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的赵充国

早在边疆对付叛乱的羌人的时候,赵充国便发现,近来这些日子,他最主要的战场,

不是在眼前的艰苦之地,反而是在身后的朝堂。

为了说服刘病已与文武百官采纳他的作战计划,赵充国已是多次冒死上谏。谁知,就在赵充国风尘仆仆地赶回长安时,麻烦又找上了门——

赵充国有一好友名叫浩星赐(复姓浩星),得知赵充国凯旋归来,特地中途去迎接。然而,浩星赐却不单单是为了给好友接风。

当时,浩星赐说了这一番话:“此次平定叛乱,虽然明眼人都知道羌人已经穷途末路,即使不发兵出击,很快也会自行投降。但是,很多人都认为破羌将军(辛武贤)、强弩将军(许延寿)二人率兵出击,才导致羌人败亡。

将军回去见到皇上时,还是将功劳都归于那两位将军吧!您如今的年纪,那些虚名有或无,对您也没什么损失。”

宁为玉碎的赵充国

奇怪了,浩星赐是赵充国的好友,怎么反而不为赵充国着想,却让赵充国枉顾事实、做这些表面功夫呢?

但其实,换一个角度想,浩星赐未必不是在为赵充国考虑。

从浩星赐的话来看,当时其实还是有许多人觉得“出了力气、干了真活”的辛武贤、许延寿二人功劳更多。

就像是此前我们讲的徐福一事一样,人们往往看到那些“赴汤蹈火”的人,却会忽视那些预见了危机、善意提醒他人防微杜渐的人。

故而,浩星赐认为,若是赵充国能将这功劳推了,不仅大家面子上好看,也不会得罪人。

而且,浩星赐其实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刘病已的“传声筒”。浩星赐说的这番话,其实也是刘病已的意思。刘病已看惯了朝臣之间的明争暗斗,所以才会特意让浩星赐提前来探探赵充国的口风。

然而,既出乎意料,又可以说是在他们的意料之内,赵充国否决了这个建议。

赵充国说:“我年纪大了,爵位也到头了,既不会为了争功而虚报功绩,也不会为了‘让功’而欺骗皇上!”

宁为玉碎的赵充国

浩星赐闻言,正准备反驳赵充国,劝他不要这么“犟”,却听赵充国又说:

“军事措施是国家大事,无论是好是坏,都是后世的借鉴。此时为了一时的和气而虚报功绩和作战经过,后世却失了准确的借鉴!

再者,我如果不倾尽我的余生为皇上分析明白军事上的利害关系,一旦我去世,还有谁能对皇上说这些事情?”

浩星赐闻言,讷讷不能语,既是惭愧,又觉得无可奈何,叹了一口气,便不再劝说赵充国。

而赵充国也将他的意思直接向刘病已禀明,刘病已认可了赵充国的意见,最终撤回了辛武贤的破羌将军的头衔,仍派其返回酒泉郡担任太守。

但是,事情还未结束。

同年秋天,如赵充国的预料一般,汉军虽一直未再出击,羌人却自己土崩瓦解,带头反汉的先零羌部落首领被其他的羌人部落首领斩杀,羌人部落全部向汉朝称降。

紧接着,刘病已便开始让人推荐护羌校尉的人选,以管理那些羌人部落。

当时,在朝中众臣的推荐下,刘病已任命了辛武贤的儿子辛汤为护羌校尉。

但是,当正卧病在床的赵充国听闻辛汤被任命为护羌校尉时,立刻从床上坐了起来,急忙便是穿衣、进宫面见刘病已。

宁为玉碎的赵充国

因为,赵充国早就听闻那辛汤有酗酒的恶习,在他看来,辛汤绝担不起护羌校尉的重任。

见赵充国这般坚决反对任命辛汤,刘病已还是采纳了赵充国的意见,撤掉任命辛汤的诏令,改任辛汤的哥哥辛临众。而举荐辛临众的,也是赵充国。

赵充国并非完全不懂所谓的“人情世故”,虽然他将辛汤揪了下来,却又举荐了辛汤的哥哥,也算是保全了辛武贤一家的面子。

可惜的是,辛临众上任后不久,突然上奏说因为病重要辞职,在群臣的推动下,护羌校尉的职位便又落到了辛汤的头上。结果,辛汤果然酗酒坏事,多次在酒后虐待羌人,导致羌人再次反叛。

这般结果,正与赵充国当初预料的一样。

宁为玉碎的赵充国

但是,此时说得再多也是徒劳,谁让众人都忽视了赵充国的意见呢?

更可悲的是,赵充国不仅没落得一点好,还引来了另一个人的仇恨,此人正是辛武贤。

在赵充国看来,他只是在坚持他的原则,但在辛武贤看来,赵充国却是故意几次三番地“为难”他们辛家。

还是在这一年(公元前60年),辛武贤举报赵充国的儿子赵卬泄露皇家隐秘,赵卬被下狱后,自杀而死。

七十七岁的赵充国,在他报效国家、凯旋归来的这一年,也失去了他的儿子。老年失子,痛入骨髓。

这,便是辛武贤的报复。

宁为玉碎的赵充国

然而,赵卬死后,赵充国除了将那份悲痛咽下去,却再无动作。直至他去世,辛赵两家也再没产生什么风波。

甚至,就在他儿子去世的这一年,赵充国还曾带领士兵前往边疆防备匈奴的入侵。一切,依旧如常。

赵充国不恨辛武贤吗?我想是恨的。但是,赵卬不小心泄露了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皇家之事确是属实,他的儿子在狱中选择了自杀也是事实,赵充国别无他法。

可即使有再多的痛恨,赵充国都不会为了报复而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

以家国大业为先,以个人私利为后,这便是赵充国永远捍卫、不可亵渎的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