規定,自即日起,上海陸金所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稱“陸金服”)將作為網絡借貸中介機構,向出借人及借款人提供信息蒐集、信息公佈、資信評估、信息交互、借貸撮合等服務。原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即“陸金所”)提供的網絡借貸中介服務,將由陸金服平臺繼續提供。


也就是說,在新架構下,陸金所隸屬於陸金所控股。而陸金所旗下則包括幾個獨立業務:P2P業務陸金服、資管業務陸基金(有基金代銷牌照)、國際業務陸國際(新加坡)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務急速擴展及調整期間,陸金所的融資也在同步進行。企查查顯示,2016年1月,陸金所完成了金額為12.16億美元的B輪投資,參投方為國泰君安證券、民生銀行和中銀集團;此前的2015年3月,陸金所完成4.85億美元融資,估值近100億美元。陸金所成立伊始,其天使輪由中國平安集團領投、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參投,於2014年12月完成。


期間,陸金所不僅面臨高管調整,亦被曝出將分拆上市。據不完全統計,從2011年9月成立至2016年,陸金所共換了4任總經理,僅2015年一年就有7位副總經理陸續離職。


與此同時,2014年5月,市場傳出陸金所將分拆上市的消息,估值高達千億元。2015年12月,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首次回應稱,陸金所最快將於2016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估值約180億美元。此後市場風聲不斷,但陸金所均未正面回應。


直到2019年3月,在平安集團2018年全年業績發佈會上,平安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心穎表示,陸金所完成C輪融資後,目前資本充足,暫沒有急迫的IPO壓力。另據平安集團2018年度業績報告,旗下陸金所控股已完成C輪融資,投後估值達394億美元。


歷史挑戰


多名行業人士透露,陸金所控股之所以遲遲未上市,一方面是網貸監管政策不明,相關業務是否合規無法明確;另一方面,轉型路徑未明,使得IPO的進程難以確定。


此前的2019年7月18日,市場有消息稱陸金所將退出P2P業務,以及“陸金所可能獲得消費金融牌照”。彼時,陸金所官方回應,陸金服P2P業務正積極響應和配合監管“三降”要求,現有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緊接著2019年10月24日,平安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合資設立全國性科技型消費金融公司,有關事項尚待履行相關監管審批程序。


近年來,隨著互金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持續開展,清退、轉型已成為網貸行業主旋律。有業內人士直言,陸金所選擇清退P2P業務在情理之中,平安集團申請消費金融牌照,或是為了完成P2P轉型,與監管引導網貸機構向持牌金融機構轉型的方向一致。


另據接近平安集團的知情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平安獲得消金牌照後,一個轉型思路是以陸金所為基礎,整合成為一個消費金融平臺,將相關消費金融類業務納入其中。對此,平安集團與陸金所控股方面均未正面回應。


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在轉型路徑未明的情況下,陸金所旗下網貸等業務的存量業務應如何有效化解?平安集團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陸金所控股管理貸款餘額4622.43億元,較年初增長23.3%。另據陸金服官網,截至2019年6月,網貸業務借貸餘額為984億元。


對於新上任者冀光恆來說,如何順應形勢而變,並帶領陸金所控股再“上一個臺階”,將是一大挑戰。


(《財經》記者俞燕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