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实力让美国担忧?国人最不缺的,就是奋斗精神


最近,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情报部门前负责人詹姆斯.法奈尔说:

“未来30年,中国持续、高速部署全球海军力量,将是对美国国家安全领导地位的最大挑战。”

首先声明,我不是军迷,但听到这句话,我像打了鸡血,忍不住去扒拉了一下近代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海军大国的美国和俄罗斯,是中国海军努力向前的参照对象,但现在,据说海军在很多方面,已经仅次于美国。

我们,终于从一百多年前的黑暗和低谷,走了出来,而且昂扬向上。

中国海军实力让美国担忧?国人最不缺的,就是奋斗精神

01

中国近代史上那支有名的海军,叫做北洋水师,或者北洋舰队。

1888年12月17日,它在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成立,拥有军舰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千多人,是清朝建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曾经是东亚第一,世界第九,它的前面是英、法、俄、德、西班牙、士耳其、意、美,排位在日本之前。

然而,种种原因之下,它逐步落后于日本,在1894到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59岁的丁汝昌,端起了一杯泡着生鸦片的酒,一天后,他因急性中毒死亡。

李鸿章的外甥、管带张文宣,用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最先做出这样举动的,是 4天前,右翼总兵刘步蟾。

男儿的热血,换不来命运的奇迹。

从此后,中国的海防薄弱,等到日本再一次侵我中华,面对他们长驱直入的舰队,我们无能为力。

那是我中国的至暗时刻。

中国海军实力让美国担忧?国人最不缺的,就是奋斗精神


02

22年后,一个叫杨槱的人出生了。

他的人生,与中国的造船事业紧密相关。

1940年,他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造船系毕业。

1944年。他前往美国学习造船,在费城海军船厂监造航空母舰。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先后任同济大学,大连工学院,交通大学造船系主任。他的一生,完成了数部造船著作。

然而,他最大的功绩,是培养了一大批造船界的骨干精英,比如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中国海军实力让美国担忧?国人最不缺的,就是奋斗精神

杨槱


03

1945年,黄旭华考入国立交通大学学习造船,成了杨槱的学生。

1953年,他在船舶工业管理局学习造船,后来又去德国进修,专事苏联船舰仿制。

1957年,跟苏联专家学习潜艇设计与制造。

1958年,毛主席说:“核潜艇,1万年也要造出来。”黄旭华成了第1批研制人员。

核潜艇的技术难度非常大,一张扑克牌大的钢板,要承受一吨多的海水压力。苏联专家撤走以后,中国只能自己瞎摸索。

1965年,黄旭华在渤海湾的一个荒岛上,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研究工作,核潜艇的样子,只能够通过国际新闻去捕捉,繁复的数据,只能用算盘和计算尺去演算。而夜晚的室外,常常是零下二十几度的温度,那时候,黄旭华最盼望的,是有一杯热热的豆浆。

1970年12月,我国第1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长征1号,终于下水,在一片蔚蓝里劈波斩浪。

1981年4月,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下水。

1988年,花甲之年的黄旭华,在南海现场指挥,他是世界上第1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的总设计师。

中国海军实力让美国担忧?国人最不缺的,就是奋斗精神

黄旭华


90多岁的老母亲,直到黄旭华工作解密,见到刊有他照片的杂志,才知道儿子在干什么,这时,他们已经30年没有见面了,老母亲悄悄抹去了眼泪。

黄旭华,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总设计师朱英富,都是杨槱的学生。

当然,还有一大批海军军工人士,他们披荆斩棘,不懈追求,共同为中国的海军事业奠基。

04

新世纪初,美国曾夸大中国反航母作战能力,为自己扩大军事部署找借口。

这次,詹姆斯的话,是真心感叹,还是假意煽动?

我不得而知。

我说过,我不是军迷,也不熟悉zz,这个问题,留给了解的人去讨论。

我唯一能肯定的,是我的国,它确实在稳步前进。

如今,我们拥有了两艘航母,第三艘正在加快建造。

2019年底,中国军舰总数为335艘,军辅船、保障艇及隶属海警的舰艇248艘。

4万吨级075型两栖攻击舰首艘正在加紧舾装,另外两艘也正在建造中。

1.25万吨的055型导弹驱逐舰,除首舰101南昌舰服役外,第2到7艘已下水舾装,第8艘正在建造中。

10艘导弹驱逐舰下水。

收获了双体声呐船,有了这玩意,水下潜艇将无处可躲,还能进行多项科考任务。据说此前,只有美国海军拥有,经常打着科考的旗号,实则收集各国潜艇的情报。

还有2.5万吨级的071型船坞登陆舰、4万吨级的901型舰队补给舰、超过1.0万吨级的新型核潜艇等……

中国海军实力让美国担忧?国人最不缺的,就是奋斗精神


按照美国国防部的预计,到2035年,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将激增至420艘。

如今,世界海军前五强排名是:美、中、俄、英、法。

这些数字告诉我的,是伟大的逆袭。

而一切的源起,可能要追溯到125年前的低谷。

要追溯到建国初期,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无私付出。

要追溯到几千年来,中国人最令人感动的精神:奋斗。

国强,则民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