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而不露,故居胡雪巖的經商之道

胡雪巖故居,位於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歷史文化保護區東部的元寶街,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巖事業的顛峰時期,當時豪宅工程歷時3年,於1875年竣工。故居無論是從建築還是到室內傢俱的陳設,用料之考究,堪稱清末中國鉅商第一豪宅。

藏而不露,故居胡雪巖的經商之道

胡雪巖故居


  古宅內有芝園、十三樓等亭臺樓閣。其中有兩頂罕見的紅木官轎值得一看。胡雪巖,杭州人,祖籍安徽績溪。少年時入杭州一錢莊當夥計,後在浙江巡撫王有齡扶持下,自辦阜康錢莊。又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獎,封布政使銜,賜紅頂戴,紫禁城騎馬,賞穿黃馬褂。在其鼎盛時,胡雪巖除經營錢莊外,兼營糧食、房地產、典當,還進出口軍火、生絲等,後又創辦胡慶餘堂國藥號,成為富甲一時的紅頂商人。

  故居內的花園芝園怪石嶙峋、巧奪天工,其中的假山為國內現存最大的人工溶洞。進入故居,那回旋的明廊暗弄、亭臺樓閣、庭院天井、峭壁假山、小橋流水、朱扉紫牖、精雕門樓,使人彷彿進入一個大大的迷宮;而百獅樓、鎖春院、和樂堂、清雅堂無處不奇;木雕、磚雕、堆塑、彩畫則無品不精。故居內還有董其昌、鄭板橋、唐伯虎、文徵明等名家的書法石刻作品。

藏而不露,故居胡雪巖的經商之道

故居木雕樓


  胡雪巖故居的修復是嚴格遵循“不改變原狀”的原則,按原樣、原結構、原營造工藝、原使用材料、修舊如舊的要求來恢復建設的,因此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修復後的故居,基本再現了120多年前胡雪巖故居歷史的風采。胡雪巖故居坐落在杭城東南元寶街。走下公共汽車,一眼就看到10米多高的白色圍牆,胡雪巖故居就藏在圍牆裡邊,給人一種神秘莫測感。

  在現代人眼裡,胡雪巖宅居所在的元寶街,只能算是一條窄窄的小巷。兩頭低中間高,呈元寶狀。又相傳曾經是浙江寶藏貯藏地,故而名之元寶街。大概是胡雪巖圖個吉利,便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來建造他的豪宅了。

藏而不露,故居胡雪巖的經商之道

故居·清雅堂


  胡雪巖是個瘋子,富可敵國,官至布政使(管一省的財賦和民政),二品頂戴,服黃馬褂,自是顯赫一時。然而,胡雪巖這所豪宅的大門,卻沒有權貴鉅富之家的那種寬闊和氣派。據說,那是因為胡雪巖明白“深情不壽,強極則辱”的道理,故而寄寓“藏而不露”的用意。

  胡雪巖畢竟是個富商,自有富商心理。大門的構築,還能想到“藏而不露”,而門裡則可謂極盡奢華了。胡雪巖故居採用了我國傳統宅第的對稱佈局。中軸區為待客廳堂,由轎廳、正廳(即百獅樓)、四面廳組成;右邊是居室庭院,由楠木廳、鴛鴦廳、清雅堂、和樂堂、頤夏院、融冬院組成,供成群妻妾居住;左邊是芝園,其間有迴廊相連,曲池相通。亭、臺、樓、閣,高低錯落,清雅和諧。

  全部建築用了整整三年時間,耗費300萬兩白銀,成就了我國江南晚清一處私家豪宅,其精美簡直就是一所民間工藝珍寶館。“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這是胡雪巖故居一進門轎廳裡的一副楹聯,倒也說出了胡雪巖當初為人與經商之道。

藏而不露,故居胡雪巖的經商之道

故居·秀麗典雅


  史料記載,胡雪巖“家素貧,年弱冠,入錢肆習賈事,以誠謹聞”。奸詐弄假,永遠不會成就一番事業,從來如此。

  胡雪巖故居整個建築佈局緊湊,構思精巧,居室與園林交融,建築材料可媲美皇帝故宮,可謂無材不珍。有道是“富不過三代”,胡雪巖連一代也沒有富到頭。從歷史大背景看,胡雪巖的衰敗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加之,處於19世紀中後期,西方殖民者已經打開中國大門,胡雪巖受到強大洋商們的擠壓,其失敗也屬必然。他的衰敗更增添了幾分時代悲劇色彩。

藏而不露,故居胡雪巖的經商之道

胡雪巖故居·古建築


  留連胡宅,不禁感慨系之。每一個遊客從它的窗光水影裡,從不同角度,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東西,政治的、經濟的、文化藝術的,留給人們許多有益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