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天水最猛老头传说

赵充国,天水最猛老头传说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很多强大的民族,

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土耳其等等,它们都曾征服过广袤的土地,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创造过辉煌的文明。


但是毫无例外,这些帝国最终都散落在历史的尘埃中,烟消云散。唯独中国,却可以在经历强盛、衰落后又重新崛起,文明从未断代。


所以很多人说:中国从来就不止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文明伪装成了国家的存在。


举个简单的例子:从三皇五帝到今天,多少次朝代更迭,但现在的中国人,依然能够分辨秦朝简牍上的文字,甚至能够读出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字,语法,思维逻辑,几千年来都没有改变。


传说西汉时,在今天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尼雅河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盛极一时的精绝古国。史籍里对精绝古国的记载不多,精绝到东汉时改称鄯善,鄯善昙花一现,后来基本就了无声息了。


公元1901年,掠夺过敦煌古籍的英国强盗斯坦因,首次证实新疆和田附近的尼雅就是精绝古国的遗址。


公元1995年,中日学者在尼雅遗址的联合考古行动中,意外的挖掘到一座东汉末至魏晋时期的夫妻合葬墓,并且发现了一块保存完好的彩色织锦。


赵充国,天水最猛老头传说


这块只有成年人巴掌大的织锦,是墓主人射箭时使用的护具。织锦的年代远早于西方最出名的纺织品,耶稣的裹尸布。上面绣的文字更加震撼: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墓穴内织锦上全部文字,已经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复原完成: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五星出东方护膊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这惊世骇俗的内容,更在于两千多年之后的我们,居然还能轻松地认识和阅读这些字。


世界其他文明文物上的文字,比如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楔形文字、古埃及国王谷里的象形文字,没有专家的解读谁能认识?


而这块汉代护膊上的文字,随便找个小学生都能大声朗读。这就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传承不绝,最直接、最明确的体现。


赵充国,天水最猛老头传说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秦汉时期很常见的占辞。


《史记·天官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


《汉武大帝》里面有个情节,司马迁和汉武帝夜观天象,司马迁发现了五星连珠的祥瑞,汉武帝大喜,命令制作一些织锦护具发送给有功将士。


这块织锦的出土,就充分说明了当时西域三十六国的王室子弟,曾经普遍接受过汉帝国的征召的史实。


其实真正搞定匈奴和西域问题的是汉宣帝,但是我们现在把功劳全部记在了汉武帝头上。


《汉书·赵充国传》记载,在与西羌的战争中,汉宣帝敕令: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并以此为根据催促将军赵充国深入进兵。


很显然,汉宣帝直接把自己治下这个庞大的帝国视为中国。两千多年前,我们就有了共识,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待的地方就是中国!


也以此推断,这块织锦很可能是西汉宣帝时期为了庆祝赵充国讨羌胜利而织造的纪念品。


赵充国,天水最猛老头传说


赵充国,出生在陇西上邽(甘肃天水),西汉著名将领,现任青海省西宁市城隍爷。


中国历史上对武将的评价,一直采用武庙十哲七十二贤的说法,虽然历朝历代对名单累次修定,但赵充国一直名列其中。


赵充国在史书中的首次出场,是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匈奴,战败后他保护着李广利突围,负伤二十多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赵充国不幸卷入了汉武帝晚年对外戚的政治清洗,他被派去驻守帝国的边境,从此默默无闻。


但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很高:世人皆谓老将廉颇,百闻却不如一见。赵充国历仕四帝,战必先谋,谋而后动,是当代无双的智将。


公元前63年,汉帝国在北方防线和匈奴保持着军事相持的态势,西方防线的羌族先零部落开始联合匈奴,蠢蠢欲动。


已经七十六岁的赵充国,在朝堂上分析利弊后,自告奋勇愿挂帅平叛。汉宣帝问他需要多少部队,老将军说:百闻不如一见,我得去实地考察。这就是成语百闻不如一见的出处。


赵充国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可汉宣帝以五星出利中国的理由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惨败。


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也成为一句成语,并流传至今。


赵充国多次上书反对速战围剿,提出将士屯田固边、保境安民,迫使叛乱的羌民自困瓦解的战略方案。汉帝国最后采纳了赵充国的建议,并且得以顺利的平定了西羌之乱。


此后,赵充国横扫西羌,汉帝国得以在金城(甘肃兰州)设置治所,不久后又设立西域都护府,他为把青海和新疆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中华版图,创立了不朽奇功。


西汉辞赋家杨雄盛赞:在汉中兴,充国作武。


赵充国,天水最猛老头传说


赵充国采取的,是一种与卫青霍去病截然相反的战略思想,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能避免的战争,尽量不打;没有必胜把握的战争,坚决不打。


赵充国一般被认为是屯田始祖,倒不是说屯田是他发明的。但一边打一边屯,利用屯田和敌国打长期战争的办法,确实是赵充国首创。屯田是解决中央财政困难,实现耕战一体的完备政策。


赵充国屯田定羌中,防患于未然、不战而屈人之兵,用最小的损失获取最大的利益,以战养战,于国于民也更加有利。


公元前52年,赵充国以八十六岁的高龄去世,谥号壮侯,葬于邽山之阳(今清水县城西北的李崖)。


曹操评注《孙子兵法》时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应该就是对这个天水老汉一生最好的注脚。


赵充国,天水最猛老头传说


兵势,国之大事,不可不慎。


在卫青、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背后,是汉帝国国力的急剧消耗: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出征前的十四万匹马,归来后仅有不到三万匹。


封狼居胥的代价,是民不聊生。汉武帝时期,中国的疆域几乎扩大了一倍,可是他驾崩时,全国的人口也只有他即位时全国人口的一半。


赵充国,天水最猛老头传说


题外话:

很多人说,我也读过一些书,有些记着,有些都忘记了,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你小时候也吃过很多食物,估计你也记不清都吃了些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那些食物早已经长成了你的骨骼和肌肉。

读书本身毫无意义,学以致用的出发点本来就是错的。

读书就像拿着竹篮去打水,你打多少次都不会有水,但最终你会发现,篮子越来越干净了。竹篮打水根本就不是一个笑话,它意义就在于把你的篮子洗干净。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读书,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读进去书。

拳王泰森一拳撂倒对手后,未必要吟诗一首。文盲妇女老干妈,人家的辣酱早已行销世界各地。

不读书不是什么罪过,求知的途径很多很多。读书也不从来不是逃避现实或者炫耀自己的资本,如果读几本书就要嘲笑别人的话,那么不读也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