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衣锦还乡


刘秀衣锦还乡

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当初与其兄刘縯起兵,是极为冒险的。他们虽然号称汉高祖刘邦之后裔,其皇族血脉却淡如流水,生计颇为窘迫,除了拥有一群刘氏宗室子弟,几乎一无所有,兵少将寡,装备极差,刘秀骑牛上阵,直到杀死新野县尉,缴获了一匹战马,刘秀这才滚下牛背,飞身上马,哒哒哒哒,奔腾而去。遥想他骑在嶙峋牛背之上,呼啸驰逐,往来厮杀,该是一副多么富有喜剧色彩的古战场画面啊!这位“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后来不但娶了心目中美若天仙的圣女阴丽华,还在飞跃黄河空降河北之后,利用政治联姻娶了河北豪强之女郭圣通,经过12年艰苦鏖战,先后消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割据政权,公元25年6月,已经“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河北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镇)千秋亭即皇帝位,是为汉光武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汉”。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以柔术治天下,以民心为张本,强有力地推动了时代之巨轮。他励精图治,厉行改革;整饬吏治,廉洁政治;发展经济,富国强民;大兴儒学,崇尚气节……经过三十多年精心治理,开创了炳彪史册的“光武中兴”新时代,被后世誉为“风化最美(司马光语)、儒学最盛(梁启超语)”。

登基称帝,君临天下,举目四望,尽为王土,其渺然而小寰宇之态,如黄河浊浪奔腾,无始无终矣。然而,嘚瑟总是一时,如何长治久安,才是一个君王面临的要害问题。那一年,刘秀回到家乡,“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赏赐乡亲们许多钱财,几位同族婶子拿了赏钱,挤作一堆嘀咕,说文叔小时候诚实谨慎,为人厚道,是个懂事明理的好孩子,“唯直柔耳”,如今居然当了皇帝!言外之意,说他柔弱似女子,如何统御天下呀?刘秀听罢,哈哈大笑:“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他说,俺刘文叔治理天下,就是以柔道为本啊!

刘秀衣锦还乡

刘秀还乡

以柔道治天下,就是行仁政,惠百姓,得民心。他说:“古之亡国,皆以无道”,青史之兴衰,在乎民心向背矣。登基次年,他派大将冯异前往关中地区追剿赤眉军残部,叮嘱说,那里历经战乱,生民涂炭,百姓被迫为寇为盗,务必善待,让他们好好回家种地,不许滥杀,更不许屠城。冯异坚决贯彻执行,结果“群盗多降”,骚动的局势开始稳定。汉将吴汉奉命攻伐蜀地“成家皇帝”公孙述,历经血战,艰难拿下,吴汉断然下令,族灭公孙家族,焚毁宫室,屠戮百姓,刘秀闻讯大怒,下诏严厉斥责:“城降之日,吏人从服,孩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仰视天,俯视地,观放麂啜羹,二者孰为仁?”

“放麂”,语出唐代僧人道世所著《法苑珠林》一书中的“救麂免难”故事,说是女子张某救了一匹被猎人追杀的麂子,麂子知恩图报,在她家房屋倒塌之前,用犄角挑起她的幼子跑出门外,张某追逐而来,转眼间房倒屋塌,母子均获平安。“啜羹”,残忍不仁之意,典出《战国策·中山策》:“乐羊为魏将,攻中山。其子时在中山,中山君烹之,作羹致于乐羊。乐羊食之。”刘秀用这两个慈悲与残忍的经典案例,提示吴汉要心怀慈悲,刀下留情。

即使对吴汉的残忍暴虐震怒不已,刘秀对他的战功依然铭记于心,在其临终之际亲往探望,吴汉临终遗言,却是对皇帝的教训:“臣愚无所知识,惟愿陛下慎无赦而已。”他说,只愿陛下不要轻易赦免那些罪犯而已。这显然是对光武帝当初痛斥自己的回应。

刘秀衣锦还乡

所谓“柔道”之要,首先要心怀慈悲

所谓“柔道”之要,首先要心怀慈悲,敬畏天地。他说:“吾德薄不明,寇贼为害,强弱相陵,元元失所,《诗》云:‘日月告凶,不用其行。’永念厥咎,内疚于心”;“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厥”,罪过也。他像汉文帝一样,“德薄”二字经常从脑海划过,时时心怀怵惕,深恐有负皇天之重托。那年发生地震,导致地裂,他说:“而今震裂,咎在君上,鬼神不顺无德,灾殃将及吏人,朕甚惧焉。”那年发生日食,他为此辍朝五日,诏曰:“吾德薄致灾,谪见日月,战栗恐惧,夫何言哉!今方念衍,庶消厥咎。其令有司各修职任,奉遵法度,惠兹元元。”

那时候,自然灾害被认为是一种“天谴”,君王不德,“天示之以灾”,不少封建帝王为此颁布“罪己诏”,祈祷苍天宽恕自己的罪孽。面对日食与地震,光武帝“战栗恐惧”之余,想到的是“惠兹元元”,就是造福百姓。改革弊政,废除恶法,方能顺天应人。建武六年,他下令推行政制改革,裁撤机构,合并州郡,免除冗官,“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同时施行轻徭薄赋,减轻百姓劳役。建武十一年,他宣布“解放奴婢”,“天地之性人为贵”,对滥杀奴婢者,严刑伺候;对残害奴婢者,严厉追究;对被伤害的奴婢,恢复自由身……这些重大举措的实施,犹如细雨霏霏,滋润天下。

刘秀衣锦还乡

古今多少事,尽在干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