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太聰明瞭!這種方法你能想到嗎?


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古代,繩可謂是古人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用途非常廣泛,除了捆、縛等功用之外,遠古時代的人們甚至還發明瞭“結繩記事”,用繩子結出大小的疙瘩記錄事件。

老祖宗太聰明瞭!這種方法你能想到嗎?

早期服裝沒有紐扣,也皆用繩帶繫結相連。為避免衣帶散開導致走光失禮,通常會把繩子打成死結,而解衣釋服打開死結,僅憑雙手非常之難,於是“觽(xī)”這種解結工具應運而生,成為了古人廣泛使用的一種便於佩繫腰間攜帶的小型日常生活用具。

老祖宗太聰明瞭!這種方法你能想到嗎?

西周龍形玉觽

觽,是古代一種錐形實用器。前端為尖銳的角,用來解開繩結。《說文·角部》:“觽,佩角,銳耑可以解結。”最早的觽是用動物的獠牙或質地堅硬的彎形獸骨來充當的,後來為了美觀及使用方便,出現了人工磨製的彎角形骨質或玉質的觽。

老祖宗太聰明瞭!這種方法你能想到嗎?

文獻所見的觽至遲可追溯至西周時期,《詩經·衛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觽,雖則佩觽,能不我知。” 《禮記·內則》:“婦事舅姑,如事父母,……左佩紛帨、刀、礪、小觽、金燧……” 毛亨傳:“觽所以解結,成人之佩也。人君治成人之事,雖童子猶配觽,早成其德。”《說苑》:“能治煩決亂者佩觽。”可見早期的觽是成人或已婚少年佩於腰間用於解結的實用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演變成腰間佩飾而淡化了實用解結功能,並被引申賦予了佩戴者具有解決問題能力的隱諱內涵。也就是說佩戴的觽所解的已不再是衣服上的“結”,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結”,佩戴的人應具有堅持原則,公正清廉的“治煩決亂”的能力。

老祖宗太聰明瞭!這種方法你能想到嗎?

戰國龍形玉觽

玉觽是以“觽”為祖型衍生出的一種玉質彎角形器,可謂是觽中的頂級奢侈品。早期的玉觽應具有實用解結功能,後由於帶鉤這種更為方便束系和鬆解的腰帶扣出現,古人不再需要將腰帶打成死結,玉觽失去了其實用意義,完全成為象徵身份和聰慧的裝飾品。古代君子以玉比德,而玉觽又寓意著佩戴者是善於解決問題的君子,因此更加受到古代帝王和貴族的青睞,生前腰間佩帶玉觽,死後也多有玉觽陪葬左右。

老祖宗太聰明瞭!這種方法你能想到嗎?

張陵山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玉觽

玉觽早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期就已經出現,良渚文化遺址中就出土了一件迄今為止最早的玉觽。商周時期的玉觽較為罕見,造型和雕刻也相對簡單,到春秋戰國時期,玉觽經歷了比較大的變化,觽身的雕刻技法和紋飾也十分豐富,有龍、虎、獸、鳥等動物形象,其中最為經典、延續時間最長的當數龍形玉觽。西漢時期的墓葬出土玉觽十分豐富,高規格的王室墓葬以及諸侯王墓多出現玉觽隨葬,而且玉觽的形制、紋飾、工藝都超過前代,向複雜化、多樣化發展,比較善用鏤空透雕的手法作裝飾,構圖別緻,可謂是工藝精湛的優秀作品。

徐州博物館天工漢玉展廳就有一件彌足珍貴,工藝精細、紋飾絢麗、構圖奇巧的鏤空透雕裝飾玉觽。

老祖宗太聰明瞭!這種方法你能想到嗎?

玉觽 徐州博物館館藏

此件玉觽出土於銅山縣小龜山西漢墓,長11.3釐米、最寬2.9釐米、厚0.3釐米。青玉經沁呈深褐色,沁澤較重,表面泛白。扁平彎曲呈弧狀,一端寬闊雕龍首形,一端龍尾尖細,龍嘴閉合為一穿系孔,龍身琢減地陰線勾連雲紋,龍脊鏤雕螭龍、鳳鳥及流雲紋。整體精製華美、舒捲流暢、剛健遒勁,生動活潑,充盈著強烈的動感與生機。巧妙的構思和細膩嫻熟的刀法達到了一種如詩如畫,令人如痴如醉的藝術境界,顯示出漢代爐火純青的雕琢技術,在傳達漢人審美觀念的同時,也增加了其藝術價值。不僅為我們研究漢代手工業的發展開拓了思路,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而且充分反映了漢代社會、風俗、思想及宗教的變化,為漢代玉觽中罕見的珍品。

徐州廣播和徐州博物館聯袂打造文博探索類節目《徐州寶藏》

播出時間:

【本週六】

FM103.3—8:50 18:50 20:50

FM91.6— 12:00 20:00

【週日】

FM93— 10:55 14:55 18:55

FM105— 22:45

本期撰稿:趙贇|播制:張強|編輯:智慧

「 特別鳴謝 」

徐州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