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信息技術助力教師專業成長

說課作為教研活動的形式之一,從1987年提出至今,經過多年的摸索、試驗,說課在教師反覆交流研討過程中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要求和標準。新鄉市作為說課的發源地有著先天的優勢。大多數時間說課用於教師之間的研究交流,同時也可以作為評價教師備課質量的方法之一。說課大部分時間在10分鐘~15分鐘,時間短的優勢可以提高教研的效率,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到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涉及到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它為全面評價教師教學水平提供了依據,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又減少了教師負擔,提高了教師備課效率和課堂教學質量。因此,說課這種方式受到了大家的追捧,它的迅速普及顯示了說課的生命力。實施新課程改革以後,說課有了衰退、減弱的趨勢,有些教師認為說課不行了。如何將這一教研方式重新引進到我們的教研活動中來,融入信息技術,放大教研效果,讓說課活動歷久彌新,引起了人們的思考。

說課教研為培養全才教師團隊提供助力

有利於提高教研的時效性。說課具有時間短、效率高的特點,縮短了教研時間,提高了教研效率。學校教研活動一般時間有限,進行課堂觀摩需要時間、學生、地點等限制。這樣,說課就顯示出了它的優勢,這種教研方式方便易行,兩個人就可以展開交流。這樣簡便易行的特點,也是它迅速走進教師教研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水平。說課能檢驗教師對《課程標準》、教材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能體現教師對文本的解析能力與表達能力,要想“說好課”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去豐富教育學、心理學專業知識,在實際教學中積累經驗,同時促進教師間的互動交流。無形中就提高了教師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長期積累中教學理論水平就會顯著提高,教師由被動轉變到主動,提高了教師教學的主動性與自覺性,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說課讓教師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根本性問題上,幫助教師認識到在處理問題時還有哪些不足,促使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說課要求教師用語言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及設想表達出來,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說課要求教師既要說“教什麼”和“怎麼教”,更要說“為什麼這樣教”。只有認真鑽研教材、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才能在說課過程中言之有物,教學才能有理論支撐,從而養成不斷學習、不斷汲取的好習慣。

有利於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有人說:“沒有可以複製的課堂教學。”同一堂課、同一篇文章,即使同一份教案都不可能出現一模一樣的課堂。這是因為學生情況在變化,教學內容在更新,教學方法也需要不斷改進,這就促使我們要不斷地進行磨練和修改。

毋庸置疑,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要有理論支撐,說課與真實課堂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說課要說出“為什麼要這樣教”,或者說“這樣教的理論根據是什麼”。比如,說“教學設計”時,教師不僅要說清自己的教學設計,而且要說清這樣做的理論依據是什麼,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有經驗,還要有理論。

信息技術為說課融入時代氣息

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給各個行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挑戰,教育和其他行業一樣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要想培養允能教師團隊必然要更新教師知識結構,使教師瞭解並學習新技術,適應時代的發展,並能靈活應用於教育教學之中。在說課教研活動中融入信息技術,更加符合當前教師教研的需求。

信息技術豐富教研活動。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推廣應用,各種新設備、新軟件、新方式不斷更新換代,計算機操作系統的不斷更新,實物展臺、一體機、電子白板的不斷推陳出新,應運而生的微課、慕課、動畫製作、圖片處理等硬件和軟件,也在不斷刷新,教師需要掌握的信息技術手段不斷增多。豐富並實現了教研活動內容、途徑和形式等方面的現代化和多元化,使教研活動與時代同步,更加生動、精彩。

保存說課內容,反覆斟酌揣摩。一般來說,很多學校都會開展“以老帶新”的活動,讓新教師去聽老教師的課,但這只是“依葫蘆畫瓢”,這個過程往往容易只關注教學的外在形式,而忽視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說課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為了讓老師反覆研討,我們可以利用網絡研修平臺把說課資源分類上傳保存。同時,也可以讓老師將自己的說課,提前錄製好上傳到研修平臺,方便其他老師觀摩、研討。同時,這些資源可以作為教師的學習資源。隨著研修資料的不斷補充積累,這樣一個豐富的資料庫,就可以讓更多的教師實現資源共享。

提高教師工作效率。有人說,老師不就是上上課嗎?其實,教師大量的時間都會用在備課上,只有認真、深入、全面地備好課,才會有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備好課就是一名教師綜合能力的體現。備課時,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思考如何指導學生學法,尋找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其次還要思考這些教學素材是否能夠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一些用於教學的視頻資源是否會由於年代過於久遠,不符合當前的時代背景而影響學生的理解或學習的效果。查找、篩選資源經常會耗費教師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有了資源交流平臺,這些問題就被化解了。

擴大了說課的交流範圍。通常說課是在本校內教師之間進行,交流的範圍具有侷限性。如果想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就可以藉助互聯網平臺進行開放式的研討活動。只要在互聯網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參與其中,這樣就可以消除城鄉地域差別,真正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極大地拓寬教師的視野。現在已經全面步入到了信息社會,“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研修模式逐步走進教師隊伍中。將互聯網技術應用於信息技術學科的說課,無疑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互聯網+”教育使雲技術、大數據和智能技術的優勢得到彰顯,讓教師之間可以利用互動教研平臺相互研討、相互學習,不受地域限制,增加地區交流,促進教師教研能力的提高。(新鄉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