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 擦亮“將帥故里·紅色儀隴”旅遊名片

“讓我們相約朱總故里、相聚德鄉儀隴,共同探尋紅色文化的精神樂土,感受老區振興的鄉村溫度,暢享山水田園的旖旎風光。”3月31日,2020“春迴天府 安逸四川”文化旅遊季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行,儀隴縣委副書記、縣長郭宗海在儀式上發出誠摯邀請。

文化旅遊季啟動後,以“安逸走四川 春遊到儀隴”為主題的四川省第十一屆(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將於4月2日在儀隴縣朱德故里景區拉開帷幕,這是四川省鄉村文化旅遊節主會場首次落地儀隴。

近年來,儀隴縣按照“將帥故里”定位佈局旅遊產業,立足優勢、挖潛創新,擦亮“將帥故里 紅色儀隴”旅遊名片。堅持文旅、農旅、商旅融合發展,構建“一核兩城三線”的全域旅遊格局,全力爭創天府旅遊名縣,打造全國紅色旅遊目的地。

農旅融合 建設美麗鄉村示範縣

3月28日,筆者在新政鎮安溪潮村看到,一棟棟川北民居錯落有致,一個個產業大棚生機勃勃,一方方魚塘成片相連。遊客分散各處,或散步,或垂釣,或採摘。

遊客紛至沓來,讓農家樂老闆娘趙春銀笑容滿面,“除了自駕來的外地遊客,還有不少本地遊客前來踏春,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

安溪潮村黨支部書記彭傑介紹,脫貧攻堅這幾年,安溪潮村基礎設施完善了,產業發展起來了。如今,該村已打造成為鄉村旅遊和農耕文化相結合的3A級旅遊景區。

從安溪潮村出發,車行3公里,便到達新政鎮三條溝村。該村抓住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機遇,走上農旅融合的發展路子。

昔日的三條溝村,基礎條件較差。如今,已搖身一變成為農業主題公園,這歸功於農業龍頭企業海升集團。該集團在村裡流轉1000畝土地,年出圃120萬株脫毒容器柑橘樹苗,是國內規模最大、設施最齊全的全室內脫毒苗木繁育基地。該村依託海升脫毒苗木基地,建成柑橘產業示範園、創意農業示範園等,遊客慕名而來。

“週末每天要接待遊客1000餘人,草莓、柑橘等水果在田間地頭就被一搶而空。”三條溝村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海洋抓住機遇建起了水果採摘園。遊客多了,農家樂、民宿客棧、茶坊等應運而生,荒山變“金山”,三條溝村因此被評為“國家農業主題公園”。

新政鎮亮埡村、柴井鄉肖家溝村、新政鎮杏子坪村等,成為儀隴縣鄉村旅遊目的地、農耕文化體驗基地和研學旅行基地。馬鞍鎮險巖村桃花節、鐵山村挖藕大賽、新政鎮杏子坪村桑葚採摘節、光華鄉棗子溝鄉村旅遊文化節和日興鎮黎明村荷花節等節會常態化開展,豐富了鄉村旅遊業態,讓儀隴走出一條“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融合發展之路。

按照建設“美麗鄉村示範縣”的目標定位,儀隴強化文旅、農旅、商旅融合發展,對自然風光、傳統民俗等旅遊資源豐富的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彰顯特色”原則,分村編制鄉村旅遊規劃。推廣朱德故里景區“景區+帶村”旅遊扶貧經驗,實施“園村一體”發展模式。適時舉辦鄉村特色旅遊節會活動,打造“旅遊+扶貧”“旅遊+農業”“旅遊+文化”的鄉村旅遊A級景區和鄉村旅遊示範帶。

文旅融合 以文興旅以文富民

靈動的丘陵、多情的低山、美麗的嘉陵江,不僅孕育出儀隴美麗的地理畫卷,還孕育出獨特的文旅資源。近年來,儀隴依託豐富的三鄉文化、客家文化、農耕文化,走出了一條“文化+旅遊”互動體驗的新路子。

在儀隴縣剪紙博物館,遊客可以品鑑到清代以來的刻紙、剪紙、撕紙。“目前館內共收藏作品600件。”儀隴縣文廣旅局負責人介紹,儀隴剪紙源遠流長,形成了豐滿、精巧、秀雅、醇正的獨特風格。館內還設置了剪紙體驗區,配備剪紙操作檯、剪紙工具等,便於遊客和市民體驗。遊客還可以看到儀隴剪紙傳承人何小鏘,如何把豐富的民俗民事用靈巧的剪刀變成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藏在儀隴縣博物館的《鮮于氏離堆記》只剩零碎的被風化的文字,但顏氏風骨仍在,感染一代代儀隴書法愛好者。顏真卿與鮮于氏的故事早已成為歷史傳說,但離堆遺蹟仍在嘉陵江右岸,成為離堆公園,滋潤著這方人的心。常有人在此欣賞書法牆,“揮毫潑墨”地書。在儀隴縣金城鎮,遊客可登臨金城山,欣賞“金粟書巖”,文光朗照,墨香撲鼻,給人以無限的美感和遐想。

除了歷史悠久的三鄉文化,儀隴還有神秘獨特的客家文化。據悉,儀隴客家人是明末清初從粵、閩、贛遷移而來,現有30萬客家人傳承客家遺風,客家人的語言、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保存較完整。如今,縣內約有5萬人能流利地說純正的客家話。

2018年,儀隴縣啟動朱德故里景區提升工程,並修建了客家民宿博覽園。目前,整個園區已初具規模,具有濃郁客家風情的圓形圍屋和方形排屋錯落有致,形成規模宏大的客家民俗建築群。

在朱德故里景區,遊客不僅可以參觀丁氏莊園、客博園,體驗獨特的客家民俗文化,還可以吃到美食一絕——客家水席。

沸騰味蕾、獨具特色的客家水席是儀隴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儀隴文旅聯姻打造品牌的突破口。“水席通過客家民間廚師口口相授得以傳承至今,全席共十二道菜九大碗,用蒸、煮、燉方式烹製而成。傳承客家習俗,弘揚客家文化,以丁氏莊園、老支書客棧為龍頭的一批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主題農家樂,發揮了帶一隅經濟、富一方群眾的作用。”朱管局辦公室主任陳良平介紹。

以文興旅、以文富民。在脫貧攻堅中,儀隴充分發揮旅遊+扶貧作用,引導群眾因地制宜改造民居,突出特色發展民宿,就地取材興辦農家樂,走上旅遊致富的發展路子。

全域旅遊 擦亮“將帥故里·紅色儀隴”旅遊名片

成巴高速公路儀隴出口,過了收費站,路邊是一個面積不大卻很醒目的建築——儀隴志願服務崗亭。在這裡,志願者免費為遊客提供開水及旅遊諮詢、線路推介,讓遊客賓至如歸。目前,儀隴縣已有20餘個這樣的志願服務崗亭,分佈在高速出口、主要景點、特色街區等遊客集中地。

在國道245馬鞍服務區,服務理念滲透在每個細節中。正在服務區休息的巴中自駕遊客周良永讚不絕口,“裡面設施齊全,處處為遊客考慮周到,儀隴的旅遊服務用了真心。”在儀隴縣6條過境國省幹道上,共設置了8個這樣的服務區。

為助推天府旅遊名縣創建,儀隴縣在提升旅遊服務上下工夫。去年9月,該縣出臺《儀隴有禮十二條》,提升市民素質;發動市監、文旅等部門,圍繞管理服務精細化提升,對景區農家樂、觀光車隊、演出團隊、民宿酒店等的涉旅從業人員進行常態化業務培訓,提升旅遊服務從業人員素質。

紅色儀隴,底蘊深厚。儀隴是開國元勳朱德和為人民服務光輝典範張思德的故鄉,是飽含革命精神的紅色熱土。依託獨特的資源稟賦,儀隴堅持把文旅產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以創建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為契機,積極構建全域旅遊格局。

翻開《儀隴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該縣明確提出:以生態文旅融合發展引領儀隴全域旅遊發展之路,將儀隴建設成為高品質全域旅遊目的地。確立了以朱德故里景區為龍頭、A級旅遊景區為支撐、旅遊新業態產品為補充的全域旅遊發展思路,擦亮“將帥故里·紅色儀隴”旅遊名片,著力構建“一核兩城三線”(“一核”指朱德故里景區,“兩城”指新政、金城旅遊城,“三線”指新馬線、新金線、金馬線鄉村旅遊帶)的全域旅遊大格局。

同時,儀隴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加強與重慶、成都、廣安、巴中等地的合作,深入推介嘉陵江精品旅遊線、紅色旅遊線和觀光休閒度假旅遊線,提高儀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朱德故居管理局還先後與南充的羅瑞卿故居、張瀾故居,巴中的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川陝蘇區將帥碑林,以及重慶紅巖聯線景區等地簽訂《旅遊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無障礙旅遊區”,構建起廣安-儀隴-閬中“金三角”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旅遊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在觀念上、形式上加以創新,使紅色旅遊和生態旅遊、休閒度假旅遊等互為補充、互為促進。”該縣文廣旅局負責人表示,該縣將以建設朱德故里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為統攬,依託核心景區,輻射帶動馬鞍古鎮、柏楊湖及周邊鄉村旅遊業發展,著力打造集紅色旅遊、特色小鎮、文化體驗、休閒度假、健康醫養等業態於一體的全國知名紅色旅遊目的地。將紅色文化、客家文化、三鄉文化發揚光大,以紅色研學旅遊、休閒文化旅遊和文化創意三大產業為主導,打造融產業、旅遊、社區、人文功能於一體的特色文化小鎮;依託5.6平方公里朱德故里景區核心景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及周邊保護較完整的傳統村落資源,建設涵蓋農耕文明傳承體驗、農業產業觀光等業態於一體的農耕文明基地。(餘劍 李斌 馬永紅 尹小麗 張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