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城區趙家圈鎮前鋪村讓綠色成為鄉村振興的底色

本報記者 田靜雲 本報通訊員 王擎

陽光明媚,萬物復甦。走進桃城區趙家圈鎮前鋪村,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生態文化公園裡綠意盎然,村東大片的速生楊高大挺拔,黨群服務中心門前的月季正在萌芽……

今年以來,前鋪村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搶抓時機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植樹造林活動,大力發展林木種植,帶領農民走“綠色”致富之路,迎來了經濟發展的“春天”。

人居環境整治為“綠色”發展奠基

松樹、冬青、竹子……生態文化公園那滿目的翠綠讓疫情防控期間的村民心情舒暢。

假山、涼亭、各種健身器材……說起村裡的生態文化公園,黨支部書記張國範自豪地說:“這個佔地20餘畝的公園,是2014年建成的,也是桃城區首個農村生態文化公園。”

2014年,前鋪村對村內街道、衚衕全部硬化,新修建3000餘平方米的環村路和一個15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動廣場,新建高標準的衛生室、農村書屋、互助幸福院等便民項目,並對全村200多戶實施了改廁。

泥濘的土道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廢棄宅基地全部造林綠化變成了小花園,村南的廢棄麥場成了休閒廣場……2014年,前鋪村被評為全市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改造先進村,同年又被評為河北省“美麗鄉村”。該村在桃城區首批獲得河北省“美麗鄉村”榮譽稱號。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前鋪村積極組織黨員突擊隊對公園、主幹街道以及衚衕進行集中消毒,及時切斷病毒源,積極為村民的健康服務。

法治景觀為“綠色”發展護航

家園靚了,心情舒暢了,村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環境紅利”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和文明素養,這也成了前鋪村法治建設的一部分。

村裡的進村路叫做“法伴人生路”,路旁每一棵粗壯的樹幹上都有一塊造型別致的展牌,展牌上標明瞭從嬰兒到耄耋老人每個人生關鍵節點在法律上享有的各種權利和義務。生態文化公園裡一個個生動的法治故事讓公園充滿趣味性,也讓法律知識更接地氣。黨群服務中心門前的法治宣傳一條街,通過圖文並茂、通俗易懂、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案例,引導村民增強法制觀念,養成守法習慣。2019年前鋪村在我市“法治鄉村”建設活動中被評為第一名。

法律的薰陶讓村民的環保意識變成了自覺行動。在去年人居環境整治活動中,前鋪村制訂了農村環境村規民約,通過村民相互監督,逐步形成了村民們自主決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長效機制,營造出全員參與清潔行動的良好氛圍。

村民們的法治意識也讓他們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從容應對。為促進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開展,村“兩委”班子成員每天在村微信群裡發佈疫情防控知識以及相關案例等。

“一定得配合村幹部,不能隨便串門,更不能在群裡隨便轉發消息,萬一是假的,很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村民韓運栓耐心地解釋道。

林木種植為“綠色”發展“加速”

開溝、種苗、填土……不誤農時不負春,朝前鋪村村南望去,十幾位村民正在有序地種植欒樹。

前鋪村絕大部分農戶都流轉了土地,村民們不僅拿著土地流轉金,還通過外出打工提高了收入。

那如何在流轉土地上做文章呢?“考慮到種植林木不僅有經濟效益,還有很高的生態效益,所以我們想著用‘綠色’帶動村集體發展。”張國範說道,這也讓前鋪村的綠化工作始終走在前列。

2019年,前鋪村申報了面積600畝的扶持壯大集體經濟苗木種植項目,種植易成活且經濟價值比較高的白蠟,大約2.3萬株,從去年秋天開始到現在已全部種植完成。一排排整齊的白蠟就像是守護村子的“衛士”,成為村裡獨特的“風景線”。前鋪村也因此被河北省綠化委員會等單位命名為“河北省森林鄉村”。

今年以來,村“兩委”班子認真謀劃,在開展“三清四淨”愛國衛生活動的基礎上,把村東口在環境整治中清理填埋坑塘的地塊全部進行了綠化,並計劃今年再植樹100畝。為提高村綠化面積,村“兩委”成員還鼓勵農戶在自家庭院內種植石榴、葡萄等經濟果木。

“下一步我們還打算成立苗木專業合作社,僱用苗木專業技師進行管理,計劃3到5年見收益,正常年利潤總額大約在6.79萬元。”張國範胸有成竹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