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位於福建省詔安縣城北關街內的城北小學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城北小學左邊,便是大宅所在地。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這便是詔安縣城的“大宅門”,進去一個大埕,便是大宅,對面一座沈氏祖祠。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北關地面,許姓居多,但詔安號稱“沈半縣”,沈氏祠堂遍佈各處。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這裡同時是北關老人協會的一個分會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黑底金字的門匾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屋頂屬重簷懸山頂,裝飾剪瓷雕,門口本應一對抱鼓石,卻不見了。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屋簷下兩盞大紅燈籠,大門兩側各擺一盆大盆景,新貼的門聯充滿新春的喜慶氣氛。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屋簷下祠堂前壁是彩色浮雕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站在門樓望大廳,拜亭兩根石柱,坐者是管祠堂的老人。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大廳上懸掛的黑底金字“崇德堂”是這座祠堂的堂號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左廂房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右廂房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沈”字大旗和祖公儀仗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牆上掛武德侯沈世紀(即沈祖公)的神像,供桌上供奉武德侯的雕像。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從這個大鏡框可知,此處沈氏屬觀音山房派系。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從牆上碑記可知,這座祠堂建於清朝乾隆年間。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左邊門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供桌上供奉十六世至廿二世的神位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右邊門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站在大廳望門樓,大門與對面大宅之門成一條直線,門外那樹過去便是城北小學。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大門扇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祠堂右邊的巷路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祠堂左邊巷路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祠堂後面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城北小學後面的另一處沈氏祠堂,此處又叫“小宅”。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屋頂也是重簷懸山頂,與大宅那座祠堂比較起來,門前多了兩根石柱。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石匾上雕刻四個大字“世德衍祥”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二維碼門牌顯示此處是北關街小宅3號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大門兩邊是瓷磚砌成的古裝壁畫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站在大門望大廳,大廳還是較大的,面闊三間。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站在大門望出去,對面即是城北小學。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天井和兩廊,兩廊各二根共四根石柱。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拜亭兩根石柱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祠堂外,對面是城北小學後門。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祠堂左邊門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祠堂巷人家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祠堂左邊巷門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祠堂巷子裡一口古井,井口斑剝,佈滿青苔,歲月悠久,這裡人家還在使用。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祠堂右邊門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牆上碑文顯示,這座祠堂也建於清朝乾隆年間。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祠堂右側巷門被堵死了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大廳正中黑底金字大牌匾,兩側也是黑底金字一對木匾聯。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先祖神位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左邊木匾聯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右邊木匾聯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堂號“繼述堂”三個大字和那對木匾聯,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沈一丹女士題寫,她是中書協、中美協雙料會員,軍中僅此一人。

“大宅門”裡的沈氏祖祠

  作者:沈益群,自號梅花三弄,中學高級教師,漳州市作家協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