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近日,演員鄧超在新浪微博發佈了一段視頻,配文是:我決定息影,當個全職爸爸。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話是玩笑話,但一向在熒幕前以搞笑形象示人的他,在視頻裡流露出罕見的溫情的一面。

視頻中,鄧超要出門工作,女兒小花妹妹抱著他的脖子,哭著不讓他離開。

鄧超輕聲安慰女兒:“不哭了,爸爸要去上班了。”

小花妹妹邊哭邊搖頭:“不要……”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這一幕,相信很多人都能體會到其中的糾結與辛酸。

一邊是維繫家庭生計的工作,一邊是孩子的依戀。

每一位為人父母者都面臨著這樣的糾結與折磨。

孩子,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這大概是所有父母的心聲。

你可能不明白,孩子有多愛你

有這樣一個3分鐘的小短片,足以讓我們瞭解到,父母與孩子眼中的“日子”有多麼不同。

沒錯,在孩子的眼裡,父母是無可挑剔的

但父母眼裡的孩子,有著各種不完美,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充滿各種期待:再聰明一點、再懂事一點、再爭氣一點……

父母總說,自己無條件地愛著孩子,其實孩子才是無條件地愛著父母。

即使父母不那麼成功、優秀,在他們眼裡,父母也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

每次別離背後,都是父母的流淚堅持

所有孩子都渴望父母的陪伴,尤其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楊元松是一位鄉村教師,他所執教的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萬峰湖鎮毛草坪小學,學生們基本上都是家境貧困的留守兒童。

2010年5月,楊元松萌生了一個念頭:把學生們的日記彙總整理成書,讓更多的人看到這群大山深處留守兒童的故事,看到他們的獨立、堅強,也看到了他們不為人知的脆弱、辛酸。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中國留守兒童日記》中兩位孩子的日記:

A、楊敏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多雲

爸爸昨天晚上才回來,今天一早他又要出門。我真捨不得他走,但是他要掙錢來養我們,還要供我們讀書。

爸爸一早起來就做飯,和我們一起吃了飯,他就收拾東西出發,我們也收拾書包上學。我們一起走在那段山路上,邊走邊說話。

爸爸對我說,在家要照顧好弟弟,還要把地掃乾淨,要餵雞,晚上不要看電視太晚,還說他這次可能只去七八天就回來。

到了大路上,爸爸又問我們還有多少錢。我說只有五塊了。他又拿了十五塊給我們,叫我們每人每天只能用五角。

說完,就有一輛客車來了,爸爸就走了。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B、楊海叫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晴

昨天爸爸回來了。他沒有給我們買什麼東西,他這次回來主要是為了帶一些錢回來還債。但是我們還是特別高興,因為從此以後,什麼事情都有爸爸在,我們不用擔心了。

可是讓我怎麼也不會想到的是,今天一早起床,爸爸就說他又要出門了!他對我們說:“今天下午四點鐘,我就要走了,你們在家要聽奶奶的安排,下雨時,要記得把苞谷種下去。”

我沒有說什麼,就默默地煮飯和做菜,吃完飯就去洗衣服,我沒有心情去上學。我真是想哭,爸爸好不容易才到家,可是才這麼一個晚上,他又要走了。

我在家又要讀書又要帶弟弟,又要乾地裡的活,天(天)那麼幹,還要背水,我怎麼辦嘛!光說是下雨了要種苞谷,可是我還要上學呢,說來輕巧,做起來就難!難道還要讓我再請幾天的假嗎!我多麼希望爸爸可以留下來,可是我能有什麼理由呢!

到了下午,爸爸又說他今天去不成了,他說還有兩家人的錢還沒有送去,今天晚上還得跑路。不過他說明天非走不可。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在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是缺席的。

對他們來說,最難捱的可能還不是繁重的體力勞動、捉襟見肘的生活,而是在他們在最需要父母關心和支持的年紀,卻被迫學會獨立、長大。

他們無法體會喊聲“媽媽”就能解決問題的依賴感,因為無人可以依靠。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隆安縣一名5歲男童因不捨父母外出打工,從幼兒園逃課尾隨他們來到火車站。

看到父母上車,他難過地蹲在角落哭泣。

因為不認識回家的路,後被警察發現,送回家中。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父母返城務工,小女孩還以為是一家人一起出遊,直到車門關閉時才發覺不對。

小女孩大聲哭鬧,捨不得爸爸媽媽離開。

坐在車內的父母一定也很心疼,可是如果不工作,拿什麼養活一家人呢?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6歲的樂樂,最大心願就是每天上學放學都能有爸爸媽媽接送。

在樂樂1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外出打工了,平時很少回來。

五年中,樂樂一共見過他們三次。

剛剛熟悉就要分離,年幼的樂樂送別父母時哭得撕心裂肺,拽著媽媽的衣角不讓她走。

雖然她知道這是徒勞,媽媽還是會離開。

除了留守兒童,很多父母由於工作原因或者生活所迫,沒有辦法每天回家。

陪伴對於父母和孩子而言,都變成了最奢侈的東西。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一位火車司機因為工作原因很少回家。

每次從家門口經過,只能用鳴笛的方式和妻子、女兒打招呼:

“掙錢養你,就不能天天陪著你。”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一位醫生已經連續值班36個小時,做了10臺手術。

因為想念女兒,他只能抽空通過手機與女兒視頻:

“寶寶要聽媽媽的話,爸爸再做一臺手術就回去了。”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衣著單薄的農民工,蜷縮在地鐵站角落蹭網與家人視頻。

家裡的妻子腰部受傷不能幹重活,為了讓女兒能無憂無慮上學,他來到上海做油漆工。

沒有哪位父母願意離開子女,

沒有哪位父母在聽到孩子的哭泣時不會心碎。

只是,為了生計,他們別無選擇,

只能一邊流淚一邊堅持。

養孩子,就是“拼爹”

前幾天,一份5歲小男孩的超強簡歷震驚網友。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網友們羨慕小男孩“贏在了起跑線上”,更羨慕他有這樣優秀的父母。

因為這份成果斐然的簡歷背後,是小男孩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做到了絕大部分家長做不到的事情——讓孩子把學習當成習慣和樂趣,真正享受求知的過程。

這需要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可想而知。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有人說,這是個“拼爹”的時代。

這裡的“拼爹”指的並不僅僅是財力,更重要的是父母肯為孩子花費的心力和切切實實有質量的陪伴

什麼樣的陪伴才算有質量呢?

讓孩子在和父母的互動過程中感受到重視與愛,收穫到品質或知識等方面的正面引導,而這些的基礎是親子間有效的互動。

還記得那個因為看手機致使孩子溺亡的母親嗎?

這位母親帶著兩個孩子在當地某游泳中心兒童戲水池內玩耍,但沒多久,母親就發現4歲的兒子不見了蹤影,經過大家一個多小時的找尋,最終發現孩子已經意外溺亡。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監控視頻顯示:事發時,孩子在游泳池內穿行,沒走多久就開始溺水掙扎,而母親就站在距離孩子大約三四米遠的地方低頭玩手機,並沒有發現異常。掙扎了約3分多鐘之後,孩子慢慢沉入水底……

事件中的這位母親,她就站在孩子的身邊,但她的注意力完全不在孩子身上,感受不到孩子的需求,甚至連孩子的安全都不在她的關注範圍內。

這種“陪伴”有名無實。

可以想象,這3分鐘裡,孩子經歷了怎樣的無助和絕望

無獨有偶,在湖南一個麻將館裡,一個媽媽為了安心打麻將,把兒子罩在凳子底下。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視頻中,一個穿三四歲的小孩子,被罩在普通塑料凳下面。

狹小的空間讓孩子感到不舒服,他時不時將手和腳從凳子四周的孔裡伸出來。

他的媽媽卻對此無知無覺,一直坐在凳子上,樂此不疲地搓著麻將。

不得不佩服這位媽媽的腦洞,為了陪娃、打麻將兩不誤,竟然想出了這樣一個“妙招”。

可是,陪娃和打麻將真的可以兼得嗎?

這位媽媽不過是將孩子困在凳子這個囚牢裡,好讓自己可以安心打麻將罷了。

陪著≠陪伴,一字之差,意思相差千里。

陪著,只是一個客觀的狀態,而陪伴是個帶有感情的動詞,表示你用心地陪在孩子身邊。

如果不用心,那麼即使近在咫尺,也會感覺遠在天涯。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他讓一位母親先和孩子互動,孩子非常開心,積極響應。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然後,他讓母親再迅速變臉,面無表情地與孩子互動。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實驗過程如下:

1.實驗之初,母親與孩子正常互動,孩子很開心。

2.靜止臉實驗開始,母親面無表情。孩子發現不對勁,開始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

3.孩子繼續嘗試讓母親與自己互動,但是母親仍然面無表情。

4.孩子開始崩潰哭泣。

5.母親恢復正常狀態,哄孩子,孩子又重新開心起來。

實驗監測顯示:在母親面目表情的這段時間,孩子心跳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續下去,孩子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死亡。

回想一下家長們回到家的狀態。

當孩子依偎在身邊玩耍的時候,你卻低著頭,目不轉睛地看著手機屏幕,此時,孩子眼中的你就是一張靜止臉。

於是,很多孩子不得不拼命吸引家長的注意:

有些孩子努力達成家長的預期,想要獲得認可;

有些孩子製造事端、打架鬥毆,來引起家長的關注;

還有些孩子在網絡遊戲中尋求關注來替代親情。

歸根結底,這些孩子的行為都是因為內心需要的那份陪伴沒有得到填補和滿足。

陪伴是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綜藝《奇葩說》中探討過父母陪伴孩子的話題,辯手顏如晶的一段話戳中了許多父母的淚點。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去無回單程旅途,父母與子女之間也只是相伴著走一程。

而這段相伴走過的日子是有限的,每一天都在倒計時,每一秒都值得珍惜。

那麼,父母要如何給予孩子有效的陪伴呢?

關鍵時期的陪伴絕不能缺席

有人說,孩子只有三年是完完全全屬於父母的。這是因為,0-3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如果這個時期父母陪伴缺失,會導致孩子跟父母之間永久性的疏遠,後天無法彌補。

父親的陪伴無可替代

相當多的中國家庭有這樣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做飯帶孩子。可是這樣的家庭分工是不合理的,父親角色的缺失對於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由於男女之間的天然差別,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差異。一般來說,爸爸在動手能力、探索慾望、開闊視野等方面,對孩子的智商、情商都有更大的影響。

有限的時間,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指的不僅僅是和孩子同處一個空間,陪伴是要有交流的。在陪伴孩子時,家長要放下手機,融入到孩子的世界,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談論某個話題、陪孩子看一部電影等等。這樣可以做到有效陪伴,從而達到陪伴目的。

這個世界上,“孤兒”很多。

有的孩子見不到父母,

有的孩子只能在手機裡見到父母,

有的孩子把手機當作父母。

無論生活清貧或優渥,

缺少父母的陪伴,童年一定不快樂。

因為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是他們精神世界的渴求。

孩子比你想象中更加需要你,

請不要讓他們在最美好的年紀,

空守著荒蕪的內心。

“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佈退出娛樂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