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此次疫情,是否可以認為在諸文明中,儒家文明已經勝出?

儒家文明圈內的諸國,如果不是表現最好,也是表現中上。

新加坡、朝國、日本、越南、港澳等等的表現,相可謂較歐美諸國,表現亮眼。這些年來,我們是否誤解了儒家?如果沒有誤解,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表現,又如何解釋呢?

尤其是看過了以上諸國與地區的政府治理、道德水準、發展前景、基尼係數、健康指數、社會保障。再看到人民的溫良恭儉,儒雅自適、勤奮上進。也許真的到了重新認識儒家的時刻了。

不得不說,儒家思想並不一定帶來閉塞麻木,落後貧困,愚昧頑固 。

如果有一個寬鬆、自由、開放的環境,儒家治下的人民,其表現並不會比亞伯拉罕教下的人更差。很多的情況之下,其表現要更優的。

亞伯拉罕教的光大是因了,道與劍的結合。從誕生之日起,絕大多數的時間,與儒家文明相比,並不佔據優勢。伊斯蘭文明的燦爛不過幾個世紀,其後就變得日趨保守。基督教文明的顯示優勢,也不過是近幾個世紀的事情。在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之前和相近的時期,有過中世紀的黑暗,有過十字軍東征,有過新舊兩教慘烈戰爭。原教旨主義時代的基督教並不比儒家文明更為優秀。

儒家文明的創立者,孔老夫子就是一個保守主義者。其後的儒家,在保守主義的道路之上,越走越遠。尤其是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又有了外力的加持,最終在明朝走進了死衚衕。而明朝正是宗教改革的時代。宗教改革不僅僅誕生了新教,天主教庭也進行了自我的革新。此時的歐洲人,才有了靈性的復甦,個性的解放,創造力的迸發。

而此時的儒家,正在變本加厲的摧殘、壓抑、限制人性。

儒家與基督教方明相比,少了一個宗教改革性質的大改革。儒家與基督教文明二者的內核,是無優劣之分的。

只要給儒家文明一個寬鬆的、自由的、開放的環境,沒有外力干擾,那麼他就可以發展的很好。

那種全盤的去儒、去傳統,其結果只能是邯鄲學步。而外力加持的復古、讀經,只能越陷越深。


通過此次疫情,是否可以認為在諸文明中,儒家文明已經勝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