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沒成本——吃撐走出自助餐廳反而虧了

“這頓自助餐又虧了。”

你摸著依然凸起的小肚子,盯著可口的食物,苦於沒有多餘的胃的空間留給你進食。

為了不“虧本”,你開始在已經有點撐的情況下繼續進食,可口的酥肉、撒料牛丸、爆炒花甲、糖醋小排......

然後意猶不捨的離開自助餐廳。

起初是滿足但是還是有點埋怨自己不爭氣的肚子,然後開始整個飯後的日子都是腫脹的狀態,直到晚上還是“啊為什麼這麼撐”。

吃撐後的整個下午的難受,而僅是為了“吃回來”而過度進食的“成本”,到底值不值?


沉沒成本——吃撐走出自助餐廳反而虧了

自助餐

在知道下面的概念之後,可能會緩解一下你的糾結。

“沉沒成本(Sunkcost),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從決策的角度看,以往發生的費用只是造成當前狀態的某個因素,當前決策所要考慮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及所帶來的收益,而不考慮以往發生的費用。”

在你付過自助餐的錢之後,那些錢就已經付過了。與你進食多少、吃回成本與否沒有關係。也就是說,你在進食的時候仍然要以自己的進食感覺為基礎,而非總想著“我花了這麼多錢我一定要吃回來”。設想一下,你吃飽了,但是為了“吃回成本”瘋狂進食,導致的可能是輕者吃撐整個進食後的時間都不愉快,重者吃藥緩解或者是送到醫院,對於經濟與時間,或者說最重要的個人感受上是十分不值得的。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說,經濟學家往往忽略“沉沒成本”——這是一種睿智。他在《經濟學》一書中說:“如果一項開支已經付出並且不管作出何種選擇都不能收回,一個理性的人就會忽略它。這類支出稱為沉沒成本(Sunkcost)。”

接著,他舉了個例子:“假設現在你已經花7美元買了電影票,你對這場電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懷疑。看了半小時後,你的最壞的懷疑應驗了:這電影簡直是場災難。你應該離開電影院嗎?在做這一決策時,你應該忽視這7美元。這7美元是沉沒成本,不管是去是留,這錢你都已經花了。”

無論是吃自助餐,還是看電影,其實許多人對“浪費:資源很擔憂很害怕,一方面是因為父母從小告訴我們“勤儉節約”,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對損失厭惡的心理。

但是,從個人真正有效愉悅感上來看,當你付過自助餐的錢後,開心去吃吧,不要在意到底有沒有吃回成本,吃得開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