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打響“降負債”第一槍,釋放了什麼信號

文|雲北


中國房地產又一次遭遇歷史大考。

面對這場大考,萬科再提 “活下去”,碧桂園繼續拋出“城鎮化勢不可擋”的論調,融創將 “地產洗牌”掛在口頭。

恆大則給出了極為清晰的發展戰略: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

在市場上升期,比激進者更積極。在市場橫盤期,比保守者更穩健。


面向未來,恆大究竟看到了什麼?

01

2019年的房企業績備受關注。

3月31日,中國恆大(HK.3333)發佈2019年度業績:2019年實現合約銷售額6011億元,核心利潤408.2億元,資產負債率77.9%,現金餘額2287.7億元。

2013年銷售破千億,2019年破6000億,恆大的擴張之路可見一斑。最近幾年來,恆大無論總資產還是銷售收入,都在持續刷新地產行業的規模上限。

然而,在業績步入巔峰之際,恆大卻逆勢提出了與眾不同的發展戰略。

在發佈會上,許家印宣佈恆大從2020年開始轉變發展方式,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發展戰略,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把負債降下來。

恆大打響“降負債”第一槍,釋放了什麼信號

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這種戰略在所有房企中都顯得獨具一格。

高增長很好理解,這是所有企業生存壯大的基礎。恆大表示,今年力爭實現銷售8000億,2022年力爭實現銷售破萬億。

恆大之所以定出如此之高的目標,原因在於今年一季度,恆大取得逆市飄紅。

即使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意外事件衝擊,藉助網上賣房,恆大業績一枝獨秀:


一季度恆大實現1465億元的銷售額,同比大增23%;銷售回款1133億,大增55%,位列行業排名第一,刷新一季度銷售及回款最高歷史紀錄。


恆大打響“降負債”第一槍,釋放了什麼信號

隨著“網上賣房”戰略深入,以及市場逐步恢復常態,加上政策面日益寬鬆,恆大要實現8000億的銷售目標,並非沒有可能。

02

與高增相比,控規模、降負債都屬於典型的穩健發展戰略。

控規模,說的是控制土地規模。

恆大表示,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

一般而言,土地儲備是房企爭奪的核心資源,有面粉才會有麵包。恆大的土儲正是其核心優勢之一。


根據年報,恆大土地儲備2.93億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僅為1800元/平方米。其中,一二線城市平均樓面地價為2252元。


恆大打響“降負債”第一槍,釋放了什麼信號

既然土儲優勢獨一無二,為什麼還要控制規模?

這背後的邏輯在於,手握巨量土地儲備,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但相比於手中有糧,更重要的是將餘糧轉化為生產力,生出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畢竟,土地背後還存在大量的資金沉澱,盤活土地儲備、加速開發回款,反而能將土儲效益最大化。

換言之,控制土地規模,正是為了回籠現金流,穩定基本盤,為長遠發展提供基礎。

03

與控規模一樣,降負債,同樣至為重要。

恆大表示,要把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以下。

這無疑向市場傳達了非同一般的信心,也給整個行業帶來諸多提醒。

恆大為何選擇這個時間全面降負債?

要知道,對地產行業來說,沒有負債就難有擴張,但負債過多也容易變成負擔。事實上,負債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在何時加槓桿、又在何時去槓桿。

顯然,在繁榮時期,高槓杆、高負債都是企業擴張的利器。相反,在橫盤乃至下行時期,高槓杆、高負債反而容易變成負資產。

麻煩的是,經濟週期總是無從把握,金融週期更是充滿變數。槓桿並不可怕,負債也未必都是問題,最怕的不是加槓桿,而是在樓市上升期全面退縮,在政策緊縮期又All in 而上。

所以,但凡具有前瞻性的企業,總是懂得在放水時加槓桿,在經濟和金融出現緊縮跡象時,迅速去槓桿。

我們看到,2014年和2015年,恆大是積極擴張的踐行者。藉助這輪擴張,恆大不僅躋身地產龍頭企業之列,而且在“世界500強”迅速實現了 “四連升”。

同理,面對2020年波詭雲譎的形勢,恆大轉而祭出了穩健發展戰略。

這背後,疫情衝擊前所未有之大,全球經濟面臨共振下行,而樓市同樣面臨從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的大轉變。

同時,黑天鵝湧出、灰犀牛遍地,不確定性預期日益強烈,提高抗風險能力變得第一重要,“控規模、降負債”就成了順理成章的選擇。

這無疑極具前瞻性。

04

一進一退,是對時代趨勢的精準把握。

回溯歷史,恆大每一次新發展戰略的提出,背後無不存在行業格局鉅變的影子。而每一次關鍵時刻的選擇,隨後總能得到市場精準的驗證。

1996年,許家印在廣州創立恆大。當時,取消福利分房的聲音不絕於耳,住房商品化改革如同箭在弦上,恆大得以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從而開啟20多年的擴張之路。

2006年,恆大率先佈局二三線城市,同時加大資本佈局。藉助這次全面佈局,恆大不僅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轉危為安,而且在2009年成功上市,奠定“華南五虎”的行業地位。

時間到了2009年,恆大率先進軍三四線城市。藉助這次超前佈局,恆大得以成為隨後一輪樓市大週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2014年,市場陷入低迷,樓市庫存居高不下。基於對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認知,恆大逆勢抄底,快速擴張,不僅一躍成為龍頭房企,而且得以在2015年躋身世界500強企業。

2016年和2017年,當大多數房企跟隨佈局三四線之際,恆大又將視野轉回一二線,同時開始控制槓桿。

這些大動作的先見之處在於,從2017年開始,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被列為“三大攻堅戰”之首,同時棚改貨幣化逐步退潮,棚改存量所剩無幾,支撐三四線房價上漲的基礎不復存在,一些高槓杆和深度三四線的房企開始遭遇市場壓力。

時間到了2020年,恆大再次搖身一變,將“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列為年度全新發展戰略。

這背後,無論國際環境還是國內環境,無論宏觀經濟還是房地產,都面臨著遠比2008年和2014年更為複雜的局面,穩健發展、高質量發展正在變成迫在眉睫的現實。

未雨綢繆,方能避免陷入危機。恆大又一次率先行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