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空中課堂”建設經驗成“網紅”受熱捧

3月21日,“A.I.之光 點亮在線教與學”教育公益直播論壇網上舉辦。論壇上,作為十位受邀演講專家之一,濱州市教育局局長劉春國介紹,濱州市“空中課堂”創造了6天從無到有,7天準時試播,10天零失誤播出的“火神山速度”。

滨州“空中课堂”建设经验成“网红”受热捧

市教育局局長劉春國出席“A.I.之光 點亮在線教與學”教育公益直播論壇,分享濱州經驗。資料圖

此次活動,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北師大出版社)重點實驗室、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大數據應用研究院主辦,科大訊飛承辦。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勇,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等專家齊聚“雲端”,通過“直播+互動”的形式,分享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經驗,研討在線教育的未來趨勢。

濱州“空中課堂”穩定運行超過1000小時,累計瀏覽量1.47億人次

活動中,劉春國以《化危為機,空中課堂交出合格答卷;升級再造,在線教學如何走向未來》為題,分享了濱州市“空中課堂”的建設經驗。他表示,市教育局強化執行力、協調力、服務力和提升力,“空中課堂”建設拼出了“火神山”速度。自2月5日試播以來,穩定運行超過1000小時,累計瀏覽量1.47億人次。

這份成績的取得,劉春國認為得益於“四個一”——一個關鍵:強大的技術力量支撐;一個團隊:勇於擔當的骨幹教師隊伍;一套制度:嚴格的“三輪”質量審核機制;一個原則:不讓任何一個應該參加學習的孩子掉隊。

劉春國介紹,濱州教育此前就有和科大訊飛的合作基礎,加之和本地幾大通信單位的通力協作,才在特殊時期利用網絡技術織成了一張教育教學網。同時,“暢言曉學”“智學網 ”“校信”等一批App紛紛助力,系統可以智能批改並反饋班級學情數據,因此建立起了以即時通訊、移動辦公為主線,集家校溝通、教師服務於一體的校園移動應用服務平臺。

為保障在線教學質量,市教育局遴選了一批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骨幹教師,專門錄製“空中課堂”電教課。經過600餘名教師夜以繼日的備課與研討,無數次的線上備課、試講、研討、錄製、製片,6天時間完成第一批錄製的846節課。截至目前,第二批、第三批1024節課全部錄製完成,第四批課程錄製正在籌劃中。

據悉,濱州的課程資源錄製實行集體備課制度,工作組對每一節課都進行嚴格審核與測試,還增加了播出前測試和審核方案。通過這三輪質量把關,實現了播出“零失誤”。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為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及時獲取課程資源,我市要求各縣(市、區)實施教研員包鄉鎮和學校制度。通過排查,發現了1038名暫不具備網絡學習條件的學生。為此,我市實施了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通過提供手機、接通網絡電視、幫助承擔通訊流量費用等方式予以解決。如:協調廣電公司為貧困家庭免費接通有線電視,專門開通12個公共頻道同步直播課程。對確實無法參加學習的學生,各有關學校採取為學生打印、寄送電子教材和安排教師電話聯繫等方式,指導他們開展自學。

濱州“空中課堂”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短板,力求改進

劉春國提出,在前期實踐中,濱州教育摸索出了幾個規律:錄播+直播的形式更符合學生需求,互動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需求,作業是線上教學不可或缺的場景。

數據顯示,濱州市教育雲平臺是本地學生的第一選擇,平臺以錄播為主,有 97.62%的學生參與。其次,是學校組織的線上學習,以本校老師的直播課為主,佔比19.48%。錄播+直播相結合,滿足了學生的線上學習需求。同時,市級平臺的錄播功能支持學生課後複習,從數據可以看出,22%的學生在週末會登陸平臺進行回看,體現出了學生對自主學習的需求。

在面向全市17486位教師的問卷調查中,69.44%的教師認為師生互動是關鍵和亟待提升的部分。在教師自我壓力評估中,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和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好,是超過60%的教師的壓力來源。在更喜歡哪種類型的網絡教學調查中,有37.89%的學生也提到了“與自己老師的互動”。

在線上學習空間中,作業構成了教師與學生互動和教學閉環的核心場景。2月5日—3月15日,我市“空中課堂”有7106位中學教師、10929位小學教師在平臺發佈學習任務,日均推送中學作業978342份,小學作業362919份,生均作業2.9份/天。作業類型上,小學作業更加多樣化,中學作業更著眼於學科教學。

劉春國坦言,倉促應戰的“空中課堂”也暴露出了學生接受能力有差距、教師信息化素養不足、師生互動性較低等短板。在對“空中課堂”適應程度的調查中,有13.9%的學生反映課程進度較快,需調整課程進度或對學困生加強輔導。一些教師對在線教育方式不適應、對網上系統和平臺不熟悉、課程設計完全照搬線下教學模式等問題確實存在。與課程錄製相比,師生有效互動更為困難,教師在這頭講得起勁,學生在那頭神遊天外的現象也不少。同時,一些家長缺少對學生的監控、督促,造成學生不認真聽課、學習效率低下。

全力打造教育信息化落地見效的“濱州模式”

劉春國認為,教育信息化不是簡單的教育+信息化,而是教育走向信息化、教育全面信息化。疫情過後,應如何繼續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呢?對此,他從教育行政部門、教育信息化實踐的角度,提出推進教育信息化、完善線上教學的幾個方向:真正實現學生為本、真正促進師生互動、真正提升教育均衡、真正提高教師素養。

劉春國說,如何在線上教學中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探索基於學段、學科、學情的教育信息化應用模式並推廣,應當是疫情過後的一項長期工作。比如,是否應該考慮改變當前的作業模式,嘗試在線課堂以作業任務為中心,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教師僅是輔助者、指導者,在這個過程中既體現了學習者的中心地位,又增強了師生互動。

同時,在技術層面,需要根據使用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升級目前的軟件系統功能,讓師生互動更方便,讓作業反饋更簡單。從心理上,需要教師、學生及家長更靠近、更配合,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同時,推進教育信息化要與教育精準扶貧充分結合、互促互融。我們的教育信息化要促進教育的優質均衡,而不能拉大學生、學校間的差距。

當前來看,建設一支信息素養高的教師隊伍是在線教育順利開展的保障。未來,技術不會取代教師,但沒有掌握技術的教師必然會落後於掌握了技術的同事。因此,必須從平時抓起,通過大規模培訓,普遍提升在職教師的信息素養。

劉春國表示,下一步,市教育局將堅持以學生為本、堅持應用驅動、堅持系統推進,對標“三全兩高一大”要求,全力打造教育信息化落地見效的“濱州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