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说,这届内容速成班,你们都毕不了业

如果有一家内容速成班,它的开学第一课应该是什么?


研究法律法规。


如果没有对法律法规的透彻研究,怎么能避免在速成过程中,不出现问题呢?事后对方追究你侵犯知识产权时,怎么能完美金蝉脱壳呢?


不是我说,这届内容速成班,你们都毕不了业


可现实是,总有那么一群人,根本就不具备相关法律知识,就大抄特抄,让多少原创作者跟着他,一不小心,上了热搜。


………我是内容生产的分割线………


3月1日,笑果文化发布声明称团队脱口秀演员张博洋的原创表演被白凯南抄袭。


笑果文化方面表示,将依法维权,保护原创。


不是我说,这届内容速成班,你们都毕不了业


可残酷的事实是——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脱口秀这类表演艺术的保护,实在是匮乏,维权结果如何,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相比于脱口秀表演,文章的维权,成功率可能会高上一些。


2月15日,知名作家格十三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一篇文章《小米,你到底有品没品?》,控诉小米及其旗下相关公众号平台涉嫌抄袭格十三的原创文章。


第二天,格十三发表图片补充事件后续——小米一方主动联系格十三,向其道歉并删除相关涉嫌抄袭文章。


单枪匹马维权成功,格十三也算得上是幸运,其他人呢?


2019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野狼disco》曾被推向“侵权”的风口浪尖上,时至今日,也没有个最终结果。


不是我说,这届内容速成班,你们都毕不了业


在自媒体兴起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内容的生产工作中去,公众号文章,vlog拍摄,人人都是内容生产者,行走的工作室。


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人“被迫”体验了一把自由职业者的工作后,突然发现,原来炒掉老板单干,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即便不是从事自媒体相关行业,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生产内容,可以说,版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朋友圈总要发吧?美食美景总要拍吧?看到爱豆受欺负,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试想,当你发现,你一张做饭俩小时,摆拍五小时的得意之作,被朋友圈一个备注为“卖牙刷的”ID盗去,冠上自己的名号后堂而皇之的发在朋友圈,还不屏蔽你的时候,你的内心还能波澜不惊吗?


不是我说,这届内容速成班,你们都毕不了业


………我是现阶段保护的分割线………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知识产权被侵犯也是如此,只不过利益驱动下,侵权的方式在逐步革新。


在写作靠笔,记忆靠刷的时代,想要东拼西凑出一篇文章,需要大量的阅读量和高超的记忆力支撑。


所以那个年代的侵权,主要是盯着一只羊,直到把它薅成葛大爷。


可互联网迅速发展,天下文章一键可搜,这里摘一段,那里抄一句,一篇文章就像洗面筋一样被洗了出来。


洗稿本身,除了那点电费,几乎没有成本,熟练的“洗稿工”还可以完美的避开平台审核,堂而皇之的标上“原创”,如此诱惑,让无数期待爆款的公众号跃跃欲试。



不是我说,这届内容速成班,你们都毕不了业


内容的边界在哪?平台审核里是冰冰凉凉的数字,法律里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现阶段,我国网络版权保护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民法总则》《民法通则》《刑法》《著作权法》为基本法,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规定为补充的法律制度。


但对于网络版权的实际保护,却主要由如《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法律层阶较低的条例、办法来进行约束。


就好比一个博士学位的高材生,去教一个二年级小朋友鸡兔同笼的问题,不是他不会解题,而是二年级还没学方程式,实在无从下手。


不是我说,这届内容速成班,你们都毕不了业


虽然老师教不了,但内容的个人边界,却可以通过标注原创,设置转载权限来框定。


格十三作为势单力薄的个人公众号,能够成功维权,不也是坚持标注原创,主动申请平台介入,保存证据,通过合法渠道提出诉求的结果吗?


除此之外,对于爆款文章等较大的“目标”,也可以选择主动申请著作权登记,依托法律规定,从根本上杜绝被侵权后诉之无门的局面。


如果是以团队身份运营,也可以考虑设置知识产权专员岗位,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的处理,或者由一般的法务人员兼职也是可以的。


………我是未来在哪的分割线………


就像今天的火锅解不了明天的馋一样,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囿于时代的局限性,无法保护未来的知识产权。


加上电脑总敌不过人脑,你有政策,我上对策,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条条规定,怎么挡得住有意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呢?


不是我说,这届内容速成班,你们都毕不了业


大禹治水告诉我们宜疏不宜堵的道理,一味地靠“申诉——反馈——再申诉”的死循环,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


法律上增加处罚力度,将侵权的判定标准更加量化,对于尚未出台相关规定的侵权行为,释放给法官一定自由裁量权。


同时,根据行业细分,出台适应不同行业类型的约束办法,联动平台做好信息管理的同时,开通线上维权渠道,降低维权成本。


平台一方要不断更新完善判定原则,发动群众的力量,监督平台内容质量,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平台重视了,侵权者才不敢造次。


依托技术的革新,更加精准识别内容原创,甚至在内容发布前就对其进行标签备注,彻底“撕掉”水印

,也是不错的发展方向。


对内容生产者一方,除了增强意识,还应该更多的学习如何维权,将保护做在前面。

不是我说,这届内容速成班,你们都毕不了业

行业的专业化催生着知识产权意识的加强,但部分从业者被利益蒙蔽双眼,把一潭活水困成死水。


可如果利用好这份利益的同时,断了侵权者的后路,是不是也能倒逼整个行业向前迈进呢?


努力在当下,结果在未来。只有从现在开始真正重视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十年后,我们才可以对下一代承诺:你生活的,是一个真正原创至上的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