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是金 一 心上长牙

小时候,我天真地以为,人与人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应该是一律平等的。你能喊破天,我就能跳踏地,跟小小伙伴们要起来唯我独尊,无所顾忌。渐渐地发现,人世间并非如此。你可以毕生追求平等,但满目看到的是不平等的现象。别的姑且勿论,就拿不由自己选择的家庭出身来说,不同的出身给人带来的是残酷的不平等。穷人的孩子、富人的孩子,当权人物的孩子无权人的孩子,“在地虎”的孩子、外来户的孩子,都在一起“平等”地耍,耍着耍着就会显示出不平等来。

回忆是金 一 心上长牙

有一天,我同小朋友们在院里玩“骑龙交战”。十几个孩子分作两个阵营,各“驾”一条“龙”进行搏斗。一条龙若把另一条龙揪下来,即为优胜。二龙相斗,喊声震天。房东大娘几次说:“娃娃们,快到街上耍去吧,街上地势宽展.....”可就是谁也不听她的。房东大娘有气无处杀,就冲着我母亲说:“你家娃娃真够害的,新砖棱棱也叫他给磨平了......”房东大娘的这句话大大地伤害了我母亲的自尊心,她一把将我拉回自家居住的东房屋里,在我的大腿上狠狠地拧了两把。

我委屈地哭着说:“我和娃娃们在一起耍,为什么不说别人单说我?”

母亲说:“傻孩子,你能跟人家比吗?人家都是‘在地虎’的孩子,你是外来户的孩子,出门三辈低,你不懂吗?别的孩子有的大人是有权的,有的大人是有钱的,咱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的赤腿穷汉,你能跟人家比吗?”

1938年11月23日(农历戊寅年十月初二)我出生于崞县(原平市)滹沱河边下社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七七”事变之前父亲和大伯父在邻县宁武商店里混饭吃,二伯父在宁武中学学堂里管伙食,守寡的奶奶和三个儿媳妇耕种着六、七亩沙田薄地,农忙时给地主家薅苗、起蒜赚点零花钱,日子不算富裕,也还能凑合着过。1937年10月初,侵华日军在宁武屠城七日,四千余名同胞惨遭杀害。我父亲和两位伯父侥幸逃出虎口,绕道回到根生土长的下社村,怎奈家中僧多粥少,难以度日。在我出生百日之后,于1939年农历正月十八日,父亲背着全家的铺盖卷,手提一只盛着奶奶背过伯母们偷偷装上的一升小米的小竹篮,母亲抱着我,十步一回头地,迎着西北风,迁居到姑母做媳妇的下薛孤村,靠租地、打短工为生。从我记事起,母亲就经常给我讲述我家是怎样从下社村迁来的,又是怎样白手起家自立门户的。一开始锅、碗、瓢、杓等都是向人借的。落脚后的第二天,父亲就提着竹篮往返四十里跑原平,贩卖麻花、饼子,聊以糊口。

回忆是金 一 心上长牙

因为家穷,我穿的衣服破烂,上学带的零食多是糠菜团,羞于拿出来给同学们吃,经常受人白眼。再加上我当时的口齿不清,比如说“裤子“就是“兔子”,说“吃了没有?”就是“黑了没有?”更是免不了受人奚落。

有一次,一个一惯以强欺弱的孩子,居然用两个食指在我的头上当鼓敲,我惹不起他,

狠狠地看了他一眼,就跑回家中向母亲哭诉。母亲一听气炸了肺:“欺人不欺头。这是谁家的孩子?咱去找他爹娘评理去!”我始终不肯说出这孩子的姓名,害怕引起更大的麻烦。

有一天,我发现我的后背上有人给抹了粘糊糊的鼻涕,我质问身后坐的一位同学:“是不是你干的?”他嘻嘻地笑着,死不承认。我只好自个儿把衣服上的鼻涕处理掉,回家后也没敢向母亲提这件事。晚上睡觉我怎么也睡不着,我呆呆地想了一阵突然冒出一句说:“娘,咱们还是回下社住吧。”

母亲说:“老虎不吃回头食。土改时共产党把咱当下薛孤村人,给咱分了房、分了地,咱就不回下社住了。”

我说:“那,咱在下薛孤村就命中注定低人一等,受人欺侮吗”

母亲说:“俺娃要心上长牙,好好念书。“好秀才不在褴衫上”,只有你学习比人强了,才能出人头地,才能改变咱的门风。”

有一天,我跟小朋友们在街上玩,被一个孩子飞出的一块石头打破了脑袋。我哭着回到家中,母亲用了半升高粱面才给我止住血,母亲趁势规劝我说:“人常说:‘勤有功,戏无益。’今后,你就少给我出去招风惹鬼,把心收回来好好学习吧。”母亲还给我讲了许多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学习的故事,激发我的上进心。

从此,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了。过春节时我在书桌上贴了一个红斗方,上面写了“发愤图强”四个字。可是,往往我刚打开书本,经常跟我玩耍的小朋友便来叫我出去玩。你纯粹说“不”吧,很容易得罪了小朋友,人家再不跟你玩。我就说:“咱们今后能不能耍一耍、学一学,学一学、耍一耍呢?”或者我就生个法子,故意请教小朋友课本上的问题,或者把学习游戏化了,开展背诵课文比赛、互相出题考问等。这样,我每天耍的时间相对减少了,学习的时间相对增加了。

被大人箍住读书,总有点服“苦役””的味道,重要的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适当的读点“闲书”,是很容易刺激自己的求知欲,尝到读书的甜头的。有一次我母亲引上我到民校教师阎林鱼家中闲坐,我看到县文化馆赠给民校的一纸烟箱图书在他家炕头放着,我随便地翻看起来。真是“开卷有益”,越看越有趣。最后,又借了几本特别喜爱的书带回家中去读。其中就有我后来幸遇的恩师马烽先生著的民间故事集《宝葫芦》。

回忆是金 一 心上长牙

学习兴趣提起来了,白天学习不济事,晚上还想开夜车。每天要熬一灯壶煤油。害怕大人嫌费灯油,我从地里捡上大麻籽,剥出白仁,用茭皮皮串起来,插在桌子缝里点着,顶灯用。我学会了盘腿坐炕,我像“钉子”一样在小书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两个踝骨圪蛋长起了厚厚的老茧。学习自觉了,根本不用大人管。要管是管我晚上熬眼不要过了十二点。

到四年级的第一期期终考试“一不小心”考了个第一名,然而,一度时期由于我沉湎于读书,活泼的的天性受到了压抑,走到街上人们看见我呆头呆脑的,说我由“小老虎”变成了“小绵羊”。所幸后来生活中又有多次机遇,使我的个性得以解放。

回忆是金 一 心上长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