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奢华的陪葬品,传说中的金缕玉衣为何被三国的曹丕取消?

Zhu哥


曹丕取消金缕玉衣,有两个原因:

第一:薄葬之风。曹魏时期提倡薄葬,曹操本人就是薄葬之风的提倡者。他在邺城观察过西门豹的墓地,他就说西门豹的墓地选择一个较高的地势,不封不树,就这么简单。他就要按照西门豹那样,选择一个比较高的地方就行埋葬,不封不树,不使用富贵的陪葬。

之所以如此,还不是因为当时盗墓之风盛行,曹操亲眼目睹了两汉王朝的坟墓被盗的情形,特别是董卓胁迫汉献帝从洛阳到长安,临走之前将王侯的陵寝悉数劫掠,然后将洛阳城付之一炬。还有赤眉军当年挖开吕后的陵寝,吕后的尸体就装在金缕玉衣里,面目栩栩如生,赤眉军不仅掠夺了财物,还奸淫了吕后的尸体。

都知道曹操也组织过摸金校尉,发掘过梁孝王的坟墓,作为筹措军费的手段。

其实当时的各地的军阀都干过这事。

曹操见识到了厚葬的风险,所以让曹丕将自己薄葬,曹丕作为继任者,他不光薄葬了父亲,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废止了金缕玉衣。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

第二:当时人们也不相信金缕玉衣的作用了。古人为什么要用金缕玉衣来裹住尸身呢,就是因为相信玉能够保鲜,保护自己的尸体不腐烂,能够成仙,获得长生。但是随着大量的坟墓被盗,大家发现那些尸身要么已经腐烂了,要么保护得好,就被强盗给侮辱了尸体,就像吕后那样,生前大权在握,死后几百年被强盗奸淫,这是何等的屈辱。

再则,当时流行老庄之学,庄子死后就要求弟子: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天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是我的璧玉,星辰是我的宝石……这才是高规格的埋葬。

特别是有人将庄子的这种学说发扬光大。

人们不再迷信金缕玉衣的作用了。


锦翼


一、实行薄葬。

曹魏黄初三年,曹丕下旨废除玉衣制度。“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曹丕及其父亲曹操是看到汉末乱世,汉家诸陵皆被发掘盗挖,墓主尸骨被烧、被弃,其主要原因都是因为汉代帝陵厚葬导致。盗墓者觊觎墓中的奇珍异宝和无尽财富,才会不择手段的对汉代诸陵进行惨无人道的盗掘活动。


曹操是一个忠实的薄葬主义者,并且付诸于行动。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即在攻下邺城的第二年,曹操下了一道《赦袁氏同恶及禁复仇厚葬令》,“令民不得复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曹操当时是抱病带军出征,但他已预感到了死神的威胁,遂下了一道临时性命令:“有不讳,随时以敛。金、珥、珠、玉、铜、铁之物,一不得送。”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回到洛阳,不久病重去逝。临死前,曹操下了一道《终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从2009年曹操墓的发掘也可以看出曹操确实实行的薄葬。父亲都如此的尊崇薄葬,曹丕当然也遵从父亲遗愿,下旨实行薄葬。


二、社会经济的衰败

经过东汉末年的持续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了巨大的打击,特别是中原地区,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农田无人耕种,千里无人烟。手工业也同样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败,再无法与汉代盛时相提并论。玉衣制作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当时制作一件玉衣需要一个熟练的玉工工作10年才能完成,而且新疆和田玉产地已不再中央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内,且丝路不同,中外经济交流减少,导致玉料短缺,不能支持中央政府在大规模的制造玉衣。

同时由于玉器的稀缺,墓葬中的葬玉减少,玉器越来越成为世俗佩戴的装饰玉。曹丕废除玉衣制度即是其薄葬制度的体现,也是玉器功能不断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人们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古流帆:大家有什么不同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了给流帆点赞哦~


考古流帆


丧葬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出现了厚葬的趋向。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统治者以厚葬者为多,其实汉代人,事死如事生,认为死只是生的另一种延续,所以需要把整个地上生活搬到地下去。金缕玉衣就是奢华厚葬的典型代表。

但是,活人的财产都能被贼盯上,更不要说没有任何防范的死人了。“凡厚葬的,没有不被挖掘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在春秋时,宋国还没有亡国,宋文公的墓就被盗”。


魏晋时期又是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对于这些事情的管理措施更加松散,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魏晋统治者为了避免墓葬被盗也会遗令薄葬。

东汉末年,董卓叛乱,诸侯纷纷割据,互相攻伐,以至于中原地区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萧条景象。

曹操统一北方后,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但曹魏的经济始终无法与两汉时期相媲美。

此时不仅北方经济凋敝,蜀汉和吴国也是同样的景象,虽都采取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但各地战争不断,人民生活无法富足。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薄葬之风遂起。

魏晋时期,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吹起了一股薄葬之风,在曹操、诸葛亮等人的推行下,薄葬政策得到了较好的实行,这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金缕玉衣的取消也就合情合理了。


于史他说


因为在曹操时期有一职业叫摸金校尉,是我们常说的盗墓贼,曹操怕死后陪葬品被盗,所以吩咐死后陪葬品一律从简,儿子曹丕自然遵从了!


自在人生ng


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遵他父亲曹操遗愿下令禁止使用玉衣,玉衣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啷个咋个办


抱歉,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