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我們接著來學習脈診,脈診這部分比較枯澀難懂。怎麼更好的理解和學習呢?最重要的是您一定要有實踐。大家可以用上節課給大家說的脈診方法練習一下,從身邊熟悉的人開始,慢慢的體會每個人脈象的不同之處。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正常的脈象


正常脈象古稱平脈,是健康無病之人的脈象。正常脈象的形態是三部有脈,一息四至,閏以太息五至。這裡的一息等於一呼一吸。正常人呼吸16-18息/分。每次呼吸脈動4-5次,即正常人的脈搏次數為70-90次/分。正常脈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從容和緩,柔和有力,節律一致,尺脈沉取有一定力量,並隨生理活動和氣候環境的不同而有相應的正常變化。正常脈古人稱之為有胃、有神、有根。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1、有胃

所謂有胃,是講脈裡面有胃氣。脈體現了胃氣充足不充足,來說明我們人體的氣血的生化正不正常,脾胃的功能健旺不健旺。

有胃氣的脈象,古人說法很多,比如說《靈樞》講,“谷氣來也徐而和”,谷氣是胃氣,那脈搏來是什麼樣呢?徐緩而和。《景嶽全書》講“谷氣即胃氣,胃氣即元氣,夫元氣之來,力和而緩”,就是從容和緩的特點,主要是從勢力上來看的。總的來說,正常脈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從容和緩,節律一致便是有胃氣。過去講手中有糧,遇事不慌,有這個物質基礎,所以就顯得從容大方。即使是病脈,無論浮沉遲數,但有徐和之象者,便是有胃氣。如果胃氣少了,就是胃氣衰,沒有胃氣了,一點從容和緩的感覺都沒有,那當然是胃氣消亡。

脈有胃氣,則為平脈,脈少胃氣,則為病變,脈無胃氣,則屬真髒脈,或為難治或不治的徵象,所以脈有無胃氣對判斷疾病兇吉預後有重要的意義。

2、有神

脈中有沒有神,就說明脈裡面這個神氣怎麼樣。李東垣講得好,叫做“不病之脈,不求其神而神無不在也,有病之脈,則應求其神之有無”,就是說正常的人自然是有神的。從望神的角度講,主要望這個人神氣足不足,是不是少神,是不是失神,是不是神志錯亂,現在看脈搏也是這樣。脈中神怎麼去體現呢?重點是有力無力。

有神的脈象形態,即脈來柔和。如見弦實之脈,弦實之中仍帶有柔和之象;微弱之脈,微弱之中不至於完全無力者都叫有脈神。神之盛衰,對判斷疾病的預後有一定的意義。

我們在脈象上體現它有胃、有神,就是體現在從容和緩、柔和有力這麼一個特點。有胃即有神,所以在臨床上胃與神的診法一樣。

3、有根

脈有根基,就是脈沒有斷掉,它有根本存在,扎著有根在那裡。我們講的左手心肝腎,右手肺脾命,兩尺脈是屬腎。腎是我們人體的根本,因此《難經·十四難》裡面講,“人之有腎,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樹葉、枝,到冬天它可能落葉了、枝也萎縮了,但是它根本還是好的,一到春天它又會長起來,所以根本是在腎,如果人有元氣,元氣是在腎,“故知不死”。《脈經》裡面也講了,“寸口雖無,尺猶不絕,如此之流,何憂殞滅。”所以尺脈沉取還有沒有脈,尺脈本來它的位置比關脈要稍微沉一點,有很多病人尺脈是顯得弱,那麼弱的時候如果沉取一點都感覺不到,這就是沒有根的一種表現。

三部脈沉取有力,或尺脈沉取有力,就是有根的脈象形態。或病中腎氣猶存,先天之本未絕,尺脈沉取尚可見,便是有生機。若脈浮大散亂,按之則無,則為無根之脈,為元氣離散,標誌病情危篤。

正常脈象隨人體內外因素的影響而有相應的生理性變化。

四時氣候:由於受氣候的影響,平脈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變化。

地理環境:地理環境也能影響脈象,如南方地處低下,氣候偏溫,空氣溼潤,人體肌腠緩疏,故脈多細軟或略數;北方地勢高,空氣乾燥,氣候偏寒,人體肌腠緊縮,故脈多表現沉實。

性別:婦女脈象較男子濡弱而略快,婦女婚後妊娠,脈常見滑數而沖和。

年齡:年齡越小,脈搏越快,嬰兒每分鐘脈搏120-140次;五、六歲的幼兒,每分鐘脈搏90-110次;年齡漸長則脈象漸和緩。青年體壯脈搏有力;老人氣血虛弱,精力漸衰,脈搏較弱。

體格:身軀高大的人,脈的顯現部位較長;矮小的人,脈的顯現部位較短,瘦人肌肉薄,脈常浮;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脈常沉。凡常見六脈沉細等同,而無病象的叫做六陰脈;六脈常見洪大等同,而無病象的,叫做六陽脈。

情志:一時性的精神刺激,脈象也發生變化,如喜則傷心而脈緩,怒則傷肝而脈急,驚則氣亂而脈動等。此說明情志變化能引起脈象的變化,但當情志恢復平靜之後,脈象也就恢復正常。

勞逸:劇烈運動或遠行,脈多急疾;人入睡之後,脈多遲緩;腦力勞動之人,脈多弱於體力勞動者。

飲食:飯後。酒後脈多數而有力;飢餓時稍緩而無力。

此外,有一些人,脈不見於寸口,而從尺部斜向手背,稱斜飛脈;若脈出現於寸口的背側,則稱反關脈,還有出現於腕部其它位置者,都是生理特異脈位,是橈動脈解剖位置的變異,不屬病脈。


病理性脈象


疾病反映於脈象的變化,叫做病脈。一般來說,除了正常生理變化範圍以及個體生理特異之外的脈象,屬於病脈。由於對脈象感覺與體會的差別,歷代對於常見病脈的分類和命名存在有一些差異,我國最早的脈學專書《脈經》提出二十四種脈象,《景嶽全書》提出十六種,《瀕湖脈學》提出二十七種,李士材的《診家正眼》又增加疾脈。

我們近代所說的脈象有多少呢?一般是28種。從位置上看,脈分浮、沉;從節律、快慢上看,脈分遲、數;從力量上分,脈分虛、實。我們可以把浮、沉、遲、數、虛、實這六個脈稱為綱領脈,對應臨床辨證時的表裡虛實和寒熱。

浮、沉、遲、數、虛、實這六個脈綱領脈有各自的特徵,同時在這六類脈象基礎上,出現一些特異性特徵的脈象,還可以再細分,比如浮脈,還包括了洪、芤、散、濡、革等5個相類脈,具體6個綱領脈包含的相類脈彙總如下表。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5


對於我們中醫愛好者來說,可以先從掌握六個綱領脈的脈象特徵和臨床意義開始,與辨證時需要明確的表、裡、寒、熱、虛、實相對應。其他的相類脈可以先了解,待今後學習深入了,再深入學習,並用於臨床實踐。


綱領脈


1、浮脈

【脈象特徵】輕取即得,重按稍減而不空,舉之有餘,按之不足。浮脈可理解為“淺脈”,形容為“浮如水漂木"、“浮如水上負輕舟”。其脈象特點是脈管的搏動在皮下較淺表的部位,即位於皮下淺層。因此,輕取即得,按之稍減而不空。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一般見於表證。


【機理分析】浮脈為陽脈,《內經》稱為毛脈,在時應秋,在髒應肺。橈動脈部位淺表而顯浮象,瘦人肌薄而見浮脈,夏秋脈象偏浮,皆屬常脈。

表證見浮脈是機體驅邪向外的表現。外邪侵襲膚表,衛陽抗邪於外,人體氣血趨向於膚表,脈氣亦鼓動於外,故見浮脈。邪盛而正氣不虛時,脈浮有力;虛人外感或邪盛正虛時,脈多浮而無力。外感風寒,則寒主收引血管拘急,故脈多浮緊;外感風熱,熱則血流薄急,故脈多浮數。

2、沉脈

【脈象特徵】輕取不應,重按始得,舉之不足,按之有餘。沉脈顯現的部位較正常脈深,故可理解為“深脈”。其脈象特點是脈管搏動的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處,因此用輕指力按觸不能察覺,用中等指力按觸搏動也不明顯,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間才能感覺到脈搏明顯的跳動。這是因為沉脈脈氣沉,脈搏顯現部位深沉所致。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裡證。有力為裡實;無力為裡虛。亦可見於正常人。

【機理分析】沉脈為陰脈,《內經》稱其為“石脈”,在時應冬,在髒應腎。肥人脂厚,脈管深沉,故脈多沉;冬季氣血收斂,脈象亦偏沉;有的人兩手六脈皆沉細而無臨床症狀,均可視為平脈,不一定是病脈。

病理性沉脈的形成,一為邪實內鬱,正氣尚盛,邪正相爭於裡,致氣滯血阻,陽氣被遏,不能鼓搏脈氣於外,故脈沉而有力,可見於氣滯、血瘀、食積、痰飲等病證;二為氣血不足,或陽虛氣乏,無力升舉鼓動,故脈沉而無力,可見於各臟腑的虛證。

3、遲脈

【脈象特徵】脈來遲慢,一息不足四至(相當於每分鐘脈搏在60次以下)。遲脈的脈象特點是脈管搏動的頻率小於正常脈率。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寒證,遲而有力為實寒;遲而無力為虛寒。亦見於邪熱結聚之實熱證。

【機理分析】脈管的搏動緣於血流,而血的運行有賴於陽氣的推動。當寒邪侵襲人體,困遏陽氣,或陽氣虧損,均可導致心動遲緩,氣血凝滯,脈流不暢,使脈來遲慢。若為陰寒內盛而正氣不衰的實寒證,則脈來遲而有力;若心陽不振,無力鼓運氣血,則脈來遲而無力。

陽明腑實證多因邪熱亢盛與槽粕相搏,結為燥屎,阻塞腸道,腑氣壅滯不通,氣血運行受阻,經隧阻滯,脈道不利,故必遲而有力。所以遲脈不可概認為寒,臨床當脈症合參。

此外,運動員或經過體力鍛鍊之人,在靜息狀態下脈來遲而和緩;正常人入睡後,脈率較慢,都屬生理性遲脈。

4、數脈

【脈象特徵】脈來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滿七至。數脈的脈象特點是脈率較正常為快,脈搏每分鐘約在90-130次之間

【臨床意義】多見於熱證,亦見於裡虛證。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機理分析】實熱內盛,或外感病邪熱亢盛,正氣不衰,邪正相爭,氣血受邪熱鼓動而運行加速,則見數而有力,往往熱勢越高脈搏越快。病久陰虛,虛熱內生也可使氣血運行加快,且因陰虛不能充盈脈道,而脈體細小,故陰虛者可見脈細數無力。

數脈還可以出現在氣血不足的虛證,尤其是心氣不足、心血不足的病證更為多見。心主血脈,主要依賴於心氣的推動。若人體氣血虧虛,為滿足身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生理功能需要,心氣勉其力而行之,則表現為心動變快而脈動加速、脈率增快,但必數而無力。若為陽虛陰盛,逼陽上浮;或為精血虧甚,無以斂陽,而致陽氣外越,亦可見數而無力之脈,此即“暴數者多外邪,久數者必虛損”之謂。總之,數脈主病較廣,表裡寒熱虛實皆可見之,不可概作熱論。

5、虛脈

【脈象特徵】三部脈舉之無力,按之空豁,應指鬆軟。亦是無力脈象的總稱。

虛脈的脈象特點是脈搏搏動力量軟弱,寸、關、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無力。是脈管的緊張度減弱,脈管內充盈度不足的狀態。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見於虛證,多為氣血兩虛。

【機理分析】氣虛無力推運血行,搏擊力弱故脈來無力;氣虛不斂則脈管鬆弛,故按之空豁;血虛不能充盈脈管,則脈細無力。遲而無力多陽虛,數而無力多陰虛。

6、實脈

【脈象特徵】三部脈充實有力,其勢來去皆盛,應指有力。亦為有力脈象的總稱。

實脈的脈象特點是脈搏搏動力量強,寸、關、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脈管寬大。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見於實證。亦見於常人。

【機理分析】邪氣亢盛而正氣不虛,邪正相搏,氣血壅盛,脈管內充盈度較高,脈管呈緊張狀態,故脈來充實有力。

若為久病出現實脈,則預後多不良,往往為孤陽外脫的先兆,但必須結合其他症狀加以辨別。

實脈也見於正常人,必兼和緩之象,且無病症表現。一般兩手六脈均實大,稱為六陽脈,是氣血旺盛的表現。


相類脈


以下的內容,作為中醫初學者來說不做要求,只需要知道浮、沉、遲、數、虛、實六個綱領脈下歸類的相類脈有哪些即可。至於每一個相類脈的脈象特徵、臨床意義和機理分析,待有了一定中醫臨證切脈的經驗,能分得出六個綱領脈之後,再細緻學習。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1、浮脈的相類脈

(1)洪脈

【脈象特徵】脈體寬大,充實有力,來盛去衰,狀若波濤洶湧。

洪脈的脈象特徵,主要表現在脈搏顯現的部位、形態和氣勢三個方面。脈體寬大,搏動部位淺表,指下有力。由於脈管內的血流量增加,且充實有力,來時具有浮、大、強的特點。脈來如波峰高大陡峻的波濤,洶湧盛滿,充實有力即所調“來盛”;脈去如落下之波濤,較來時勢緩力弱,其力漸漸衰減,並在較長時間內消失,即波幅較平坦且長,即所謂“去衰”。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陽明氣分熱盛。

【機理分析】洪脈為陽脈,在時應夏,在髒應心。夏令陽氣亢盛,膚表開洩,氣血向外,故脈象稍現洪大,為夏令之平脈。

洪脈多見於外感熱病的中期,即陽明氣分熱盛證。此時邪熱亢盛,充斥內外,且正氣不衰而奮起抗邪,邪正劇烈交爭,氣盛血湧,脈管擴大,故脈大而充實有力。

(2)濡脈

【脈象特徵】浮細無力而軟。濡脈的脈象特點是位浮、形細、勢軟。其脈管搏動的部位在淺層,形細而軟,如絮浮水,輕取即得,重按不顯,故又稱軟脈。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虛證或溼困。

【機理分析】多見於崩中漏下、失精、洩瀉、自汗喘息等病症,而致精血陽氣虧虛之人。脈管因氣虛而不斂,無力推運血行,形成鬆弛軟弱之勢精血虛而不榮於脈,脈管不充,則脈形細小應指乏力。溼困脾胃,阻遏陽氣,脈氣不振,也可以出現濡脈。

(3)散脈

【脈象特徵】浮取散漫,中候似無,沉候不應,並常伴有脈動不規則,時快時慢而不勻(但無明顯歇止),或脈力往來不一致。故散脈為浮而無根之脈,形容其為“散似楊花無定蹤”。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元氣離散,臟腑精氣衰敗,尤其是心、腎之氣將絕的危重病症。

【機理分析】由於氣血虛衰,精氣欲竭,陰不斂陽,陽氣離散,脈氣不能內斂,渙散不收,無力鼓動於脈,以致浮大無根,至數不勻。

(4)芤脈

【脈象特徵】浮大中空,如按蔥管。芤脈的脈象特點是應指浮大而軟,按之上下或兩邊實而中間空。說明芤脈位偏浮、形大、勢軟而中空,是脈管內血量減少,充盈度不足,緊張度低下的一種狀態。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常見於失血、傷陰之際。

【機理分析】多因血崩、嘔血、外傷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過多之時,血量驟然減少,無以充脈,或因劇烈吐瀉津液大傷,血液不得充養,陰血不能維繫陽氣,陽氣浮散所致。若失血、傷液之後,血管自斂,或經輸血、補液等而陰液得到補充,則往往不再現脈芤。

(5)革脈

【脈象特徵】浮而搏指,中空外堅,如按鼓皮。革脈的脈象特點是,浮取感覺脈管搏動的範圍較大而且較硬,有搏指感,但重按則乏力,有豁然而空之感,因而恰似以指按壓鼓皮上的外急內空之狀。革脈與芤脈雖均有按之豁然中空之感,但革脈為浮弦而硬,如按鼓皮;芤脈為浮虛而軟,如按蔥管。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亡血、失精、半產、漏下等病症。

【機理分析】因精血耗傷,脈管不充,正氣不固,氣無所戀而浮越於外,以致脈來浮大搏指,外急中空,恰似繃急的鼓皮,有剛無柔,此為太過。為無胃氣的真髒脈,多屬危候。

2、沉脈的相類脈

(1)伏脈

【脈象特徵】重按推筋著骨始得,甚則暫伏而不顯。伏為深沉與伏匿之象,伏脈的脈象特點是脈管搏動的部位比沉脈更深,隱伏於筋下,附著於骨上。因此,診脈時浮取、中取均不見,需用重指力直接按至骨上,然後推動筋肉才能觸到脈動,甚至伏而不見。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常見於邪閉、厥病和痛極的病人。

【機理分析】伏脈多為邪氣內伏,不得宣通而致。邪氣閉塞,氣血凝結,乃致正氣不能宣通,脈管潛伏而不顯,但必伏而有力,多見於暴病。如實邪內伏,氣血阻滯所致氣閉、熱閉、寒閉、痛閉、痰閉等。

危重病證的伏脈,與血管病變造成的無脈症不同。無脈症往往發生在肢體的某一局部,出現相應肢體無脈,而其他部位的脈象可正常。

(2)弱脈

【脈象特徵】沉細無力而軟。弱脈的脈象特點是位沉、形細、勢軟。由於脈管細小不充盈,其搏動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處,指下感到細而無力。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陽氣虛衰、氣血俱虛。

【機理分析】脈為血之府,陰血虧少,不能充其脈管,故脈形細小;陽氣衰少,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脈氣不能外鼓,則脈位深沉,脈勢軟弱。

(3)牢脈

【脈象特徵】沉取實大弦長,堅牢不移。“牢”者,深居於內,堅固牢實之義。牢脈的脈象特點是脈位沉長,脈勢實大而弦。牢脈輕取、中取均不應,沉取始得,但搏動有力,勢大形長,為沉、弦、大、實、長五種脈象的複合脈。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陰寒內盛,疝氣癥積之實證。

【機理分析】邪氣牢固,而正氣未衰者,如陰寒內積,陽氣沉潛於下,或氣血瘀滯,凝結成癥積而固結不移,在脈象上則可表現為沉弦實大的牢脈。若失血、陰虛等患者反見牢脈,當屬危重徵象。

3、遲脈的相類脈

(1)緩脈

【脈象特徵】其義有二:一是脈來和緩,一息四至(每分鐘60-70次),應指均勻,是脈有胃氣的一種表現,稱為平緩,多見於正常人。二是脈來怠緩無力,弛縱不鼓的病脈。緩脈的脈象特點是脈搏的跳動不疾不徐,從容和緩稍慢於正常而快於遲脈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溼病,脾胃虛弱,亦可見於正常人。

【機理分析】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則脈管不充,亦無力鼓動,其脈必見怠緩弛縱之象。溼性黏滯,阻遏脈管,氣機被困,則脈來雖緩,必見怠慢不振,脈管弛緩,有似縛之象。若有病之人,脈轉和緩,是正氣恢復之徵,疾病將愈。

(2)澀脈

【脈象特徵】形細而行遲,往來艱澀不暢,脈勢不勻。脈的脈象特點是脈形較細,脈勢滯澀不暢,如“輕刀刮竹”;至數較緩而不勻,脈力大小亦不勻,呈三五不調之狀。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氣滯、血瘀、痰食內停和精傷、血少。

【機理分析】氣滯、血瘀、痰濁、飲食等邪氣內停,阻滯脈道,血脈被遏,以致脈氣往來艱澀,此係實邪內盛,正氣未衰,故脈澀而有力。精血虧少,津液耗傷,不能充盈脈管,久而脈管失去濡潤,血行不暢,以致脈氣往來艱澀而無力。總之,脈澀而有力者,為實證;脈澀而無力者,為虛證。

(3)結脈

【脈象特徵】脈來緩慢,時有中止,止無定數。

《脈經》曰:“結脈往來緩,時止復來。”《診家正眼》稱結脈是“遲滯中時見一止。”故結脈的脈象特點是脈來遲緩,脈律不齊,有不規則的歇止。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陰盛氣結、寒痰血瘀,亦可見於氣血虛衰。

【機理分析】陰寒偏盛則脈氣凝滯,故脈率緩慢;氣結、痰凝、血瘀等積滯不散,心陽被抑,脈氣阻滯而失於宣暢,故脈來緩慢而時有一止,且為結而有力;若久病氣血衰弱,尤其是心氣、心陽虛衰,脈氣不續,故脈來緩慢而時有一止,且為結而無力。

正常人有因情緒激動、過勞、酗酒、飲用濃茶等而偶見結脈者。

4、數脈的相類脈

(1)疾脈

【脈象特徵】脈來急疾,一息七八至。疾脈的脈象特點是脈率比數脈更快,相當於脈搏每分鐘140-160次。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陽極陰竭,元氣欲脫之證。

【機理分析】若疾而有力,按之愈堅,為陽亢無制,真陰垂絕之候,可見於外感熱病之熱極時。若脈疾而弱,按之不鼓指,多為虛陽外越,元陽欲脫使然。三歲以下小兒脈搏可在一息七至以上,為平脈,不作病論。

(2)促脈

【脈象特徵】脈來數而時有一止,止無定數。促脈的脈象特點是脈率較快且有不規則的歇止。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陽盛實熱、氣血痰食停滯;亦見於髒氣衰敗。

【機理分析】陽邪亢盛,熱迫血行,心氣亢奮,故脈來急數熱灼陰津,則津血衰少,心氣受損,脈氣不相接續,故脈有歇止;氣滯、血瘀、痰飲、食積等有形實邪阻滯,脈氣接續不及,亦可形成間歌。兩者均為邪氣內擾,髒氣失常所致,故其脈來促而有力。若因真元衰憊,心氣衰敗,虛陽浮動,亦可致脈氣不相順接而見促脈,但必促而無力。

正常人有因情緒激動、過勞、酗酒、飲用濃茶等而偶見促脈者。

(3)動脈

【脈象特徵】見於關部,滑數有力。動脈的脈象特點是具有短、滑、數三種脈象的特點,其脈搏搏動部位在關部明顯,應指如豆粒動搖,故《脈經》說:“動脈見於關上,無頭尾,大如豆,厥厥然動搖。”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常見於驚恐、疼痛等症。

【機理分析】驚則氣亂,痛則氣結,陰陽不和,氣血阻滯。故因驚、因痛致使陰陽相搏,氣血運行乖亂,脈行躁動不安,則出現滑數而短的動脈。

5、虛脈的相類脈

(1)細脈

【脈象特徵】脈細如線,但應指明顯。細脈的脈象特點是脈道狹小,指下尋之往來如線,但按之不絕,應指起落明顯。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氣血兩虛、溼邪為病。

【機理分析】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管,氣虛則無力鼓動血行,致脈管的充盈度減小,故脈來細小且無力。溼性重濁黏滯,脈管受溼邪阻遏,氣血運行不利而致脈體細小而緩。

(2)微脈

【脈象特徵】極細極軟,按之慾絕,若有若無。微脈的脈象特點是脈形極細小,脈勢極軟弱,以致輕取不見,重按起落不明顯,似有似無。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氣血大虛,陽氣衰微。

【機理分析】營血大虛,脈管失充則脈細;陽氣衰微,鼓動無力則脈弱,按之慾絕,似有似無。臨床上以心腎陽氣衰微較為多見。久病脈微是正氣將絕,新病脈微主陽氣暴脫。

(3)代脈

【脈象特徵】脈來一止,止有定數,良久方還。代脈的脈象特點是脈律不齊,表現為有規則的歇止,歇止的時間較長,脈勢較軟弱。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見於髒氣衰微,疼痛、驚恐、跌僕損傷等病證。

【機理分析】髒氣衰微,元氣不足,以致脈氣不相接續,故脈來時有中止,止有定數,脈勢軟弱,常見於心臟器質性病變。疼痛、驚恐、跌打損傷等見代脈,是因暫時性的氣結、血瘀、痰凝等阻抑脈道,血行澀滯,脈氣不能銜接,而致脈代而應指有力。

(4)短脈

【脈象特徵】首尾俱短,常只現於寸或關部,尺脈多不顯。短脈的脈象特點是脈搏搏動的範圍短小,脈體不如平脈之長,脈動不滿本位,多在關部及寸部應指較明顯,而尺部常不能觸及。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氣虛或氣鬱。

【機理分析】《素問·脈要精微論》說:“短則氣病。”心氣虧虛,無力鼓動血行,則氣血不僅難以達於四末,亦不能充盈脈道,致使寸口脈搏動短小且無力。氣滯血瘀或痰凝食積,致使氣機阻滯,脈氣不能伸展而見短脈者,必短澀而有力。故短而有力為氣鬱,短而無力為氣。

6、實脈的相類脈

(1)滑脈

【脈象特徵】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盤走珠。滑脈的脈象特點是脈搏形態應指圓滑,如同圓珠流暢地由尺部向寸部滾動,浮、中、沉取皆可感到。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痰溼、食積和實熱等病證。亦是青壯年的常脈,婦女的孕脈

【機理分析】《素問·脈要精微論》說:“滑者,陰氣有餘也。”痰溼留聚、食積飲停,皆為陰邪內盛,邪氣充漬脈道,鼓動脈氣,故脈見圓滑流利。火熱之邪波及血分,血行加速,則脈來亦滑但必兼數。

滑而和緩之脈為平人之脈,多見於青壯年,張景嶽說:“若平人脈滑而沖和,此是榮衛充實之佳兆。”育齡婦人脈滑而經停,應考慮為妊娠,若過於滑大則為有病。

(2)弦脈

【脈象特徵】端直以長,如按琴絃。

脈的脈象特點是脈形端直而似長,脈勢較強、脈道較硬,切脈時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的感覺,故形容為“從中直過”、“挺然於指下”。其弦硬程度隨病情輕重而不同,輕則如按琴絃,重則如按弓弦,甚至如循刀刃。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多見於肝膽病、疼痛、痰飲等,或為胃氣衰敗者。亦見於老年健康者。

【機理分析】肝主筋,脈道的柔軟、弦硬與筋之弛緩、強勁之性相同;肝病多鬱滯,肝氣失於條達則脈多弦勁,故稱弦脈“在髒應肝”,多主肝膽病變。

寒熱諸邪、痰飲內停、情志不遂、疼痛等,均可使肝失疏洩,氣機鬱滯,血氣斂束不伸,脈管失去柔和之性,彈性降低,緊張度増高,故脈來強硬而為弦。並隨邪氣性質不同而或為弦緊,或為弦數,或為弦滑等。

虛勞內傷,中氣不足,肝木乘脾土;或肝病及腎,陰虛陽亢,也可見弦脈,但應為弦緩或弦細。如脈弦勁如循刀刃,為生氣已敗,病多難治。“弦而軟,其病輕;弦而硬,其病重。”是以脈中胃氣的多少來衡量病情輕重的經驗,臨床有一定意義。

弦脈在時應春,春季平人脈象多稍弦,是由於初春陽氣主浮而天氣猶寒,脈管稍帶斂束,故脈如琴絃之端直而挺然,此為春季平脈。健康人中年之後,脈亦兼弦,老年人脈象多弦硬,為精血衰減,脈道失其濡養而彈性降低的徵象。朱丹溪指出“脈無水而不軟也”,經雲“年四十而陰氣自半”,故隨年齡增長,脈象失其柔和之性而變弦,屬於生理性退化表現。

(3)緊脈

【脈象特徵】繃急彈指,狀如牽繩轉索。緊脈的脈象特點是脈勢緊張有力,堅搏抗指,脈管的緊張度、力度均比弦脈高,其指感比弦脈更加繃急有力,且有旋轉絞動或左右彈指的感覺,但脈體較弦脈柔軟。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見於實寒證,疼痛和食積等。

【機理分析】寒為陰邪,主收引凝泣,困遏陽氣。寒邪侵襲機體,則脈管收縮緊束而拘急,正氣未衰,正邪相爭劇烈,氣血向外衝擊有力,則脈來繃急而搏指,狀如切繩,故主實寒證。寒邪侵襲,陽氣被困而不得宣通,氣血凝滯而不通,不通則痛;宿食積於中焦,氣機失和,脈管受阻亦可見緊脈。

(4)長脈

【脈象特徵】首尾端直,超過本位。長脈的脈象特點是脈搏的搏動範圍顯示較長,超過寸、關尺三部。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臨床意義】常見於陽證、熱症、實證,亦可見於平人。

【機理分析】若陽亢、熱盛、痰火內蘊,正氣不衰,使氣血壅盛,脈管充實而致脈搏搏動長,超過寸尺,如循長竿之狀。

正常人氣血旺盛,精氣盛滿,脈氣充盈有餘,故搏擊之勢過於本位,可見到柔和之長脈,為強壯之象徵。老年人兩尺脈長而滑實多長壽。《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長則氣治。”說明長脈亦是氣血充盛,氣機條暢的反映。


動態脈診圖,想了解脈診的請看!


以上圖文內容就是大熊在脈象這一節的學習筆記,語音部分是苗老師對學習筆記的進一步講解。一邊看圖文,一邊聽語音講解,哪怕是最枯燥的28種脈象的內容,學習起來是不是也挺有樂趣?


學習中醫的過程,有了大熊和老苗的陪伴,艱辛而又漫長的過程也會變得富有樂趣。大熊和老苗的中醫基礎課,可以作為你們踏入中醫大門的起點。

至於你們最後能走多遠,就得看你們自己的了。

學好中醫,你將終身受益。現在就醫多困難我就不說了,得花多少錢你們心裡也有數。學中醫就是一門兼職,收入高,有保障,基本類似全家豪華醫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