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面对这灾难丛生的世界,普通人该何去何从?

阿尔贝·加缪,作为20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最年轻,也是享年最短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存在如同他的学说一般,在这荒诞的世界中,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而《鼠疫》作为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向世人展示了其绝境中奋起反抗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得加缪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以致于半个多世纪之后,依然高居诸多读书平台的榜单前列。

《鼠疫》:面对这灾难丛生的世界,普通人该何去何从?

阿尔贝·加缪

《鼠疫》一书中讲述的是阿尔及利亚的一个城市突然爆发瘟疫,由于官方的懈怠导致疫情扩散,最后不得不采取封城的措施。封城之后,人们起初开始躁动、疯狂,随后变得麻木、冷漠。疫情好转后,又忘记灾难,开始狂欢。而在鼠疫蔓延之际,里厄医生和他的朋友塔鲁、记者朗贝尔、政府小职员格朗,冒着生命危险,组建了志愿防疫队,救助城中的病人。在疫情接近尾声之际,小职员格朗染上了鼠疫,以为即将身死,却意外痊愈了。而牵头组建防疫队的塔鲁,却没能熬过去,死在了鼠疫之下。

《鼠疫》:面对这灾难丛生的世界,普通人该何去何从?

《鼠疫》

不同于萨特用长篇累牍的思辨性语言来阐述自己的哲学主张,加缪更喜欢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理念。通过冷静深沉的语言,鲜活生动的人物和哀婉动人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展现了鼠疫之下的众生百态:有的人想尽办法企图逃离这座城市,如思念爱人的记者朗贝尔;有的人却像局外人一样冷眼旁观,如数着鹰嘴豆的老病人;但还有极少数仍旧坚持救治病患的普通人,如里厄医生、滞留于城中的塔鲁、政府小职员格朗等人。

通过灾难降临时,各自不同的选择,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即在灾难降临时,普通人该如何应对?或者说,在这荒诞世界中,普通人该如何自处?在加缪的前作《局外人》中,主人公选择消极应对,而在此书中,加缪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些思考。

身处荒诞之中,是坐等毁灭,还是奋起反抗?

《鼠疫》:面对这灾难丛生的世界,普通人该何去何从?

鼠疫

在《鼠疫》之前的《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卡古拉利》三部作品,加缪架构出了一套以荒诞为主题的哲学思想。但就如何应对这份荒诞,并未提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更多的只是像《局外人》的主人公默尔索那样,冷漠地对待一切:既然世界终归是荒谬的,那再多的抗争也就显得毫无意义。

所以,难道就真的只能坐等毁灭吗?

在《鼠疫》中,加缪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用书中医生里厄的话说,“只要看到鼠疫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和痛苦,只有疯子、瞎子或懦夫才会放弃斗争”。基于这种信念,他们选择了与这场灾难斗争到底。当塔鲁邀请里厄医生组建防疫队时,后面的同意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正是他们这一行人将生死置之度外,在绝境中迎难而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给这座死气沉沉的城市带来了些许光亮,而这些光亮,带领着城中百姓迎来了最终的胜利。虽然牵头组建防疫队的塔鲁不幸离世,但在世间挣扎的他也获得了一直苦苦追寻的安宁。

人只有在与命运的斗争中才能发现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恰恰是冷眼旁观的看客们所不能体会的。

当个人幸福与集体利益冲突时,该如何抉择?


《鼠疫》:面对这灾难丛生的世界,普通人该何去何从?

看着我的眼睛

个人幸福与集体利益的冲突由来已久,加缪在书中对此也有一番探讨。

当疫情严重导致封城时,来城中调查阿拉伯人卫生状况的记者朗贝尔被困在了城中。他因为思念爱人,求助于里厄医生,希望里厄医生给他开个证明,好让他出城与爱人团聚。但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也出于对民众负责任的态度,里厄拒绝了他的要求。于是朗贝尔就指责说他:活在抽象概念之中。

读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不太明白这里的抽象概念。其实它可以代指集体利益或英雄主义这类虚幻的概念。里厄也亲口承认,“在某种意义上这位记者是对的,但他同时也知道,有时候抽象概念显得比幸福更有效力”。

这时的朗贝尔,是个人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他追求个人幸福。在他看来,“公众的福祉是建立在个人幸福之上的”,要是个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何谈个人幸福?书中里厄没有接下这个话题,因为作者也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

《鼠疫》:面对这灾难丛生的世界,普通人该何去何从?

不过后来朗贝尔又问里厄自己的选择个人幸福是否错了,里厄告诉他说没有错,但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人们为它而舍弃自己之所爱。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也抛弃了我之所爱”。这种矛盾的心态,其实也是加缪未能解释清楚的问题:当个人和集体幸福冲突时,究竟是选择个人幸福,还是集体幸福?

书中里厄也不知道,于是说:“人不能够又治病,同时又知道一切。那我们就尽快治愈别人吧。这是当务之急”。但是里厄冒着宁可被鼠疫夺走生命的危险,而选择呆在城中救护病人的行动,给了我们一个清楚的答案:他愿意舍弃个人幸福,去保全集体。

这种选择完全是出自于心底的良知,但他也知道,在这样的灾难中,坚持善良是一种以性命为代价的选择。里厄的良知不允许他逃离此城。正是这种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荒谬世界中高贵的人性。

如何看待英雄主义?


《鼠疫》:面对这灾难丛生的世界,普通人该何去何从?

加缪

从书中来看,加缪不赞成过分推崇英雄主义,因为他担心“会变成对罪恶间接而有力的褒扬”。因为这会让世人看见,原来世上的高尚之举,是如此寥寥;原来无情和冷漠才是人之常态。一旦意识到这点,个人就会对自己的袖手旁观,显得格外地宽恕:原来这么做的,不是我一个,那我也没必要感到良心不安。想必加谬是看到了这种可能的后果,才会对颂扬义举如此警惕。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鼠疫》:面对这灾难丛生的世界,普通人该何去何从?

罗曼·罗兰

在某种层面上,加缪和罗曼罗兰对英雄主义的认知存在相似之处。书中曾有这样一句直白的描写:

“如果说人们总要为自己树立他们称之为英雄的榜样和楷模加以效仿,如果说这个故事必须有这么一位楷模,笔者树立的正是这位名不见经传、居下无双的英雄,他没有别的,只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个看似滑稽的理想。”

文中的他就是指格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政府职员。温顺善良的他,即使面临鼠疫,也依然保持本心,恪守岗位,认真工作,同时也抽出时间加入里厄的防疫队,尽自己所能救助病患。看起来老实可欺,但是他对生活充满热爱,胸怀着滑稽却真诚的理想。

作者在告诉我们,灾难来临时,不一定挺身而出自我奉献的人才能被算作英雄,平凡生活之中,将善心付诸实践,尽职尽责的普通人,也是英雄。就如疫情期间,隔离在家闭门不出的你我。不让疫情蔓延,不给国家添乱,就是最大的善举,又何尝不是一种英雄行为?

结语

时值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际,加缪的这本书,时隔七十多年,依然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尤其加缪对城中众生相的解读,仿佛就是疫情封城之后的真实写照。加缪对人心的挖掘和把握,也是相当精准。书中描写法官的小儿子与病毒做抗争的场面,细腻生动,更是让人潸然泪下。

《鼠疫》:面对这灾难丛生的世界,普通人该何去何从?

但这本书,并不仅仅给我们展示了一场严重的灾难,引起我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疫情的重视和反思,更重要的是指引我们,如何在灾难中去寻找自己的角色,如何在这荒诞的世界中去追寻个体生命的意义。加缪告诫我们,这份意义,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它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去争取,去斗争。正是与命运的斗争中,我们才能真正逐渐明白,自己的身之所处,和心之所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