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差的親子關係:是父母變成孩子的敵人,雖贏卻似輸

最近我去超市購物,親眼目睹了這樣一幕。一個孩子想買些零食。他指著那包果凍問他媽媽他能不能買?媽媽說:“不,我們走吧。”然後孩子說,“但我上次改進很久沒吃了,你答應我買”我媽媽有點不耐煩,於是她提高音量對孩子大喊:“我說我會給你買的,但我會給你買的。別在這裡拖拖拉拉,趕緊買回家去。”孩子也很著急。他哭了一點說:“我不想要。你可以買!你答應過我的!”,母女吵了一陣,孩子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

最差的親子關係:是父母變成孩子的敵人,雖贏卻似輸

我不喜歡看它,因為我看過這麼多這樣的場景。說實話,買一袋果凍不是問題,顯然對母女一家都有好處,但媽媽為什麼要食言呢?

後來,當我看報紙時,我看到一篇文章。德國教育家巴連海姆總結了一些家長的教育人格,其中他提到了一種被稱為專制家長的教育人格。這意味著,有些家長制定了自己的行為準則,堅持讓孩子無條件服從,但不規範自己;如果孩子有行為準則,他們會受到懲罰,也不會解釋原因;同時,他們也不考慮孩子的需要;他們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計劃;父母和孩子之間也缺乏互動,他們不喜歡聽孩子的建議。

我不禁想到:這個母親,包括很多人,不是這樣一個專制的教育人格,卻不知道嗎?

文章最後還說,在這樣的教育人格下,大多數受教育的孩子要麼變得懦弱,要麼變得不聽話。一言以蔽之,威權控制的教育政策對孩子弊大於利。

最差的親子關係:是父母變成孩子的敵人,雖贏卻似輸

六個概念可以幫助你判斷自己是否是“專制家長”

一些兒科醫生對200份權威父母的測試樣本進行了數據分析,最後從受訪者的回答中提煉出6個權威父母的典型心理概念:


一。我是家裡的老大。我必須控制和掌握局勢。孩子們應該聽話聽話。

2。我必須是對的,贏的,完美的,沒有人可以批評和抗拒。

三。偉大的人才是理性和堅強的。孩子們軟弱、依賴、無能。

四。紀律是管理、控制行為和訓練能力。

5個。愛是提高期望,激勵孩子,給他們壓力,使他們充滿奮鬥的意志力。

6。如果你不玩,你就不會成功。如果你小時候不嚴格管教,長大後會變得更糟。

如果以上一半以上是成功的,就需要反思我們的師範教育是否過於專制和刻薄,孩子的心理狀態是否因自身的紀律而緩慢變化。

事實上,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需要“權威”因為父母是啟蒙教育的第一任教師和孩子的嚮導,所以作為孩子的權威,引導他們學習優秀的人格和有用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權威”不是"威權"如果你稍微改變一個詞,教育的效果就會大不相同。

最差的親子關係:是父母變成孩子的敵人,雖贏卻似輸

作為家長,如何塑造“權威教育”而不是“權威教育”?

1. 鼓勵孩子,給他們自我發展的空間

有些家長誤以為自己是孩子的嚮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幫助。他們從不讓孩子帶頭。即使孩子有了為自己做事的念頭,他也會拋出一句話:“你知道什麼,讓媽媽來”欺負。

但事實上,孩子們更需要的是我們的鼓勵和給他們自由思考的空間。例如,孩子們說他們是很好的程序員。他們走電腦路線,覺得很酷。我們最好不要給孩子潑冷水,阻止他,然後堅持讓他學哪門課。但我們應該先盡力。孩子們應該創造學習條件,讓他們投入,讓他們決定是否放棄。即使孩子在中午改變了主意,他也學到了一些東西。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同時,為了貫徹“權威”的特點,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目前對這樣事物的理解,給孩子描繪一下初步的印象。比如"程序員大概就是幹什麼的""程序員現在都在做什麼""程序員很辛苦"之類的,但不要直接說"做程序員沒用,不好",這就是威權。一句話總結,我們身為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好好陪伴孩子,但不要插手孩子的一切事務,當個"旁觀者"足矣。

最差的親子關係:是父母變成孩子的敵人,雖贏卻似輸

2. 制定家規,全家都會按規矩辦事

我們聽過一句老話“沒有規矩,沒有圈子”。有國家法律和家庭規則。即使是一個小家庭也需要制定一些大家都認可的規則來規範自己的行為。

我們可以制定一個家規:家裡每個人都應該有禮貌,不遵守家規的人應該做一週的家務,這對每個人都適用,每個人都要遵守。如果我們想讓我們的孩子轉變成某種東西或限制他們的行為:例如,孩子挑選食物,通常不吃胡蘿蔔,然後把它放在桌子上是不禮貌的。然後我們可以相應地制定家庭規則:下次我們做出這樣不尊重的行為時,寫一篇500字的評論。如果我們不遵守,我們半個月內都不能吃我們喜歡的菜。這樣做的好處不僅在於孩子犯錯時可以接受教育,而且家長也不會“濫用職權”。

最差的親子關係:是父母變成孩子的敵人,雖贏卻似輸

當然,規則對每個人都有約束力。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以身作則,自力更生,循規蹈矩。別弄壞它們。試想,今天我們破了,明天我們鑽了什麼空子,後天就用“我是大人,沒問題”搪塞過去,這樣的規矩有什麼可信度?孩子們怎麼看我們的信譽?

如果在我們面前人人平等,制定好家規,就可以避免所謂的“權力鬥爭”。事實上,家規不是我們用來懲罰的機器,而是我們用來教育孩子的工具。我們不必過分迴避這件事。我們認為在家裡制定家規“不太嚴重”。

最差的親子關係:是父母變成孩子的敵人,雖贏卻似輸

我記得以前讀過一首現代詩:家是帆後溫暖的港灣;家是娛樂的歌舞廳;家是你哭泣的枕頭。當家庭成為父母和孩子欺騙、爭權奪利的場所,家庭就失去了溫暖、放鬆的意義,這是現代教育下的一幕悲劇。

我們養育孩子是因為他們是我們愛的結晶。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對他們有著自己的情感寄託,但我們不應忘記,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思想。只有對孩子有同情心,理解、尊重和寬容他們的觀點,我們才能過上更加和諧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