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冠狀病毒和口罩的判斷可能是對的,而世界正在改變看法

對於那些生活在亞洲的人來說,這樣的宣佈將證明該地區大部分地區自危機開始以來一直採取的策略是正確的,似乎已經被較低的感染率和更快的疫情控制所證實。

關於冠狀病毒和口罩的判斷可能是對的,而世界正在改變看法

在世界其他地區,這一信息可能會令人困惑,此前數週,公共衛生當局、政界人士和媒體人物自信地宣稱口罩無濟於事,並敦促人們專注於洗手和保持社會距離。

這類聲明的語氣從居高臨下到沮喪不已,美國衛生部長傑羅姆·亞當斯(Jerome Adams)在2月下旬以全大寫的方式在推特上寫道:“別再買口罩了!”

他補充說:“它們在防止普通公眾感染#冠狀病毒方面效果不佳,但如果醫療保健提供者不能讓他們照顧生病的病人,就會將他們和我們的社區置於危險之中。”自那以後,這篇帖子已被轉發超過4.3萬次。

同一周,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出現在立法者面前。當被問及人們是否應該戴口罩時,他給出了一個直截了當的回答:“不應該。”

關於冠狀病毒和口罩的判斷可能是對的,而世界正在改變看法

現在他不那麼確定了。週一,Redfield告訴NPR,疾控中心正在審查其指導方針,並可能建議使用一般口罩來預防社區感染。其他口罩頑固者,最突出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效仿可能只是個時間問題。


以保護為核心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微生物學專家阿德里安·伯奇(Adrien Burch)上個月撰文指出,“儘管聽說口罩‘不起作用’,但你可能還沒有看到任何有力的證據來支持這一說法。那是因為它並不存在。”

事實上,有證據表明情況恰恰相反:口罩有助於防止病毒感染,比如目前的大流行。

伯奇指出,“科克倫評論”(Cochrane Review)--對已發表的關於某一主題的研究進行了系統分析--發現了2003年SARS疫情期間支持戴口罩的有力證據。北京一項關於社區傳播的研究發現,“在公共場合經常戴口罩與感染SARS的風險降低70%有關。”

關於冠狀病毒和口罩的判斷可能是對的,而世界正在改變看法

和Covid-19一樣,SARS也是一種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統疾病。

雖然SARS在世界各地蔓延,但疫情最嚴重的地區集中在亞洲,特別是中國大陸和香港。這一經歷的後遺症在當前大流行的早期就可以看到,因為病毒傳播的消息導致該地區的人們戴上口罩來保護自己。

從一開始,香港和其他許多亞洲國家的政府就建議人們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無論他們是否有病毒症狀。

儘管西方媒體的某些部分對此不屑一顧,並談論亞洲人對口罩的“痴迷”,但這一策略似乎有助於遏制疫情的爆發。

臺灣、韓國和中國大陸都是口罩使用廣泛的地方,與不使用口罩或很難獲得口罩的歐洲和北美相比,它們在預防或一開始就控制住重大疫情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香港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專家Ivan Hung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如果你看看香港的數據,就感染控制而言,戴口罩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

他說:“它不僅降低了冠狀病毒病例,還降低了流感。”“事實上,現在是流感季節,我們幾乎看不到任何流感病例。這是因為口罩實際上不僅可以預防冠狀病毒,而且還可以預防流感病毒。”

3月初,香港只有150例左右的病毒病例,儘管自疫情開始以來,香港一直處於大流行的前線,而且沒有像其他地方那樣實施許多更嚴厲的人口控制措施。直到最近人們開始從歐洲和美國返回這座城市後,這座城市才出現了激增。

伯奇說:“根據這項研究,口罩幫助的可能性要比傷害大得多。”“即使它只是一個自制的布質口罩,但如果你正確佩戴並避免接觸它,科學表明它不會傷害你,而且極有可能減少你接觸病毒的機會。”



矛盾激化

疾控中心在其關於冠狀病毒的指南中指出,它主要通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呼吸道飛沫”傳播,“這些飛沫可以落在附近的人的嘴裡或鼻子裡,或者可能被吸入肺部”。

該機構建議生病的人戴上口罩或以其他方式試圖“掩蓋你的咳嗽和打噴嚏”,而那些照顧他們的人在同一個房間裡時也應該戴上口罩。

關於冠狀病毒和口罩的判斷可能是對的,而世界正在改變看法

然而,在同樣的建議中,疾控中心表示,沒有症狀的“不需要”戴口罩,並補充說,口罩“可能供不應求,應該留給照顧者。”

這就是讓許多人如此沮喪和困惑的地方,特別是那些主張戴口罩以防萬一的人。疾控中心與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幾個公共衛生機構和專家一起,同時聲稱口罩在正常情況下不能提供保護,同時表示口罩對衛生工作者和護理人員是必要的。

這一相互矛盾的建議造成了混亂,並引發了對人們認為對他們撒謊並將他們置於危險境地的官員的相當大的敵意。2月份,亞當斯關於口罩的推文收到了無數回覆,詢問“為什麼口罩對醫護人員有好處,而對公眾沒有好處?”

上個月,信息科學教授澤內普·圖費奇(Zeynep Tufekci)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稱,“為了幫助解決短缺問題,當局發出了一個信息,讓他們變得不值得信任。”

她說,“用如此明顯的矛盾提供自上而下的指導會適得其反,因為缺乏信任正是助長囤積和錯誤信息的原因。”她補充說,如果官員們擔心短缺,他們應該直截了當地說明這一點,並要求人們將他們購買的口罩捐贈給醫院,而不是聲稱他們一開始就無效。

“當人們覺得他們可能沒有從當局那裡得到全部真相時,蛇油賣家和價格欺詐者的日子就會好過一些。”


口罩很管用

試圖避免醫護人員口罩短缺似乎一直是那些反對廣泛使用口罩的人的首要任務。但是,雖然這背後的動機可能是好的,但這樣的建議可能實際上幫助了病毒的傳播,從而增加了醫院不堪重負的患者數量。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雷德菲爾德提出了一個潛在的改變口罩指導的原因是冠狀病毒可以在人無症狀時傳播,因此每個人都覆蓋自己的臉——這是自一月以來香港和亞洲其他地區的標準——可以幫助抑制傳染病。

然而,病毒在人們感到不適之前傳播並不是什麼新聞。從疫情爆發的第一週起,人們就普遍認為是這樣,最近幾個月,證據變得更加有力。

關於冠狀病毒和口罩的判斷可能是對的,而世界正在改變看法


即使沒有無症狀傳播,普遍或接近普遍佩戴口罩也有其用處。正如其他人所指出的那樣,只指示病人戴口罩,本質上是要求人們在自己身上貼一個招牌,招致恐懼和敵意,而如果每個人在戶外都戴上口罩,病人就更有可能這樣做,從而保護他們周圍的人。

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醫院缺乏口罩和其他防護設備的問題應該儘快得到補救。但這些短缺是由政策失誤和供應鏈問題造成的,而不是憂心忡忡的公眾突然搶購75美分的紙質口罩。

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口罩,我們必須問一問,如果在1月份,官員和媒體沒有說口罩無濟於事,而是遊說工廠提高國內產量,提供如何在國內製造口罩的指導,並要求其他國家捐贈多餘的材料,那麼本可以避免多少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