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姻緣”,一“枕”牽!

千里“姻緣”,一“枕”牽!

農業科技報社全媒體記者 賀 輝 耿蘇強 實習記者 劉鵬楠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的三月。

25日一大早,浙江寧波人潘亮興致勃勃地在朋友圈編髮了一條信息:今天第一天開始整地,想吃什麼我給你們種,綠色環保。配圖是他剛到陝西楊凌大棚作務時的工作照片。

千里“姻緣”,一“枕”牽!

Δ潘亮正在田間勞作,細心擺放“營養枕”。

而觸動他從千里之外的家鄉寧波啟程來到楊凌的,恰恰是一個小小的“枕頭”。

去年12月,一條果蔬長在“枕頭”裡的抖音視頻引起了潘亮的興趣。新型大跨度雙拱雙膜保溫大棚、水肥一體化、基質栽培、碳基營養及病蟲害全程生物防控……隨著一排排“枕頭”帶著農業生產技術的“刷屏”解說,營養枕“3+2”栽培技術漸入他的視線、印刻在他的腦海。

千里“姻緣”,一“枕”牽!

Δ正在有序擺放“營養枕”

潘亮對楊凌現代農業大棚種植技術充滿了期待!面對大棚種植的“困境”和對現代農業的憧憬,或許在楊凌能找到答案。從此,他開始了向西北進發的楊凌“尋枕之路”。

千里之外的“破冰之旅”

兩天前,潘亮一行7人從浙江寧波出發,帶著一連串的疑問驅車1500餘公里,來到素有“中國農科城”美譽的陝西楊凌,開啟了探索寧波鄞洲區設施大棚果蔬高效種植的新徵程。

通過前期的對接,潘亮一行於24日晚抵達楊凌職業農民創新創業園,他們將在這裡進行為期6個月的大棚種植學習。

千里“姻緣”,一“枕”牽!

Δ潘亮整理滴灌帶。

在潘亮的腦海裡,設施大棚就是簡單的鋼架混泥土加塑料棚膜,“沒想到,大棚蔬菜澆水按滴算,果蔬還可種在“枕頭”裡……”現場的教學,讓他“疑惑”豁然開朗。

“讓大地母親休養生息”,是種了30多年果蔬的職業農民馬新世一生的心願和夢想。作為園區負責人,老馬經過多年探索,研發出這種“基質枕”技術,讓各類蔬菜秧苗生長在一個個“枕頭”裡。

千里“姻緣”,一“枕”牽!

Δ 學習西瓜立體栽培種植技術。

“土地太累了!我們不用挖坑開溝,直接裝袋種菜,水肥像輸液一樣打進‘枕頭’,這樣讓地歇一歇……”。老馬網上網下滔滔不絕、細緻耐心地講理念、講技術,一套一套。

潘亮他們承租大棚後,從土地平整、營養枕的擺放、滴管道的鋪設、幼苗的移栽……設施農業學習之路徐徐展開。

在潘亮心裡,西瓜種植技術不同以往:立體種植的西瓜因為懸吊在空中,不僅增加種植量,更讓西瓜著色均勻,果型勻稱,大大提升品質和產量。

千里“姻緣”,一“枕”牽!

Δ細心擺放“營養枕”

“這樣的種植方式可讓西瓜種植密度增加近1.5倍……”技術指導耐心解答生產中的每個環節。

從寧波赴千里之外的楊凌考察學習新技術,潘亮他們的“破冰之旅”將在六個月後初見成效。

造血式幫扶設施農業未來可期

“這裡‘菜籃子’富含的科技含量是我沒想到的。”憨厚的項俊傑和很多農村80後青年一樣,對“缺乏現代種植技術,生產設施落後,大棚技術含量有限”等現狀感同身受。

“相比傳統農作物,設施大棚能帶來更多效益。”幾年前,項俊傑在浙江寧波鄞洲區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經營著3千畝水稻,高投入、低產出的種植收益,讓他對改種設施大棚充滿期待。

千里“姻緣”,一“枕”牽!

Δ參觀學習甜瓜立體種植技術。

一排排高標準塑料大棚,兩層樓高的蔬菜聯棟大棚,不鏽鋼“骨架”外罩的玻璃溫室,棚內不但安裝了溼簾、遮陽系統,還通過溫控、風機自動調節溫度和通風……在這裡,項俊傑看到的是先進的設施農業技術。

作為楊凌職業農民的帶頭人,馬新世如何“做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幹、幫著農民賺”,已有成功案例。2019年,陝西眉縣青年職業農民李俊、李洋、李峰波、李光輝、李偉強分別承包6畝大棚種植草莓,面積30畝,草莓生長良好,經過園區專家指導目前已經全面開花。

馬新世說,“我願意盡我所能,幫助農民兄弟成長為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從而帶動身邊更多的人走上脫貧致富的小康路。”

“3+2”技術紮根“嶄新”沃土

3月27日下午,“楊凌--寧波‘3+2’技術幫扶培訓簽約儀式”在楊凌職業農民創新創業園舉行。幫扶培訓內容包括寧波鄞洲區百畝核心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規劃建設及園區技術培訓。楊凌農業科技也將在寧波這片“嶄新”的土地上,煥發出新的活力。

千里“姻緣”,一“枕”牽!

Δ楊凌--寧波“3+2”技術幫扶培訓簽約現場。

據瞭解,近年來,楊凌整合區校農業科技力量,研發出“新型大跨度雙拱雙膜保溫大棚、水肥一體化、基質栽培、碳基營養及病蟲害全程生物防控”等五項技術,形成了現代設施農業“3+2”技術體系。該技術現已推廣到貴州、寧夏、甘肅、廣西、河南等,累計輻射面積超百萬畝,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

該技術體系是落實國家農業“一控、兩減、三基本”政策在楊凌設施果蔬生產上的具體體現,它可以使設施農業規模化程度、機械化程度、土地利用率及勞動效率顯著提高。

作為高級職業農民的馬新世,種植戶技術上有問題隨叫隨到,將課堂設在田間地頭,面對面為種植戶解決難題,受邀各地為農民傳授西甜瓜種植技術,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充實和推廣了“楊凌方案”,培養了一大批現代特色種植能手。

千里“姻緣”,一“枕”牽!

Δ參觀設施大棚草莓種植技術。

目前,園區共計帶動大學生、返鄉務工人員、外地自主創業者150多人,開設田間課堂,累計培訓達到1520多人次,接待國內外各界人士5萬多人次。

從大棚前期除了平整土地、安裝粘蟲黃板等工序外,這兩天,潘亮正親手在“營養枕”上切開一個個長方形小口,將一條條黑色的滴灌帶鋪設其中,為瓜苗定植做足“功課”。

對於即將到來的豐收季,潘亮一行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