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送給胡可一幅畫,網友稱這才是高情商的孩子,太暖心了

很多人都看過《媽媽是超人》,胡可作為優秀明星媽媽的典範,她有很多教子方法值得我們學習。我記得有一次胡可帶小魚兒去體檢,因為檢查的項目比較多,晚了四十多分鐘去接還在幼兒園裡的安吉,安吉眼看著同學的媽媽一一地把他們接走了,又羨慕又落寞,“媽媽怎麼還不來接我呀?”他時不時地抬起頭望向門外,又低下頭在畫畫。

安吉送給胡可一幅畫,網友稱這才是高情商的孩子,太暖心了

當媽媽急匆匆趕到了,她猜想安吉一定是生氣了,看到媽媽來了也不喊媽媽,她第一時間就向安吉道歉,“媽媽帶小魚兒去體檢了,所以耽誤時間了,對不起。”安吉雖然不開心,但他並沒有哭鬧,反而拿出了自己畫的一幅畫送給了媽媽,“這是送給你的。”

安吉送給胡可一幅畫,網友稱這才是高情商的孩子,太暖心了

原來安吉畫了一隻蝸牛,媽媽一下子就明白了安吉的意思,“你是說媽媽就像這隻蝸牛一樣,慢吞吞的是吧。”兩人會心一笑,安吉可真暖心,他能理解媽媽的遲到是因為陪弟弟體檢,並非故意的,還跟媽媽開了一個玩笑,幽默地表達了對媽媽的體諒,情商真的很高。

安吉送給胡可一幅畫,網友稱這才是高情商的孩子,太暖心了

安吉送給胡可一幅畫,網友稱這才是高情商的孩子,太暖心了

馬雲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情商決定成功,智商防止失敗。"智商是成功的基礎,但真正能決定成功的是高情商。會做人、會做事,才能擁有良好的人脈,同時也不畏懼困難,懂得如何破局。

白巖松也說過:“沒有情商的教育,等於白教。”白巖松格外重視情商教育,他認為情商比成績更重要,重視情商教育的家庭才能培養出真正優秀的孩子。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先從父母自身做起

說到高情商,我們應該先了解一個概念。什麼是情商?

情商:指的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情商》一書中寫道:“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父母是如何跟孩子、跟他人溝通,父母面對困難時的情緒反應、父母又是以什麼方式去解決矛盾的,這一切孩子都看在了眼裡,通過耳濡目染,遷移到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能夠給予孩子適當的情緒指導,而有些父母雖然溫暖體貼卻不能帶給孩子正確的情緒指導,或者說他們完全不懂如何引導孩子面對負面情緒。

安吉送給胡可一幅畫,網友稱這才是高情商的孩子,太暖心了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做孩子的情緒指導師

丹尼爾·戈爾曼提到四種父母類型:忽視型、壓抑型、放任型、情緒管理訓練型,最後一種便屬於能夠看到孩子的情緒,並且善於調節情緒,對挫折與困難能夠以積極有效的方式去應對,來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

1、情緒訓練的基礎是共情,父母要具備共情能力,當孩子傷心時,能敏銳地覺察到,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理解孩子此刻的難過傷心,這便是共情。相反,不懂共情的父母則可能會認為孩子的哭鬧是無理取鬧。

唯有做到共情,才能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當孩子的盟友,跟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上,取得孩子的信任。

2、接受孩子的壞情緒,利用每一次壞情緒的爆發來給孩子做疏導,這可是孩子日後學會處理自己情緒的絕佳機會。當壞情緒出現時,及時處理它,否則矛盾一升級更棘手。

當孩子愁容滿面從學校回來時,拿著一張60分的卷子耷拉著腦袋,此時他最需要父母的共情、安慰,而不是父母的冷眼旁觀或者逃避,讓孩子自行解決。

3、多傾聽孩子,與孩子保持在同一個情緒頻道之上。當一個好的傾聽者,瞭解孩子的言語、面部表情以及身體語言所傳達出來的意義,用心傾聽並且客觀地不帶任何批評地回應孩子。

同時,要足夠專注地與孩子交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很重視他、很關心他的,切勿一邊跟孩子說話一邊玩手機或者做其他事情,孩子也在時刻關注著父母的身體語言。

4、讓孩子知道當下的情緒為何物,幫孩子為情緒貼上標籤。比如:緊張、嫉妒、擔心、傷心、生氣、害怕等等標籤,讓每個情緒都能被界定、被定義,這樣子做的好處就是變抽象為具象,孩子通過感性認知轉化為理性認知,邏輯腦逐漸佔領上風,從而達到安撫孩子情緒的作用。

這可是有科學依據的哦,因為給情緒貼標籤對神經系統起到了安撫作用,左腦的思考會讓他集中注意力,從而逐步恢復到平靜的狀態。

同時,對情緒有更明確的感知,這樣的孩子更能夠與他人共情,理解、關懷他人,這樣的孩子情商更高,更受他人歡迎。

5、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底線,情緒可理解,但錯誤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通過劃定界限,從而確定解決方案。

有些時候,孩子出於憤怒,會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譬如:明浩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他嚎啕大哭起來,隨後抓起了一根棍子去打搶玩具的小朋友,而且還一邊哭一邊追趕。那麼作為明浩的媽媽,應該如何處理這件事呢?

如果媽媽說“你別哭了,你打人還有理了?你哭啥?”這種做法極其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他會對自己憤怒、難過的情緒感到懷疑,甚至導致孩子喪失自尊心。

孩子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反應是正常的心理現象,父母的打壓,包括暴力的語言或體罰並不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消失,短期內的“聽話”如同在孩子身上裝了一顆定時炸彈,它會扼殺掉孩子處理情緒、解決問題的能力。

明浩媽媽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傾聽,讓孩子說出他的感受,然後媽媽幫他給情緒貼上標籤,“媽媽知道你的玩具被搶走了,你很難過,很氣憤。”

接著聽孩子繼續傾訴,記住千萬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當孩子把自己的情緒宣洩出來之後,媽媽再給孩子植入正確的價值觀,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媽媽理解、認可你的情緒,但有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因為玩具被搶而打人的行為是錯誤的,最後再跟孩子商量想出解決方案,跟小朋友和解。

安吉送給胡可一幅畫,網友稱這才是高情商的孩子,太暖心了

寫在最後

善於掌控自己情緒的孩子,才能擁有高情商。比起智商,情商更能真正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高度,願你我都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橙子育兒講堂,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