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數據保障困難群眾生活,讓社會救助更加精準及時暖心

疫情將地球整體帶入了數字時代。

在疫苗和特效藥就位之前只能大量依賴在線工作,線下嚴格採取防疫措施。傳統經濟正在面臨休克式打擊,政府必須精準提供救助,以免發生各種系統性社會風險。

利用大數據保障困難群眾生活,讓社會救助更加精準及時暖心

經過全民“抗疫”兩個多月時間,中國本土新冠病例終於實現了“零新增”,標誌著疫情防控的第一階段結束,轉向應對境外疫情蔓延造成的“輸入新增”病例。

在這個艱苦卓絕、犧牲巨大的戰役中,中國的下沉到社區的全民防疫模式,是值得借鑑學習的樣板。

數字技術是防疫強大引擎

這次形成的全民防疫抗疫網絡的最大特點是通過拉網、劃片和布點,做到360度無死角防控。

街道、社區遵循上級政府統一防控標準,發揮基層一線人員的智慧,因地施策,千方百計解決人員排查、行程登記、疫情報告、上門服務、門禁守護、公共設施消毒等難題,將疫情防控落實到戶。

整體上看,除了個別疫情失控地區,在北、上、深、廣等大城市,一些超大型社區都沒有爆發疫情蔓延,這個成績是非常難得的。

利用大數據保障困難群眾生活,讓社會救助更加精準及時暖心

成功阻擊疫情蔓延,新一代信息技術功不可沒。這次抗疫檢閱了中國的數字化社會發展水平。

坦率說,如果沒有之前形成的完善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缺乏雲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抗疫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可能沒這麼快就控制住了疫情蔓延。

利用大數據保障困難群眾生活,讓社會救助更加精準及時暖心

這兩個月裡,我們目睹了5G+紅外人體溫度快速篩查、移動服務商提供的人員流動實時監控、大數據疫情態勢研判、雲服務支持的在線交易、遠程辦公、在線教育,人員流動管理健康碼,人工智能輔助篩查疑似病例,在線診療、處方流轉和保險支付,非接觸式配送和零售等各種平時難得使用的高科技成果。

可以說,這次疫情大大推動和加速了中國的數字化發展,正在加速邁進數字化社會。

加緊構建數字化社會救助網絡

數字技術不僅僅具有經濟價值,而且可以大幅提高社會治理水平。

例如健康碼,其實可以和更多現實場景融合,比如覆蓋全社會的救助網絡,使得政府能夠及時和精準扶持因疫情而陷入困境的普通市民,把救命錢高效準確地送到困難家庭手中。

利用大數據保障困難群眾生活,讓社會救助更加精準及時暖心

扶危救困,這是任何一個有良知社會的基本功能。由於疫情需要隔離,大量行業在過去兩個月裡停止了絕大部分經營活動,導致大量人員沒有收入或收入很少,一些企業甚至採取了裁員減薪措施。

而很多年輕家庭揹負了鉅額的房、車貸款,存款可能難以維持生活需要,造成心理疾病和信用違約,已經有媒體開始披露一些令人扼腕嘆息的自戕事件。

利用大數據保障困難群眾生活,讓社會救助更加精準及時暖心

這種情況是預料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也在主動採取互助措施,比如對特定人群發放補貼或消費券,但是這種做法仍有待改進。

一個主要問題是地方政府的財力有限,恐難大範圍提供資金援助,而企業其實自身尚且難保,沒有餘力幫助僱員。

利用大數據保障困難群眾生活,讓社會救助更加精準及時暖心

為此,作者建議借鑑這次成功的網格式抗疫經驗,儘快增加一項篩查城鎮“困難人口”的功能,藉助基層一線工作人員,併發揮社區自我監督功能,精準定位因疫情而暫時陷入困境的家庭、單身個人,範圍可以包括但不限於生活困難、心理疾病(抑鬱焦躁等)等,針對具體情況,給予精準扶助。

雪中送炭勝於錦上添花。當群眾面臨困難的時候,獻出愛心,伸出援手,幫助困難群眾渡過難關,那如何讓社會救助做到精準?

利用大數據保障困難群眾生活,讓社會救助更加精準及時暖心

新博科技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務平臺,通過利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搭建救助微信公眾號,延伸服務觸角,打通聯繫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向群眾提供救助政策宣傳、救助諮詢、救助申請等;通過搭建“智能分析”平臺,向領導提供數據分析、數據預警、數據決策服務。

利用大數據保障困難群眾生活,讓社會救助更加精準及時暖心

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務平臺還利用跨部門的信息,建立低收入人群數據庫,實現相關業務信息共享,依照貧困度指數預警實施救助,避免“錯救、錯扶、漏救、重複救”現象,提高精準識別、精準兜底能力。

庚子之年,社會經濟變化巨大,我們唯有沉著應變,及時發現不安定隱患,鄰里守望,借鑑成功經驗,利用新興數字科技手段,強化公共安全保障、完善醫療救治體系、健全物資保障體系,有序恢復生產,才能讓社會得以安定有序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