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疫情中的中国经济能否靠刺激房地产?

疫情期间,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松绑房地产政策、甚至是刺激房地产政策来启动经济。据相关部门统计,疫情期间已有超过20个省市出台各种不同力度的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放宽房企土地出让金、税费缴纳时限,以及放宽了预售条件等方面。此外,有一部分政策,由于过激被点名后,旋即被改正甚至撤销。

拯救疫情中的中国经济能否靠刺激房地产?

对于地方政府放松楼市调控的这些行为,从感情上说或多或少能够让人理解,毕竟疫情到来之时,各地房企楼市销售量大幅下降,这不仅让房企心急如焚,对房企现金流、偿还到期债务等都带来较大的困难,尽管不少房企采取了线上销售等新的营销模式,但效果不尽人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月,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涨幅稳中有落,新房、二手房房价上涨城市数量环比均大幅减少,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涨幅在连续58个月为正后,2月首次出现转负。

拯救疫情中的中国经济能否靠刺激房地产?

70个大中城市近6个月新建住宅价格表现

拯救疫情中的中国经济能否靠刺激房地产?

70个大中城市近6个月二手房住宅价格表现

更为重要的是房企拿地能力下降,各种与房地产有关的税费大幅减少,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拯救疫情中的中国经济能否靠刺激房地产?

可是,如果从中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及产业经济结构调整角度看,这些地方政府松绑房地产的政策行为却又是不明智的,甚至可以说是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其带来的危害将远远大于它带来的收益,是绝对不可取的。

第一,这种刺激房地产政策的行为违背了中央政府确定的“房住不炒”的调控政策总基调,同时也违背了不久之前央行领导确定的继续坚持房地产信贷调控政策不动摇、禁止信贷资金过多向房地产领域聚集的倾向。

第二,如果还靠房地产刺激中国经济,疫情之后可能会使大量银行信贷资金或者社会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就有可能重蹈前十几年中国经济靠房地产拉动的覆辙,使刚刚治愈的房地产的“依赖症”有可能重新复发。

最重要,这样做的结果会让社会更多的资源再次涌向房地产行业,尤其是大量社会资金再次集中到房地产领域,进而带来天量债务、金融风险和脱实向虚,最终反噬经济。

目前较2008年、2015年,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及居民的债务率过高,现金流极度脆弱,无法通过房价翻番把杠杆从地方和企业身上转移到居民身上

拯救疫情中的中国经济能否靠刺激房地产?

目前最重要的促使房地产软着陆方法是以时间换空间,提升居民收入,让房价收入比降至合理的范围内,用经济发展和适度通胀来熨平楼市杠杆。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来中央政府一直强调实体繁荣、稳定就业,一直给企业减税降费的原因。一句话:扛下债务的居民现金流不能出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