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清華大學的“三好”學生?

今天,公號“學堂在線”推出了一篇推文,介紹在清華大學楊斌

教授關於在校學生“學好”的三層境界。


什麼是清華大學的“三好”學生?


第一層境界:學習(hǎo)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所以學習好是教師、親友、同學之間經常勉勵努力的目標。對於本科生來講,學得好、考得好、排名靠前是學習好的體現;對於研究生來講,科研做的好、論文發的好、工作找的好是學得好的反映。但楊斌教授講,這僅僅是學生來到大學裡求學問道的第一層境界。

如果學習僅僅停留在第一境界,教育界也就不必要克服“五唯”頑瘴痼疾,即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的問題,因為這些做到了,第一境界也就到頂了。


什麼是清華大學的“三好”學生?


之所以不能夠只停留在第一境界,鼓勵學生“獨上高樓”,一方面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狀態不同的人,而不是統一的被編程機器。另一方面,這樣的“高樓”,很多時候只是因眼前目力所及、又為人可見。在表面顯得“高”,對於求學的境界立意而言並不足夠高。

第二層境界(hào)學習

好(hào,四聲)學是指好思、好知窮理,它是求學問道的第二層境界。

好字讀音的不同,從一個形容詞((hǎo)變成了一個動詞(hào),進而說的是好奇的形態、好學的習慣、好問的精神、好研究的形態、好挑戰的精氣神,這與而只為學習的書呆子是不同的。


什麼是清華大學的“三好”學生?


學變成了人生的一“愛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好,“我沒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的好,“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好。

對於好學習的人來講,學習不僅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首要任務”,更是一種“精神追求、生活方式”,包括對家庭向上、對社會進步的一種責任。

那麼怎麼才能夠算是好學習呢?顯然它沒有”五唯”所列舉定量指標那麼容易比較,顯性化,但還是可以從那好學之人眼中的光,好思之人沉靜的神情,好知窮理之人攻堅克難時“福流”沉浸的狀態中體現出來。

什麼是清華大學的“三好”學生?


教育一旦讓學習者達成這種“好”的境界,不管在求學時學到的知識帶走了多少,都會終身受用不盡,也就再無所謂畢業或者離校了。“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達到這個境界,學習者方可稱作是“主動學習者”。

第三層境界:學(hǎo)習

學好(hǎo)習即學習好的習性、品行、修養與價值觀。它不是指具體的學科知識、素質技能等顯性學習內容,而是指培養人的本質規律。

在傳統教育中,百姓說這位先生教人學好(hǎo),孩子跟人學好(hǎo),重要在這個“好”字上,略微帶有兒化音,強調的是學習最最重要的目的是立德樹人。


什麼是清華大學的“三好”學生?

“德者,本也”,一個人有再多知識,有再大本領,有好學習慣,但沒有這第三層境界,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準繩,沒有了為人的基礎。

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蔡元培先生說“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清華學校校歌》也說“器識其先,文藝其從”,都在彰顯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那麼問題來了,前面學習的兩層境界,效果甄別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但“德”如何來評價呢?是否能夠有大家共識的、比較客觀的、簡便易行的標準來衡量呢?如果沒有衡量標準,那麼長而久之,“五唯”還會去了再來了。

在如何評價“德”的問題上,楊斌副校長沒有給出答案,或許評價它壓根就是一個偽命題吧。

什麼是清華大學的“三好”學生?


卓大大,這個世界上,不,至少在我的身邊,太多人不看重過程,只在乎結果。而那些付出汗水時間的窮人就會被富得流油的富人“踩在腳下”。學習上,競賽中,我想以後職場上更是如此吧? 太多的名聲,太多獎勵,讓一群又一群人獲得所謂的“成功”,是我不明事理還是事理不明

回覆:en......,感覺有點憤世嫉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