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雲祭祀”,讓清明祭掃與疫情防控相兼容

封面評論 | 推廣“雲祭祀”,讓清明祭掃與疫情防控相兼容

□蔣璟璟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清明節看似只是一個節日,其實卻飽含了中國人對先人的思念、感恩以及傳承祖先精神等情感。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很多人不能像往年那樣返鄉掃墓,於是網上“雲祭祀”或者讓陵園“代祭祀”等方式於今年盛行。很多網友直呼:“心意比形式更重要。”(中新社)

“代祭祀”“雲祭祀”的概念實則早已有之,就在前幾年,所謂“直播代掃墓”的服務,也一度成為熱門話題。當然了,從整體來看,此類新事物的社會接受度還不高,不少人對之還是存有疑慮。一方面是“情感上過不去”,總覺得人不到心不誠;另一方面,客觀上也是擔心服務內容、服務質量是否到位,生怕吃虧上當收錢不辦事。

必須承認的是,過去的“代祭祀”“雲祭祀”服務,確實是泥沙俱下。一些“接單者”完全就是臨時客串,其服務過程、情緒管理都很不到位,最終呈現出的效果就是,“代掃墓不夠肅穆莊重”。而今年的特殊情況在於,由疫情防控減少集聚的考量,各地公共部門都在大力提倡“代祭祀”“雲祭祀”。為此,不少正規化、規模化的殯葬服務機構都推出了相應的服務,並且相關公墓陵園等也大力配合、提供便利。在此大背景下,“代祭祀”“雲祭祀”不論其形式還是實質,想必都會有可觀的提升。

清明節追思懷遠是傳統,嚴防疫情反彈是現實。不管是大勢所趨,又或者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對“代祭祀”“雲祭祀”投諸更多的理解、包容與嘗試,都是極有必要的。數據顯示,今年接受“雲祭掃”“代祭掃”等綠色祭掃方式的民眾較去年同期明顯激增。這不僅體現了大眾對於公共防疫的大力配合,也體現了傳統節日與時俱進、因勢而變的豐富內涵。

過好自己的生活,也是對先人的一種緬懷。疫情防控不可掉以輕心,清明祭掃要的是走心而不是走在路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